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大千是中国现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画坛巨擘、饮誉海内外,被推崇为中国画“五百年来第一人”。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位艺术巨匠,竟是仿摹名作的高手,而且他成名之初,被人们称奇的不是创作的作品,而是他摹仿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画。张大千自嘲地说自己是个用纸用笔的骗子。他仿石涛的画,其神韵、表现手法、构图特点,惟妙惟肖,与真迹毫无二致,活脱脱“石涛复生”。他这种恶作剧,不知使多少著名的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上当。 先说陈半丁受骗。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张大千,在画坛上还是个无名的“后生小子”。当时北方最有名望的…  相似文献   

2.
渐江(1610—1664年),法名弘仁,字无智;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江南徽州府歙县桃源坞人。他被龚贤(1619—1689年)称为“天都派”十子之一,是新安画派的奠基人。当代又把他同石谿(1612—1672年)、八大山人(1626—1705年)和石涛(1642—1707年)合称为“清初四大画僧”。 浙江以一介儒生遭国破家亡而遁入空门,不想“逃禅翻以画传灯”,他没有继承曹洞宗古航道舟(1585—1655年)的衣钵,却成为一位饮誉千秋的画学大师。他生于晚  相似文献   

3.
清初四大画僧之一,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弘仁,俗姓江,名韬,字六奇,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年),江南徽州府歙县桃源坞人。江氏以济阳为望,始祖“湘字清甫,唐大和间授建康刺史,宦游新安,迁居郡城东”,其后,历宋元至明,子姓蕃衍,蔚为大族,世称东关江氏。其地因名江家坞,而咫尺近邻桃源坞,亦江氏族居之地。江韬“有侄允凝,名注”,家住江家坞,亦以能诗善画著名于世。江韬与江注是同族的叔侄。 印年代初,在歙县发现一部刻于乾隆庚  相似文献   

4.
万寿 《收藏家》2006,(11):59-60
清初四大名僧之一的弘仁,在当时画坛上的地位很高,而在其家乡徽州一带,影响最大。“新安画派”中以海阳(黄山有云海的奇景,故亦称黄海。海阳指黄海之阳,即休宁、歙县一带)四大家为主流,即指释弘仁、查士标、孙逸和汪之瑞四人,弘仁名列四家之首,造诣最高。“新安画派”在娄东、虞山、金陵等派外,能独树一帜,从学者众多。弘仁(1610-1663年),俗姓江,名韬,又名舫,字鸥盟、六奇等。安徽歙县人。明亡后出家为僧,法号弘仁,名渐江、无智、渐江学人等。人称梅花古衲。他早年家境贫寒,父丧后奉母至孝,很小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但不忘苦读仕进,曾拜汪无…  相似文献   

5.
释■     
为了释■一文,重读《郑君■金■》,于释“■”一语,觉有韦安,■为之考释于后■释:郭洁若同志说:“■返者是限制■行往返的时间,■字从羽能声。当是态之异文。在此读为■,■之往返期间为一年”,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年见到一种尖足空首布的新品种。其布文的第一字的中画已入上部圆圈内,应是“禺”字,而非“子”字。第二字与甲骨文的“■”字、针首刀的“■”字、《说文》“主”字的篆文、古文字的“宗室”字形相近,可释为“主”字。“禺”字古音属疑母侯部,可与见母侯部的“句”字相通。故读“禺主”为“句注”。句注即句注山,在今山西代县西北。此尖足空首布应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流行于晋、卫和晋国赵氏辖区的货币。  相似文献   

7.
开明蜀国在四川古代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但对开明氏的族属,史学界却各执一说.莫衷一是。作者不避浅陋,试就这一问题及其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故大夜郎国”和“汉夜郎国”问题作一探讨,以请教于读者。(-)“故大夜郎国”与开明蜀国“故夜郎国”首见于《汉书·地理志》。该志师古往:“应协曰。健为郡故夜郎国”。自此之后,有关“故夜郎国”的记载就屡见诸于史籍,而且记述越渐具体。比如,部道元在《水经注·温水》健为郡武阳县下说:“县,故大夜郎国,汉武帝建元六年开置郡县”。武阳即今彭山县。乐)资在其《九州要记》中说:“…  相似文献   

8.
简略地说就是揣摩当权者的心思,说他想说而他自己不便于说的话;做他想做而他自己不便于亲自做的事。有的辞书注“承望”为“料到”,有点意思,但太简单,不足以概括古人说这个词的全意,故以“承望者现象”名之。  相似文献   

9.
僧渐江,为明清间著名的山水画家,世人但知其善画,而鲜了解其为人.因为有关史传著录,于其生平行状,大都艰涩隐晦,曲折闪烁,致使迄今对他们了解,与其真实情况尚有距离.但在许多著录中,对其里居世族交待还算明白.或谓其为“歙人也,俗姓江”,或谓其为“歙之桃源人也”,“俗姓江氏,为邑中鼎族.”按歙邑有两江氏,其一为肖江,先世本性萧,唐时有萧禛者,避乱渡江至歙之篁墩,乃指江为姓,是为萧江.其一为济阳江,其先世封于江,居济上,后世以济阳为宗地,唐时有江湘者,为建康刺史,爱新安山水,因以为家,是为新安济阳江氏.由于一地而有二江氏,于是渐江的族属问题,又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凡描绘大自然景物者、咸称之为山水画。故凡画山水者,顾名思义,必善画山与水。古之画论中,论画山之法者多矣,而专论画水之法者寡矣。但这并非因为画山难而画水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曾说过:“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古人视水为山之血脉,故要求把水画“活”,既有流动之形,又有潺潺之声。水口泉瀑之所以难画,便在于水从巅崖峻壁之间喷涌而出,其势若怒涛腾沸,奔崖注壑。其大者更有撼山摇海、惊天动地之势。要想在纸上画出这种气势,画者该有何等高超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周易》之“大象传”是按照一个统一的体例撰写的,这个体例由三段文字构成:首先是描述“卦画之象”的文字,其次是关于“卦画之名”的文字,最后是解说“卦画之义”的文字。如屯卦大象辞:“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卦上单卦为坎,象云;下单卦为震,象雷;故屯卦卦象为“云雷”。屯之词义为聚,屯卦云雷相聚,故以屯为卦名。“君子以经纶’倒是”大象传”作者体悟出的卦义。仔细研读《周易》之后,可以发现六十四卦中乾卦、坤卦、坎卦等三卦句读注疏之旧说与此体例不合。韩仲民先生曾撰文指出乾卦“大象传”句读旧说之误;…  相似文献   

12.
孟先生的字,小及扇面蝇楷,大及榜书条幅,篆、隶、楷、行、草诸体皆能,而尤擅行草书。以其参加《98东京SESETO国际画展》的行书作品“云里之村画里滩”为例,其每字便为一平衡、独立的审美单位且分行清晰均等。故整幅字作清秀端雅,绝无乖戾、狂肆之气。但仔细观来,如“画”、“看”、“知”、“胭脂”等字,都作了草书式的简约与变  相似文献   

13.
“不要脸”张守义,何许人也?张中行为张守义近著《装帧的话与画》写的序言中描述说:“张守义先生是文学艺术界的名人,因装帧、插图有特殊成就而出名”,“但他所画的封面和插图上的人物不画脸,总是黑糊糊的一片”。个别外行还说:“搞封面的是不是不会画画,你看张守义的画,不敢画脸。”因此,有人跟他开玩笑,叫他“不要脸画家”,他有时也以此“雅号”自嘲。这个“典故”,我是1999年参加全国第四届书籍装帧评奖会评委会时才知道的。我与张守义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来四川人民出版社访问时认识的,以后就经常在一起开会,交往也就较频繁了。他的装…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有一个曾蒙袁世凯礼遇、得孙中山赏识、遭陈独秀痛斥的人,他就是江亢虎。 长期以来,一般人只知道江亢虎是死硬的反共分子和卖身投靠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汉奸,而鲜有人了解他曾是国内“社会主义研究”的第一人和“新民主主义”的首倡者…… 三无主义-社会主 义研究-赞同共和 江亢虎,名绍铨,号洪水、亢庐,别号康瓠,1883年7月18日生于江西弋阳。他少时聪明,据说“十岁即属文字”,故有“神童”之誉。1895年,他离开江西到北京求学,3年后因父荫(其父江德宣曾为清廷的工部主事)以贡生资格进入北京…  相似文献   

15.
查全标,徽州休宁人。字二瞻,号梅壑。室名种树堂,又名待雁楼,著有《种树堂遗稿》。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生,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卒。明末清初在徽州形成以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为代表的新安画派,他们号称“新安四家”。新安画派崇尚倪云林、黄公望并独辟蹊迳,自成一体,在清朝追随者甚众。如祝昌、郑 、江注、姚宋等都师法渐江,各有造诣,是新安画派的著名代表。纵观新安画派,书、画俱佳者首推查士标。查士标画师倪云林,书学董其昌,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晚年笔法更加超逸,直窥元人之奥,四方争…  相似文献   

16.
左江,又称丽水,是贯穿广西西南部的一条河流。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平而河沿岸及其附近的峰林断崖峭璧上,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古代文化遗迹——岩画。这些发现岩画的山被群众称为“画山”,因“画”与“花”音相近,故讹为“花山”。又有称为“仙人山”“人影山”“仙岩”“鬼影山”“红山”等名称的,也部与古代岩画有关。迄今为止,在左江流域已经发现岩画地点80余处,如此丰富的古代岩画,堪称广西古代岩画之渊薮,学术界通称之为“左江岩画”或“生江岩画群”。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画坛上,向有南北二石之说,北指齐白石,南则傅抱石。而十分赏识和支持“二石”的,其中就有徐悲鸿。徐和“二石”的亲密友谊是世人共知的。1917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当时的京派正宗画家出于封建文人的偏见,根本瞧不起木匠出身的齐白石,致使齐白石的画虽然定价很低,但仍很少有人购买。1929年,年仅34岁的徐悲鸿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对齐白石那雅俗共赏、形神兼美的艺术风格极为推崇,称其作品可与徐渭、虚谷、任伯年等大师的艺术媲美。徐曾三次到齐家相请,聘他担任教授,一时轰动京城。每逢画展,徐总是在齐的作品下面贴上“徐…  相似文献   

18.
1919年,57岁的齐自石“北漂”到京城。当时,京城画坛因袭前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大都能卖出去。齐白石却厌恶这种毫无新意的画风。他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模仿前人作晶,确保眼前的名利;另一条是画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湖南乡下的田园之美,但这在画坛没有先例,也许无人认可,一幅画也卖不出。  相似文献   

19.
钱浚 《东南文化》2000,(6):40-43
常熟市博物馆藏有清代沈宗骞山水画两册,各十二开,均作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其时中国画坛已渐呈颓势。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之I嘶奉为正宗,然后继者因循祖法、舍本求末,全乾隆后期尤甚。“四僧”(石涛、石豁、八大、渐江)笔墨虽然高妙,但当明代遗民怨愤之气散尽时,能传承者亦自然寥寥。  相似文献   

20.
《沧桑》1995,(3)
高克明,绛州(今山西新绛)人,生卒年不详。他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入画院,皇祜年间(1029—1054)还曾受命画过《三朝训鉴图》,作画以山水为主。《圣朝名画评》中谈到他的为人处事时说:“好义忘利,性多谦损。”评论其画艺为:“自成一家,当代少有。”但《图画见闻志》则认为他的画以巧密见长,缺乏“飘逸之妙”。他的传世作品有《雪意图》,又称《溪山雪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