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新发现的唐太子墓看太子陵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献中,帝后墓与太子墓皆称陵。《唐会要》卷二十一载:“伏寻陵称谓,本属皇王及储君,自有国以来,诸王及公主无称陵者。”迄今太子陵考古资料有70年代发掘的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80年代发掘的惠昭太子墓和90年代新发现的节愍太子与惠庄太子墓。葬于河南省偃师的太子李弘,  相似文献   

2.
《文物》2020,(3)
钟离君柏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是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国君柏的墓葬。文章从列鼎制度、礼器组合、乐钟组合、乐器陈列等方面分析,认为钟离君柏墓属于五鼎等级的贵族墓,随葬青铜礼器兼具中原与南方楚系礼器特色,乐钟组合与中原地区五鼎贵族墓的用乐制度相当;其礼乐制度更接近于中原地区的五鼎贵族墓,礼制思想的源头多来自于中原地区;墓内编钟与编磬折曲摆放,符合文献所记载的五鼎大夫等级采用"判悬"的乐钟陈设制度,其陈设方式与青铜礼乐器制度相互协调一致。此文作为个案研究,对于周代礼乐制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依次递减或基本相等的列鼎制 27,到 70年代以来正鼎、陪鼎的区分28,以及对用鼎制度的不同看法等 ,均引起普遍重视 ,目前在对发掘资料进行整理研究时 ,多数研究者以列鼎制来划分墓主的身份等级。即依据《仪礼》、《礼记》的记载 ,天子和东周国君用九鼎 ,卿、上大夫用七鼎 ,下大夫用五鼎 ,士用三鼎或一鼎。并以九鼎配八簋、七鼎配六簋、五鼎配四簋等为周代的礼制。前述洛阳 2 0余座东周铜器墓的研究报告多以上述之礼制来判定墓主身份的。如一~三鼎墓为士 ,五鼎墓为下大夫 ,七鼎为卿或上大夫等。前述的 2 6座铜器墓中 ,三鼎以上墓有 7座 ,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汉南越国墓出土的三则存疑的铭刻文字作了新的论证.作者认为:“家啬夫”是主管王侯国内部家事和各种经济事务的家官,它相当于县级政府的“县啬夫”职官;南越王墓出土的“泰子”印章,可说明墓主生前曾被立为太子;“秦后”铭文可证明墓主身份就是南越国苍梧王的王后.  相似文献   

5.
唐懿德太子墓不仅是迄今发现的唐墓中地宫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两重陵园垣墙的形制,为其他贵族唐墓所未见,而与唐帝陵的陵墙加蠕垣的格局近似,但懿德太子陵园在形制规模上表现出的其他特征则与唐帝陵乃至赠皇帝陵号的恭陵、惠陵等均有较大区别,“号墓为陵”之陵并非帝陵之制,仍为太子级别的陵。  相似文献   

6.
山东枣庄徐楼村2座东周墓葬(M1、M2)共出土青铜铭器8件,其中M1出土6件,M2出土2件。根据铜器铭文内容考证,M1出土的3件青铜鼎和2件青铜铺是宋共公固嫁其女儿叔子于滥国国公宜脂所作的媵器。M1、M2为夫妇异穴合葬墓,M1墓主人为宋共公固的女儿叔子,M2墓主人为滥国国公宜脂,这2座东周墓葬的考古发掘为研究春秋时期滥国的地望、滥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宋、滥两国政治关系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马超 《四川文物》2020,(2):36-42
妀善鼎的年代或以为是战国早期,或以为是春秋早期,从该鼎的纹饰、器形、铭文字体来看,其年代最有可能是春秋晚期,或提前至春秋中期后段。该鼎的国别旧被认为是山东纪国,但是春秋早期之时这个位于山东的姜姓纪国已经被齐国所灭,金文中以""为国名者尚有一个箕国,此国春秋晚期尚存,且地望与燕国临近,两国关系密切。器主自称"妟生",金文中"妟"声之字常读为"燕","妟生"意即燕国之甥。从鼎的年代以及器主自称两方面考虑,妀善鼎应属于箕国,该鼎的出现也证明了箕国的灭亡应在春秋中期以后,合于《路史》"春秋犹有箕、崇之国"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分析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布局、年代、大墓特征及墓地周边同时期遗址情况,认为郭家庙曾国墓地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以曾侯墓为核心的曾国公墓地,郭家庙一带是两周之际曾国都城的所在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东周楚地特有的铜、陶束腰平底升鼎进行类型学分析,明确铜升鼎应源于春秋早期曾式升鼎,春秋中期以后随着楚的扩张遍布楚地;陶升鼎仿铜升鼎,出现年代不早于战国初,器形随时代发展渐趋简化。在此基础上对其使用等级与人群进行考察,发现楚墓中使用升鼎的上层贵族内部在鼎的数量、材质上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其使用规律和组合搭配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楚国社会等级结构变动与礼制变革。此外,曾、许、蔡等附庸国国君墓仅见使用铜升鼎,且在使用升鼎数量及其墓葬规格上各有不同,其原因与当时各国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闻捷 《华夏考古》2015,(2):99-108
本文通过对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出土铜器的考察,判断其年代应在战国初年吴亡之后,墓中出土的九件铜鼎并非为一套列鼎,而是由箍口鼎、兽钮子母口鼎、三环钮子母口鼎等多套鼎制组合而成,是东周时期十分普遍的礼制变革现象。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应在三鼎规格,且主要使用鼎、簠、缶的基本礼器组合,同时从铜器铭文、其他随葬品和丧葬习俗的角度综合考虑,墓主人应为楚国番县贵族而非吴王夫人季子。  相似文献   

11.
乾陵陵园周长八十余里,在它的东南方向呈扇形的排列着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十多座封土,这就是乾陵陪葬墓。乾陵陪葬墓埋葬着李唐后裔太子、公主及近戚大臣共十七位,他们是章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泽王李素节、邠王李守礼、义阳公主、永泰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特进王及善、刘审礼,中书令薛元超、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左仆射杨再思、刘仁轨,左卫将军李谨行,左武卫将军高侃。由于时代久远和史书失载,致使埋葬者及其墓地不能对号入座,无法准确确定各个墓葬的主墓,以至众说杂纷。有的人认为十七陪葬墓中有狄仁杰墓,有的把不是陪葬墓的封土说成陪葬墓  相似文献   

12.
1971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乾县的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文物达上千件。其中有一件骑马狩猎俑(图一),自出图一唐筋德太子墓出土骑马狩猎俑土以来,一向被认为是绞胎作成。或日:"胎体以白色和黑褐色作出树木年轮的花纹,马身和垫板均作深酱色褐釉,也用黑褐色作木纹  相似文献   

13.
中山王墓青铜器铭文简释——附论墓主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两座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中山国大墓的发掘,是令人兴奋的重大考古收获。两墓出土文物,已于不久前开始在故宫博物院展出。中山国都城外的一号墓,出土了四百七十字的中山王?鼎,四百五十一字的中山王  相似文献   

14.
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被评为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墓地共清理了6座墓葬,其中5号墓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深达6.2米,一棺一椁,有二层台,墓中出土铜、玉、骨角、陶器等100余件器物。铜器中有一件铜盘,上有铭文42字。据铭文推测墓主人当是某姜姓国嫁给邿国王室之女子。本期介绍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5.
张恒 《华夏考古》2020,(4):66-78
叶家山M28随葬有形制、纹饰、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三套"曾侯谏"铜鼎和一对"曾侯谏作媿"铜簋,本文依据晚商西周时期高级贵族墓中鼎簋组合提供的线索,认为这是一种与墓主身份等级相适应的器用制度。该器用制度的年代可追溯到晚商时期,并延续到西周中期,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为推定叶家山M28墓主是曾侯谏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认识商周器用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河南南阳李八庙春秋楚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杰  宋煜辉  韩斝  张海滨  乔保同  高旋 《文物》2012,(4):29-33,1,2,97
2004年,在河南南阳市李八庙发现了一座春秋中晚期墓。此墓为小型竖穴土坑墓,出土了一批铜器,其中铜礼器有7件,包括鼎、浴缶、甗、盘、匝和盏。铜鼎M1:1上的铭文自称"番子",发掘者推测"番子"并非此墓的主人,应是番国的国君,墓主人是楚国贵族。此鼎可能是番国国君赠予墓主人的礼物,也可能是战利品。番子鼎的发现为研究古代番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丹徒县谏壁至大港一带沿江,从50年代以来,多次出土带有南方特色的青铜器,烟墩山的宜侯矢簋,上有铭文百余字,曾引起考古界研究兴趣。近来在北山顶又出土了一批春秋晚期青铜器,其中钟、鼎、缶、矛上均有铭文,它对我国东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对这批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先后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是周晓陆、张敏先生的《北山四器铭考》(以上简称“铭考”),认为是吴王余昧墓,“尸祭”缶是吴器,盖上铭文是吴国四王的世系,矛是“余昧”矛,钟、鼎是属徐器。一是商志(?)、唐钰明先生的《江苏丹徒背山顶春秋墓出土钟鼎铭文释证》(以下简称“释证”),主要考证该墓  相似文献   

18.
刘芳芳 《南方文物》2022,(1):240-246
刘贺墓出土漆器是西汉中期漆器的典型代表。墓中随葬妆奁体现了西汉中期漆器手工业所取得的高度成就。出土的一部分漆器确为山东昌邑国所制,另一部分漆器来源并不单一。通过对比研究,笔者认为刘贺墓出土的有些漆器可能产自刘胥广陵国的官营作坊,至少其制作工艺、装饰风格、装饰纹样皆受到了广陵漆艺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河南南阳春秋楚彭射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6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一座春秋晚期楚墓(M38)进行了发掘。此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南北长7、东西宽5米。葬具一椁二棺,两棺并列于墓室北部。随葬器物有铜器、玉石器、皮甲等。其中铜器制作精美,种类有鼎、簠、盏、盘、匝、斗、浴缶等礼器,戈、戟、殳、镞等兵器以及车马器、工具等。墓中出土5鼎,均为盖鼎。从铜礼器和兵器上的铭文看,墓主彭射为楚国高级贵族。在该墓附近已经发现多座彭氏墓葬,此处应是彭氏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0.
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淅川县博物馆在淅川县仓房乡陈庄村行政村东沟村的和尚岭上抢救发掘了二座楚墓。原简报作者曹桂岑同志认为两墓为春秋中期后段的楚箴尹克黄夫妇墓。主要依据为M1中所出“克黄之鼎”鼎及收缴的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