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学诚关于方志人物记述的主张是其方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分析方志人物记述通病的基础上,承继古良史佳志的传统,大胆创新,以传、略、表三体记述方志人物,并运用于修志实践,提出方志人物记述的具体要求,形成了一套传、略、表三体互有侧重、相互结合的方志人物记述体系。  相似文献   

2.
方志人物传记应有别于普通辞书、年鉴、报刊等的人物传记。传记人物要遵循以本籍为主,客籍为辅的原则;记载非国史人物与国史人物应把握要点,注意记述的侧重点。人物生卒年月日、籍贯、家庭出身、墓葬地的记载要详细;对于人物生卒年时序的排列,传记人物应以卒年为序,记述在世人物方以生年为序。  相似文献   

3.
章学诚对方志人物志的编纂非常重视,他认为“邑志尤重人物”①,认为在整个方志记述中“人物尤属紧要”②。在人物志的志传(亦即列传、传记)、传略(亦即事略)、列表和名录等各类记述形式中,章学诚又特别看重志传,并对志传记述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届修志以来,在“诸体并用’泊b新编方志中,记述形式最呆板、革新进度最滞缓的记述形式就当属志传了。以笔者愚见,时至今日,重温章学诚的志传论述,对于新编志传的记述走出低谷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章学诚的志传论述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意章学诚从未把只记传主一生行谊…  相似文献   

4.
从现存最古的方志《越绝书》,到两汉、六朝的地记、人物传;从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到隋唐图经;从两宋方志的成熟到元明清三代的稳步发展;从章学诚举起方志学的第一面大旗到20世纪末新中国方志事业的空前繁荣,方志作为中华民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志是专门记述人物的志书或方志门类,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论新旧志书都必须具有的篇目之一。人物志一般有传、表、录三种体裁,传记述传主的生平事迹,表、录则记姓名、籍贯等。在方志界,历来有"地以人贵,人以地传"、"人物为一郡之柱础,乡邦之光耀"之说。人物是志书的灵魂,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曾指出"邑志尤重人物",把人物志看成是"志中之志"、"书中之髓"。  相似文献   

6.
方志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典籍。其发展如从两汉之地记正式发端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方志进行理论研究却起步较晚。一般认为.清乾嘉时期的章学诚是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因为他创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方志理论。此后。方志理论在方志学家的努力下一直发展,特别是到了民国,方志理论家对章学诚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继承。黎锦熙即是其中之一.他对章学诚方志理论进行了继承、发展与创新。给方志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弄清《宋史·忠义传》的史料来源,是论定其史料价值并据以分析忠义观念变迁的重要前提。《宋史·忠义传》入传人物众多,类型多样,时间跨度大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宋史·忠义传》史料来源是多源的。大致可分三类:其一,北宋与南宋初期忠义传记之史源多为宋《国史》、《实录》等官修史书。其二,《国史》、《实录》等官修史书无传者,特别是宋蒙(元)战争中涌现出的忠义之士,则据宋人文集、笔记、方志,兼采《文丞相督府忠义传》等宋末私人撰著。其三,采自元人撰述的墓铭、碑记、方志等。  相似文献   

8.
方志理论家黎锦熙对章学诚方志理论在批判基础上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创新。提出“方志为物,史地两性,兼而有之”,拓宽了章学诚关于方志的领域,进一步深化方志的“资治、存史、教化”整体功用。认为应突破体裁局限,灵活运用资料,在志书编纂上采用“续”、“补”、“创”,不应强立断限,“出版不必全书”,专志不必等到全志修毕即可单独出版等。  相似文献   

9.
心理因素对方志工作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章学诚对方志心理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传承了经世致用的学术理念,提出了修志人的道德规范。同时,章学诚还提出"文人不可与修志"的论点,这一理论是他在修志实践中的切深感悟,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方志入史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因素特别值得重视.一是早期方志就潜藏一定的史裁“基因”,而被视为重要的史氏流别.二是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思想辨清了经、史、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方志入史打开了通道.三是章学诚确认了方志的史裁特征,并强调了方志的史裁之义.四是近代以来不断刷新的史学思想为方志入史开放了空间.五是新中国修志活动强化了方志的史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