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博济医院是近代中国最早、最具特征性的西医院。西方人认为博济医院是远东最早的医院(the oldest hospital in the oritent)。清末至民围期间不少在华著名的外国医生都曾在博济医院工作。其始是公理会第一位传教医生伯驾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广州市十三行建立的眼科医局。1836年10月中国医学传道会成立,郭雷枢任会长,裨治文与伯驾为副会长。当时的中国医学传道会与广州医学传道会(Canton 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简称CMMS)是一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1909年,美国青年医生嘉惠霖(William Warder Cadbury),乘轮船远渡太平洋,来到广州,直至1949年他72岁才离开这里。40年中,他行医授学于广州,数度出任广州博济医院院长,担任过博济医院南华医学堂和岭南大学医学院教授,以出色医学成就蜚声中外,他著述丰富,是民国时期的西医内科学知名教授和著名外国医生,对华南乃至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医学教育,有独特贡献。一、嘉惠霖服务的博济医院与医校  相似文献   

3.
广州博济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是中国近代最早、最典型的中国第一所西医院。其正门原在仁济路,与当时外国商行云集的广州十三行相望,是孙中山先生早年学医的地方。然而,抗战中的博济医院,随着老成凋谢,人们知之甚少。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文意在让人们了解抗战中博济医院的一些片断。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青年时代(1886年)曾在广州博济医院学医,部分孙中山传记称孙中山曾就读南华医学堂(或南华医学校)。南华医学堂确实存在,作者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料室及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曾见过挂有南华医学堂招牌的建筑物照片。所以博济医院与南华医学堂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与现在》是英国最具权威的史学刊物之一,由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M.H·道布(M.H.Dobb)、R.H·希尔顿(R.H.Hilton)和G.巴勒克拉夫(G.Barraclough)等人于1952年创办,由过去与现在学会(Past and Present Society)授权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首任主编是英国著名罗马帝国制度史专家约翰·莫里斯(John Morris,1913-1977)。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降,以博济医院为代表的西式医院在广州迅速兴起并发展。西式医疗及其教育对广州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冲击,西医医院、医疗教育体系单向打破中西医疗的界限,促进了近代广州医疗体系的发展。西式医疗的进入,使中医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在一定层面又推动了广州中医事业的发展。博济医院成为中国西式医院的“孵化器”,为广州建立西式医院奠定了基础。基督教差会及传教士医生在广州建立的医学堂是西式教育的重要补充。西式医疗及其教育打破了中国人多种传统观念,培养了广州人“卫生”的观念,改变了广州人的习俗,对广府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扩大了广州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廖悦清  李浩 《南方文物》2005,(3):131-133
嘉约翰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邓肯维尔。大学期间他转入费城杰斐逊医学院攻读医科。杰斐逊医学院是美国当时名的医学院之一,在这里嘉约翰受到了良好的医学教育。1847年嘉约翰毕业,在美国从事医疗工作。1854年5月15日,嘉约翰受美国长老会的派遣到达广州,从事医疗传教工作,1901年8月15日在广州逝世。嘉约翰作为医疗传教士在中国近半个世纪,对西医学在广东甚至中国的发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作用。香港报纸在他逝世后曾载称誉:“在华南传教士中,事业之光大,声名之崇高,未有如嘉医生。”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期间,从1939年秋到1945年战争结束,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中活跃着一批被称作“西班牙医生”的国际友人。这批国际友人是:德国的贝尔医生(Dr.HerbertBaer)白乐夫医生(Dr.RolfBecker)顾泰尔医生(Dr.CarlCoutelle)马库斯女士(Ms.EdithMarkus)王道医生(Dr.Wantoch)波兰的傅拉都医生(Dr.Szmuel-MoyszeFlato)戎格曼医生(Dr.WolfJungermann)甘理安医生(Dr.LeonKamienecki)甘理安夫人(Mrs.ManiaKamienecka)陶维德医生(Dr.WictorTaubenfligel)奥地利的富华德医生(Dr.Walte…  相似文献   

9.
粤籍华侨华人在加拿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籍华侨华人在加拿大○黄启臣中国最早到加拿大的华侨是广东人。据史料记载,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英国船长约翰·米尔斯(JohnMears)来广州做生意,回船经澳门时招雇了50名广东铁匠和木匠,去到今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岛。这批广东铁、木匠在该岛的...  相似文献   

10.
一、湛约翰生平事迹考略或许是因为人杰地灵、于斯为盛之缘故,湛约翰(John Chalmers,1825-1899)的传教经历以及汉学贡献似乎一直被他的同乡、传教士-汉学家米怜(William Milne,1785- 1822)和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的光环所遮蔽。也有评论从苏格兰历史和地域文化角度,来解读湛约翰的选择,认为他“具有他的民族所擅  相似文献   

11.
朱万章 《收藏家》2008,(5):49-55
“天风”一词最早出现在近代美术史上,是1930年的事。在这之前的1929年,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奇峰(1889—1933年)因患肺病,迁入广州二沙岛梁培基开设之“颐养院”疗养,由德国医生柯道(H.F.Otto)主治,并尊医嘱以政府购画款在岛上自建一楼作养病之用。翌年,高氏肺病稍愈,遂搬入新楼,颜其额日“天风楼”。  相似文献   

12.
《非洲史杂志》(The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创刊于1960年,由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非洲史领域的著名学者约翰·唐纳利·费戈(John Donnelly Fage)和罗兰·奥利弗(Roland  相似文献   

13.
近日翻看“香江第一健笔”林行止先生的《好食,好食》一书,其中讲了很多有关吃牛肉的趣闻轶事。最吸引笔者的,是一段有关英国人吃牛肉与其民族性的典故。 书中提到英国人自号约翰牛(JohnBull),是缘于小说《The History of JohnBull》里的虚构人物,英国商人John Bull及一名法国人和荷兰人因生意纠纷而对簿公堂的故事。主角正气、爱国、单纯善良。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古英国神学家约翰的“王权神授”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中古英国神学家约翰的“王权神授”学说孟广林索尔兹伯里的约翰(1115—1180)是中古英国著名的教会神学家。约翰的行止史载鲜少,但他的《论政府原理》(Policraticus)却传诸于世,成为12世纪以前中古西欧唯一的一部重要政治论著。西方学术界...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道主义者约翰·G·马吉(John Gillespie Magee 1884—1953)是匹兹堡一个律师的儿子。律师与当地一个有政治势力的家族关系密切,这个家族中有一位州议员,一位市长,一位美国国会议员。马吉在耶鲁大学接受了教育。  相似文献   

16.
马约翰的体育观宋书行马约翰(1882──1966)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体育教育家,他曾留学美国,1914年起先后在清华大学任教50余年。马约翰教授一生从事于体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独具特色的体育观点。20世纪初马约翰就认识到,体育不是一门新学科。他通过查...  相似文献   

17.
周末,老约翰驾车去商场购物,返回时不小心被货车撞个正着,幸好人没受伤。他骂骂咧咧地将车送进维修站修理。这时妻子打来电话说,儿子心脏病突发,情况危险。老约翰说会立刻赶回去,让妻子赶快打电话找附近诊所的医生来急救。老约翰焦躁地四处找车,可是周围没一辆出租  相似文献   

18.
一、佛山学医伍汉持(1872-1914年),广东台山斗洞人.从小攻读经书.一心想通过科举取得功名.但是屡试不售。23岁在台山惠斯理会(循道会)加入基督教。其时,英国循道会在广东佛山设有循道会医院(西医院)。不仅医治病人.还附设医学堂训练学生.培养医生:医院兼收治麻疯病人.在当地颇有名气。伍汉持进入循道会医学堂学习西医.在外国医生晏惠霖.安德生门下受业三年.  相似文献   

19.
郭耀媄  胡文中 《羊城今古》2006,(2):F0003-F0003
广州市真光中学由美国传教士那夏理(1844~1924)在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6月创办.原址初设在广州沙基金利埠(现六二三路容安街).初名真光书院。现址在荔湾区白鹤洞培真路17号.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岭南文史》2012,(2):11-15
广州博济医院在19世纪的中国享有盛名,这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西式医院和医校,是中国近代医学开始传播的地方,也是孙中山先生开始学习医学的地方。为此,1935年国民政府在医院庭院中央竖立着一块纪念孙中山的纪念碑。但解放后由于受到政治氛围的影响,传教士及其机构经常被视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代表,从不与社会革命等词句挂上钩或发生联系。本文利用教会第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