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37年爆发的淞沪抗战以及日军此后长达八年的围困与占领,对上海的政治体制、经济结构、市政管理和日常生活均造成了巨大影响,这一剧变同样给这座城市的毒品贸易与消费带来了显著变化。面对巨大的毒品市场和巨额毒品利润,日本自控制上海之日起,就计划将此贸易控制在手中,以支持其在中国的战争行为。为此他们一方面通过建立以华中宏济善堂为代表的毒品贸易垄断,向上海及华东地区大量输入毒品;另一方面则废弃了国民政府自实施"两年禁烟、六年禁毒"政策以来,针对毒品贩卖、吸食行为的严厉打击措施。日本当局的上述行为极大地刺激了上海的毒品贸易与消费行为,同时大大降低了毒品犯罪的风险,使这座城市沦为抗战时期日本"毒化政策"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2.
一 总 论试论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兼评《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发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问题张海鹏  1期…………………………………二 日本侵华日本军队的毒气战与美国———美国国家档案馆资料调查〔日〕吉见义明  1期……………………日本侵华毒化机构———华中宏济善堂曹大臣  1期…………………………侵华日军对南京的鸦片毒害许金生  1期……………………………………从关东州司法制度的演变看日本对大连的殖民统治张淑香  3期…………华北沦陷区教育概述王士花  3期………………………………………………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研究》2006,(2):225-225
2005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王宏斌《鸦片——日本侵华毒品政策五十年(1895-1945)》,28万字。该书分七章记述、揭露了日本侵华毒品政策五十年的全过程:毒品的种类与国际禁毒公约,日本对台湾的鸦片“渐禁”政策(1895-1945年),日本对伪满洲国的鸦片统制(1931-1945年),华中宏济善堂的贩毒活动(1937-1945年),日本在华南地区的纵毒活动(1938-1945年)。  相似文献   

4.
黄艳 《广东史志》2000,(3):20-23
晚清民间慈善组织的兴起是当时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广州及与之毗邻的香港亦不例外。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州的善堂至少有17家以上,其中包括清末民初闻名一时的广州九善堂即爱育善堂、方便医院、润身社善堂、崇正善堂、两粤广仁善堂、述善善堂、明善善堂、惠行医院、广济医院。香港早期华人社区的慈善组织主要为东华医院和保良局,东华医院建成于同治八年(1869),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析了中国慈善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简述了潮汕地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三地善堂的基本情况以及善堂的跨国往来及其对潮汕地区的影响,同时描述了地方精英、尤其是商人,为推动善堂在中国及东南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认为处在不同政治环境中的善堂都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求得平稳运行。宗教性质增强了这些善堂的适应能力,而在需要强调其非迷信性质的时候,布善乐施的传统也有助于确立其世俗和慈善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20年代初,敦实善堂开办了“敦实善党义塾”,招收贫寒学生40名,不收学费,由善堂供书桌、课本,以示善举.1929年,国民党汉口市政府教育局为了发展教育,培训师资力量,协议借用敦实善堂房屋开办“汉口市民众教师讲习所”,义塾被迫停办.讲习所第一期学生毕业后,市教育局未履行归还房屋的协议,又开始筹备招收第二届学生.敦实善堂董事会遂以善堂名义,向社会局申诉,索还校址;同时,善堂拨出经费,另辟3个教室,制造课桌椅,挂起“私立敦实初级小学”的校牌、聘请教育界名流戚赓云任校长,另高薪招聘了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采用复式教学,开办了新型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黄艳 《羊城今古》2000,(3):25-27
民间慈善组织(包括善堂、善社、医院)的兴建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州的善堂至少有17家以上,其中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两粤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方便医院、惠行医院、述善善堂、明善善堂便是清末民初广州著名一时的“九善堂”。一时设立善堂之风蔚然,无怪乎时人评日“今日之办慈善事业者,已成社会之一般趋势矣。”  相似文献   

8.
郭善堂已届87岁高龄,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们采访他的时候,这位充满乐观情绪的老人头脑清晰、思维敏捷,侃侃而谈,毫无倦色。但是,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普通战士,在抗日战争时期,竟是打入日寇特务机关内部,长期隐蔽,坚持对敌斗争的无名英雄!(一)“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军民的抗日运动风起云涌。1938年1月8日,山东省莱芜县热血青年郭善堂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山东第4游击支队1团1营3连当兵。在革命部队里,郭善堂表现积极,很快就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个月后,他被调任事务长,并且领到了一枝盒子枪。后调山东鲁中军区供…  相似文献   

9.
善会善堂这一存在于明后期直到民国年间的历史现象 ,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才真正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此后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与台湾学者均有论著问世。然而迄今为止国际学界有关中国善会善堂史的研究 ,虽角度或有不同 ,立论各有所得 ,但或止于初步介绍 ,或限于某地某域 ,或择取某个时段 ,或选取一堂一会 ,或匡定某个层面 ,对历时三个世纪之久的善会善堂作出全面系统而深入研究的 ,无疑当推现为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夫马进的《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一书。全书由序章、正文 1 1章、终章和两篇附篇构成。在序章中 ,作者从学术史的角度 ,在总结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评介常建华今年2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夫马进所著《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一书,作为“东洋史研究丛刊之五十三”由同朋舍出版。中国善会善堂史是八十年代才正式开展研究的领域,夫马进教授的探讨具有拓荒的性质。这部847页的大书,总结了作者自...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顽强应对敌人的"扫荡"和各种破坏活动。山东党组织物色派遣了一批忠诚于党、机智勇敢的同志打入敌内,开展搜集情报、铲除叛徒、营救同志、策反伪军等秘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郭善堂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郭老98岁高龄时,笔者曾对他进行了采访,亲耳聆听了这位无名英雄的传奇故事。潜入敌区郭善堂,1919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的一个殷实家庭,因在家中排行老四,又生得眉清目  相似文献   

12.
<正>善堂文化是潮汕慈善文化重要的代表,是祖籍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文化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在海外形成血缘、地缘、业缘三大关系,互帮互助,在海外生存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善堂文化不仅为海外华侨华人提供了帮助,而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有力见证。在新时代,弘扬包括潮汕善堂文化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1895年占领台湾至1945年彻底垮台50年间,日本侵略者曾在中国实行过惨无人道的鸦片毒化政策。它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痛苦和损失,或许不亚于战争直接给予的灾难和损害”。①饱受日寇铁蹄蹂躏之苦的山东省就是日本鸦片毒化政策的重灾区之一。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  相似文献   

14.
刘明 《东南文化》2001,(7):90-92
明代万历年间陈第及其藏书楼——世善堂为当时学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尤其是《世善堂书目》具有目录学和史料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对华北的毒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30年代前后日本对华北的毒化政策李恩涵一、前言中日战争(1931—1937—1945年)之前和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所进行的秘密、半公开甚至完全公开的贩毒活动与其背后所代表的一套日本对于中国的毒化政策,在当时与战后即为很多客观、公正与具有洞察力的中...  相似文献   

16.
“普化”善堂,原在永安、长新两地颇有影响.建堂初期,究竟由那些人发起,组织情况如何,经过些什么过程?这些很难了解.但在后期,由于我与善堂中主要负责人石永超、杨静田、万冰清等比较接近,而且直接皈依成为善士一员,对其中某些方面,不能说一无所知,兹概述所见于次: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并没有一落千丈、日就衰败,实际上传统慈善的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依然在社会上发挥着原有的职能,这在清末社会转型的最重要时期表现了出来。社会风俗的改良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群体利益的实现需要借助传统善堂善会的影响力,就连新的近代慈善组织建立也深深受到传统慈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东北进行鸦片贸易并从中获利,尝到利益甜头的日本便着手用毒品来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毒化政策便从中国东北开始全面实施。而在此过程中,毒化政策几经演变,从专卖到断禁再到全面放开鼓励种植,隐藏其背后的是日本为了配合侵华政策而不断改变毒化政策、虚伪贪婪、巨大利益驱使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9.
晚清时期,由于战乱频发、连年灾荒,广州府官方赈济功能日渐式微。与此同时,该府民间义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乡绅、宗族、善堂善会通过设义仓、捐谷、施医赠药、平粜等救助形式,予以自救能力较差的乡民不时之需,构成乡村救济事业中的有力支柱。本文通过考察乡绅、宗族、善堂善会三个主体的赈济活动,对晚清广州府的乡村社会救济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20.
早年旅美华侨的“落叶归根”多是通过各自乡邑的善堂进行的。善堂常资助乡侨在有生之年买棹归国,或将死者遗骨捡运回国。后者要经过埋葬遗体、捡拾遗骨和运送回国的细致过程和严密组织,有时还要做好代还债务等善后工作。本文以《旅美三邑总会馆史略》的记载为例,反映早年华侨社团在帮助华侨实现“落叶归根”愿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过程的烦难和时间的旷日持久。作者认为,实现“落叶归根”愿望过程的烦难和时间的旷日持久,应该是后来华侨逐渐选择“落地生根”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