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历史上第一位东渡扶桑的留学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派遣的色拉寺活佛——擦 珠·阿旺罗桑,留学时间是1911年4月至1912年1月,前后九个月。擦珠·阿旺罗桑留学日本一事,应是1908年夏日本人大谷尊由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会谈的结果。1908年夏,十三世达赖喇嘛驻锡五台山,准备进京入觐。曾以三次派遣中亚探险考察而闻名的日本西本愿寺法主大谷光瑞获知消息后,于当年7月底派遣其弟大谷尊由赴五台山与达赖喇嘛秘密会晤。在这次会谈中,双方即日本西本愿寺与中国西藏地方政府之间达成了促进佛教交流、互相派遣留学生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以后日方派…  相似文献   

2.
1951年5月23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了。随后,十世班禅大师从青海塔尔寺起程返藏,于1952年春到达拉萨,会见了十四世达赖喇嘛,行了  相似文献   

3.
1951年5月23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订了。随后,十世班禅大师从青海塔尔寺起程返藏,于1952年春到达拉萨,会见了十四世达赖喇嘛,行了碰头礼,然后回到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恢复了九世班禅时期的固有地位和职权。自1923年以来,因前、后藏冲突,九世班禅出逃青海,形成达赖、班禅严重对立的局面从此结束了。达赖、班禅和睦团结的新局面出现,是党中央、毛主席的期望,这也是西藏广大僧俗人民所盼望的。历史上的前、后藏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学院派史学自形成之日起至今,一直坚持着实证主义研究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在今日呈现出诸多弊端,使得学院派史家无法承担起"普世"与"经世致用"的职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民间史家"应运而生。他们在研究与著作风格上与学院派史家存在明显差异,代替学院派史家承担起历史学者应尽的职责,逐渐控制了历史知识领域的话语权,对日本民众历史认识与历史观具有极大影响力。学院派史家与民间史家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互相取长补短,在竞争中互相促进是日本史学发展的最佳途径。改进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勇于承担历史学家"求真普世""学以致用"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张晋峰 《攀登》2016,(4):118-123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体系,从其产生起,就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社会又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二者之间的互动调适在历史上一直在发生着,伴随人类历史。通过在宗教产生的原因及目的的基础上,对历史时期二者互相关系的历史事件的梳理与研究,找出二者之间互相调适的维度与适度,或对我国当前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命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而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转型中导致社会矛盾时,解决矛盾的方式不一,其中当以改革和革命为主,当改革不足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之时,革命便不可避免。19世纪中叶的俄国便开始面临着改革、革命相互交织这样的困境。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改革",期求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现代化的道路绝不平坦,改革并不等于现代化,革命也绝非最佳道路,改革与现代化也并没有避免革命的发生。本文从改革、革命与现代化的角度来评析亚历山大二世的这次改革。  相似文献   

7.
李飞 《考古学报》2023,(3):357-360+73+361-392+435-438
<正>目 次一 十五世杨文墓的新发现二 二十二世杨昇墓补正三 二十四世杨纲墓检视四 二十六世杨爱墓考辨五 二十八世杨相墓推定六 高坪杨氏墓地的规划七 结语以今贵州遵义为中心的黔北一隅,七至十七世纪称播州。唐末,播州没于夷,行羁縻之实。元明时期,推行土司制度。从唐末至明末,杨氏一族统领播州达七百二十四年,传二十七代三十世((1)),先后三十人主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  相似文献   

8.
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历史学会和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3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作为“20世纪历史回顾”系列讨论会的组成部分,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和“20世...  相似文献   

9.
陈子凤 《收藏家》2009,(4):37-41
浙江湖州向以山水清远著称于世,而“高弁苍苍,可闻天语”的弁山因其北滨太湖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风光,历史上吸引了无数的骚人墨客来此驻足,吟诗作画。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曾隐居弁山,创作了被董其昌誉为“天下第一”的山水画杰作——《青弁隐居图》,弁山从此更名噪海内外。湖州市博物馆藏章紫伯等人所作“法华饯别图》卷,向世人徐徐展示了发生在湖郡弁山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0.
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兼评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葛剑雄秦汉的统一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篇章,秦始皇灭六国后的一统局面尽管没有能像他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①,但取代秦朝的汉朝却持续维持了三百多年,不仅保持了秦朝的疆域,并...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叙事主义历史哲学经历40年发展后,当代西方历史理论界努力寻求历史理论研究新的发展趋向,其特点之一便是回归面向过去的本体论反思。“人类世”是标识1800年以来地球系统历史的地质时间单元。“人类世”话语注重客观存在的过去,并据此认识现在和未来。在回归过去趋向下,约翰·麦克尼尔、迪佩什·查克拉巴蒂分别从环境史、历史理论研究角度阐释了“人类世”话语。他们的阐释在超越“西方中心论”、塑造史学新形态方面具有启示意义。分析“人类世”话语在西方历史理论界的上述因应过程,并阐释“人类世”话语的历史理论意义,对中国历史理论界正在推进的话语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世"概念的提出最初是从地质学和地层学角度,论证人类活动对地球造成的深刻变化,进而说明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近年来,对人类世的研究开始关注人类世的社会意蕴及人文内涵。在此基础上,历史学家也参与到人类世的讨论中,认为这一概念有助于打破传统的历史观念,超越人类历史的局限。人类世时代,新的历史观念的产生将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历史研究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摒弃历史叙事中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看到非人类因素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人物传记应该怎样写——《乾隆皇帝全传》读后赵世瑜历史人物传记应该是历史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一种。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它依然是严肃的历史作品,它必须言之有据,必须有科学性,它与历史剧或历史文学存在十分清晰的界限,但又能把自己对历史人物、对历史、对整个...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文οiκουμ■νη,中文译作"普世",即人类世界(humanworld)①。"普世"作为西方古代史学的重要观念,大体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下半叶。之后,此观念的涵义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普世"涵义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古希腊史学思想的不断深化,而且也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及哲学思想的变化对史学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世纪交接的时刻,回眸一百年走过的历程,惊涛骇浪的历史给我们史学工作者展示一个道理:一个时期的史学重大思潮总是与时代的变动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观点对历史变动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认真总结这一百年来历史,对我们认识史学工作有关问题,对思考新世纪的历史与史学都是有意义的事。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发生大变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苏联建立与80年代末苏联解体;中国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立,并且在80年代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动荡。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但世…  相似文献   

16.
国际民事诉讼中协议管辖制度的历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协议管辖一直被视为是对公共秩序的一种否定,有损司法的权威性。直到20世纪中期,协议管辖以判例的形式在英美法系确立;大陆法系国家及中国也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承认协议管辖的效力。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的产生标志着第一项全球性的涉及协议管辖的国际公约最终得以诞生,其对解决国际民事管辖权冲突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清代历史上两位有影响的人物,张英与桐城派先驱戴名世之间多样复杂的联系和长期交往关系因《南山集》案的发生而被隐没。戴名世在其仕途发展过程中得到张英及其人脉圈的帮助和支持。张英的先达,为戴名世的发展开拓了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史念海北京师范大学何兹全教授,文章道德为世师表。今年恭逢何老八五华诞荣庆,谨缀芜文,敬伸贺忱。司马迁与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区域经济地理的创始,为时甚早,可以上溯到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为伟大的史学家,他对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新发掘的宁国府乡土文献,勾勒出宁国世仆这一贱民群体的历史脉络及其生活实态,分析了自雍正开豁世仆令颁布以来宁国世仆的出户历程,指出:世仆制度的长期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小姓对大姓的经济依赖,使其在社会地位上需要让渡部分权利,从而导致了双方形成不平等的尊卑等级。宗族和商业两大因素的存在,是促成世仆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10年2月12日,在中国西藏地区发生了一起为国人关注并牵动国际视听的事件──因英国第二次侵藏战争而被迫流亡祖国内地达五年半之久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尚不足两月,又因与清政府及其驻藏大臣交恶而再度出逃。此一时,彼一时,十三世达赖喇嘛这次是南逃英属印度,投靠、乞助于他昔日不共戴天的敌人。 十三世达赖喇嘛逃亡英属印度是西藏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对当时西藏的政局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而且对此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以及西藏地方的历史进程产主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惟其如此,治西藏近代史者无不关注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