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丽丽 《神州》2013,(36):11-11
农民问题始终是令人关注的重大社会话题。多少年来,它一直是党政部门以及专家学者们思考和探索的重点之一。农村文化作为农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也受到文化工作者的关注,各地也进行了实践。今天,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大背景下,农民的文化需求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那么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雷占元 《攀登》2006,25(3):45-4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湟中县的实际出发,要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相似文献   

3.
对毛泽东农业互助合作理论两个问题的认识张伟出身于农民家庭,长时期生活、战斗在农村环境中的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村问题历来高度重视。他的农业互助合作理论是其关于农民和农村问题论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极其丰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仅就毛泽东农...  相似文献   

4.
任继凯 《丝绸之路》2013,(18):59-62
农民进城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文学作品中的这些描述,是作家对现代社会的内在思考。农民由于各种原因进城从而给农村社会和他们的家庭都造成了重大影响,由农民进城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和进城后农民却始终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引起了作家们的极大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作品中农民进城在的叙述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党和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从实际出发,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那些仍然处于困境的工农群众的生活状况、生存条件、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以及他们的命运和前途的问题。这是一个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的重大课题。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回顾他在这个问题上极其丰富、深刻的论述,以及他在整个革命生涯中,同广大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些典型事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及其他“社会调查”,即真正意义上的“访贫…  相似文献   

6.
张勇 《文史博览》2013,(6):10-1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在吸收马恩列斯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作出了深入思考。其主要思想有:将农民"组织起来"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合作经济是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的唯一选择;合作社是教育农民的重要组织形式。这些思想成为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7.
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对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问题进行了艰辛地探索与实践,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农村建设思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主要包括:坚持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不动摇,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同时致力于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何景春 《安徽史学》2005,8(4):76-80,62
本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过程中面临的"三农"问题的实际含义出发,着重分析了毛泽东对于解决当时"三农"问题三个方面的重大历史贡献;扼要分析了他对"三农"问题的探索、思考,对于探索、解决今天中国"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肖风 《炎黄春秋》2010,(9):63-65
问:您概要谈谈“四清”运动的历史背景。答:“四清”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有三条。第一,为了实践“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教育刚从小农传统生活中解放出来的人民、特别是农民和农村干部,始终是党和毛泽东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几乎年年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公社时期采用的“四清”办法进行整风整社,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供了一个具体形式,也为开展大规模“四清”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一个伟大突破,奠定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基石;毛泽东的一个创造性的思想及其成功实践,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这个伟大的突破,在于他把马列主义理论中关于农民问题的策略思想上升为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的高度;这个创造性的思想,在于他把农民问题作为基础和突破口,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独特道路。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1.
廖鲁言作为农村工作主要领导人之一 ,长期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主持工作。他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探索总结出许多切合实际的经验 ,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张。但毛泽东总认为廖的思想落后于农村及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 ,多次批评指责。廖鲁言竭力在中央的指示和农村的现状之间寻找平衡 ,在不违背中央精神的情况下 ,谨慎地执行切合农村实际的政策 ,并为此不懈努力 ,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毛泽东过高估计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急于改变农村生产关系的合作化政策 ,终于迫使他中断、放弃了正确的探索 ,被卷入“左”倾运动的浪潮。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思索。他的很多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既有正确,也有失误,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共和国50年华诞之际,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分析毛泽东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对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对深入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疑都有重要意义。一、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如何认识和对待商品经济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社会生产由国家计划安排,社会产品由国家直接分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大革命时期他创造性的发展了农民运动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和理论探索。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为他以后的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提供了经验,打下了基础。这些都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何威  苏晓红 《神州》2014,(2):273-273
城乡结合部是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窗口,又是城市辐射农村的桥头堡,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相协调的重要纽带。面对我国城镇规模的快速扩张,城乡结合部首当其冲,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征收,大量农民被市民化或亟待被市民化。城乡结合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威振 《沧桑》2009,(3):93-94,112
农村改革是我国改革的重要环节,农村改革发展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回顾30年来农村改革的历程,对于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王树程 《环球人物》2013,(29):35-37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党的工作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到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召开的55次全会中,有13次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与往届研究"三农"问题的中央全会不同,1998年10月召开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三农"问题的第一次全会。这次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回顾这次世纪之交的农业改革,有一个铁腕的改革者不得不提,他就是朱镕基。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的许多著作中,《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影响较大的文章之一。这份报告之所以能写成功,并产生巨大影响,与他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倾听群众意见,真实反映农村现状、农民呼声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来说,就是他走的是农民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19.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党中央为什么能制定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革命路线?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在大革命时期萌芽?这些都与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分不开。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则始于大革命时期,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许多人已经观察到一场新型的农业合作化正在中国农村悄然兴起。我认为这是中国农民在土地承包制改革后自发进行的一种制度创新探索,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