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为研究需要,笔拜读了蔡运章先生《甲骨金与古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中《周初金与武王定都洛邑》一。中蔡运章先生驳斥了省外学刘晓东、杨宽、孙作云、于省吾和陈梦家等先生将西周武王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天亡簋铭“‘天室’释为明堂”的观点①,将武王同四方诸侯一起殷祀显考王的“天室”译释为远离成周的太室山(亦称嵩山)。此后,我省有些学也跟着这样解释②。笔通过对《周礼》、《礼记》、《白虎通疏证》等古籍的学习和研究,认为蔡先生将“天室”释为太室山是不正确的。正因为蔡先生所说“天亡簋铭和《度邑解》中的‘天室’一词,是正确理解武王定宅典礼活动的关键”,所以,笔即认为很有必要将“天室”一词的真实含义讨论清楚。  相似文献   

2.
西周洛邑城址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周初年周公在洛阳营建的洛邑,在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等文献材料中又称为新邑、大邑、新大邑、新洛邑和成周。关于洛邑城址的具体位置,据《逸周书·作洛篇》称:“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即位于洛水之北,邙山之南;又据《尚书·洛诰》记载,周公营建洛邑前昭公曾来洛相宅,“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卜相洛邑应建在涧水之东直至瀍河东岸,也就是讲,洛邑很可能横跨瀍水两岸而建,其西可达涧水之  相似文献   

3.
《尚书·牧誓》的成篇时间,有学者从文字、记时方式和用词等方面怀疑非周初所为。尽管如此,武王克商的一段历史,却是不争的史实。1976年3月,陕西临渲出土有一青铜“利簋”,是迄今所发现的西周最早之青铜器。器内底有铭文四行,三十二字,述武王克商经过。其中有“武王征商,佳甲子期,岁鼎克闻,夙有商”等金文。另外,清道光年间,陕西山出土有西周早期重要文物“大丰簋”(亦称“天亡簋”或“联簋”),器有铭文八行七十八字,文多颂词,记述周武王灭商后为其父文王举行“大丰”把典之事。可知史载不妄。《牧誓》篇系指武王即位后第…  相似文献   

4.
周初金文记载的王室祭祖活动大多具有特殊的政治目的,而非周人礼制中的常祀。天亡簋、何尊等铭文记录了周初王室的重要宗庙祭祖活动。这些活动服务于周武王、成王及周公的特定政治目的。天亡簋记载的周武王在克殷之后会同三方诸侯在宗庙祭祀周文王,是为了宣传文王受命,宣示周政权的正统性,统合各方诸侯,确立新的天下政治秩序。何尊记载周成王和周公模仿周武王举行祭祖活动,在新邑的宗庙祭祀文王、武王,是为了完成武王遗志,确立成周的都城地位。这些王室祭祖活动在西周的政权巩固和新政治体系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礼制存在广阔的内涵空间和多样的历史形态。周初王室祭祖活动呈现出礼制本身的动态发展过程,也反映出西周政治文明演进的一个独特面向。  相似文献   

5.
武王伐纣的史实,在《世俘》所载之外,至少还有两项内容:一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离开商都时将一部分殷遗民上层分子迁居西土,二是武王在牧野之战胜利后返回镐京途中登临太室山以选择雒邑地址。前者见于《商誓》、史墙盘等,后者见于天亡簋、《度邑》等。武王迁殷遗民于西土,是为了利用其文化优势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服务;武王登临太室山选择雒邑地址,是为了以太室为重心经营东方。二者都完成于武王伐纣过程之中,因此都是武王伐纣史实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周武王东都选址考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武王东都选址考辨王晖周武王伐商之后即谋划营建东都,此说见于《史记·周本纪》等文献和何尊等金文材料,是可肯定的。但目前学术界认为成王和周召二公所卜选修建的洛邑就是武王所选定的东都,对此我们是不同意的。成王所建洛邑,学者或谓成周,或谓王城,或谓二者皆有...  相似文献   

7.
《皇矣》、《文王有声》是《诗经·大雅》中诗篇,它们反映了先周王季、文王时代周民族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在王季、文王时期,周人的实力得到了很大发展,殷周之间也因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王季之死、文王被囚,都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周文王后期,通过伐密、克崇、作邑于丰,改变了与殷商之间的力量对比,为后来的武王克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期,周公于摄政第五年营建洛邑,至七年初成,亦称“新邑”。《尚书》之《召诰》、《洛诰》所记即此七年洛邑初成后,召公、周公在邑内“相宅”、“卜宅”,实乃为成王选择营建王宫之位置。同年,周公致政成王,成王于新邑主持盛大祭典,是为元祀。何尊铭文所记为成王亲政第五年,即“唯王五祀”时事,此时洛邑内王宫已建成,成王始迁都于洛邑,洛邑自此亦称成周。汉以后典籍所记位于汉河南县城之西周时的“王城”,在西周时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9.
西周一些重要封国的封地曾经发生过变化,这种变化对西周封国格局和国家的政治进程产生深刻影响。虽然之前已经有学者提醒注意,但一直未能举出文献中对于徙封直接记载的条目,也不清楚文献中是否有关于徙封的直接表述。分析可知,宜侯夨簋、邢侯簋、《诗经·閟宫》、《诗经·崧高》四篇周代文献中"迁侯于宜"、"■邢侯服"、"俾侯于东"、"于邑于谢"就分别是对虞、邢、鲁、申四国徙封的明确记述。这些文献还揭示了西周封国徙封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找到了文献例证,未来可以在更稳妥的基础上探索西周封国徙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洛为周初大事 ,学者对这一重大史实的讨论至今尚未结束。《尚书》中的“周”即成周 ,作洛时成周业已存在 ,而周初的作洛 ,实际上是营建王城。周初殷民的迁徙实际上有前后两次 ,第一次是在成王三年践奄之后 ,第二次是在新邑即王城建成之时。  相似文献   

11.
西周金文中的井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金文之中数见“井侯”,如麦方尊(《西清》8.33)、麦方彝(《西清》13.10)、麦方盉(《三代》14·11·4)、麦方鼎(《金文历朔疏证》1·51)、井侯簋(《三代》6·54·2)、臣谏簋(《考古》l/79)等均有著录,而井姜太宰己簋(《社会科学战线》3/80)还另见“井姜”。此“井”即西周初年周公诞之子所封之邢国,这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但西周金文中还多见“井(以下用~代)伯”、“~叔”、“~季”等称谓,不少学者不曾注意“井”、“~”的不同,以为“~伯”等人是食采于周畿腹地,并在周王室任职的邢侯支裔,遂将二者混而为一。实际上“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族。“井”为姬姓,是周王室宗族支系,地处“东土”;“~”为姜姓,乃炎帝之后裔,地处“西土”。对此,我们曾在几篇文章之中已经提到,但因所谈侧重不同,  相似文献   

12.
《史记·用本纪》里,有刘家裴妇转引《竹书纪年》“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257年”的一条注释。范文澜、郭沫若等史家皆以此条为准,认为西周的总年数是257年。但是.查证《竹中纪年》的原文是:“武王灭殷岁在庚寅,24年岁在甲寅定鼎洛邑,至幽王257年;共281年。自武王元年已卯,至幽王庚午,292年”。两者对照.袋烟没有读通此条,又是意引,删节过多,造成错误。很明显,原文说的是:武王灭殷的第24年下幽王亡年是257年,武王灭殷的这一年至幽五亡年是281年,武王元年至幽工亡年是292年。仔细考究起来.原文也有四处小错误:1.庚寅…  相似文献   

13.
儒学是东方文化的主导,她对中华民族和东亚各国人民的精神文化影响最深、最大。而儒学文化又来源于周公创制的礼乐文化。《礼记&;#183;明堂位》载:“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这说明:洛邑文王明堂是中华儒学的发祥之地。不少学者预言:“21世纪是东方文化世纪”(见1994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所以抓紧开发中华儒学圣地——洛邑文王明堂,不仅对展示洛阳城市主体形象——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亦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价值。为了发掘开发的需要,现将有关古籍记载编辑于后。  相似文献   

14.
李鑫 《文史月刊》2022,(11):70-71
<正>在先秦传世文献中,“邑”是区别于自然生长的一般性村落的特有名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了特有的含义。在最早的传世文献《尚书》中,“邑”主要指代的是王朝都城或“类都城”,如“夏邑”(《汤誓》《多方》)、“新邑”(《盘庚》)、“商邑”(《牧誓》《酒诰》《立政》)、“大邑周”(《武成》)、“新大邑”(《康诰》)、“洛邑”(《召诰》《多方》)、“新邑洛”“天邑商”(《多士》)。而如果结合殷墟卜辞所载,“邑”的指代就出现了多义性。但无论“邑”的早期含义如何,其在整个先秦时期所表现出的政治属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武王伐商与牧野之战,不仅《尚书》、《诗经》、《逸周书》、《竹书纪年》、先秦诸子、《史记》等对之有或详或略的记载,而且1976年3月在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早期铜器《利簋》也证明了武王征商“在甲子朝”。这无疑肯定了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更值得注意的是:1954年在江苏丹徒出土的《宜侯矢簋》(《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5期)铭文称:“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说明西周初确实有军用地图和东方国族的地图,可惜没能留传后世。迄今所见记载关于武王进军商郊牧野路经之地也非常有限;再加之年代久远,地名多有变迁,历代注家虽有注释,又众说纷纭,故要将那有限的点连接成一条武王进军牧野的行军路线图是非常困难的。过去有人据《荀子》所讲武王伐纣  相似文献   

16.
“玄钺”考     
“玄钺”考唐际根"玄钺"一词,尝见于古代文献。《史记·周本纪》:"(武王)至纣死所。……以黄钺斩纣头,悬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劈妾二女,:二女皆经自杀。武王又射三发,击之以剑,斩以玄钺,县其头小白之旗。"司马迁这段文字,当据引《逸周书·克殷》编撰。晋孔...  相似文献   

17.
据《史记·三代世表》正义 :“蜀之先肇于人皇之际。黄帝与子昌意娶蜀山氏女 ,生帝喾 ,立 ,封其支庶于蜀 ,历虞夏商。周衰 ,先称王者蚕丛 ,国破 ,子孙居姚、等处。”“姚” ,即今云南姚安 ,在元谋的西南。“” ,即今四川西昌。又据《尚书·牧誓》记载 ,参加周武王伐纣的有八国 ,即庸、蜀、羌、、徽、卢、彭、濮。武王灭殷后不到30年 ,成王大会诸侯于洛邑 ,蜀、氐、羌、巴、濮、夷西南诸族皆与会……这些记载虽有神话色彩 ,但反映出蜀人的发端是很早的 ,与中原的民族一样古老。同时也表明 ,蜀虽远在西南边陲 ,但与中原各民族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作者之后数字表示期、页)一、先秦殷墟卜辞“大宾”之祭及“乍邑”、“宅邑”问题刘桓1·3…………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王震中2·3……卜辞所见“殷人尚右”观念考朱彦民3·3………………………西周王号无恶谥说涂白奎4·3………春秋诸侯殡期考邵蓓4·9…………论《国语》的编纂夏经林4·17………二、秦汉论东汉的户籍问题袁延胜1·11………《汉书·酷吏传》“诏书召捕”献疑王伟2·24………………………《二年律令》与汉代课役身分张荣强2·25………………………睡虎地秦简魏户律的再研究张继海2·43………………………汉惠帝新论——兼论…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金縢》的发现,对解决有关历史问题提供了新的线索.在周初历史研究中,关于武王开国在位年数与周公居东历史真相,历来都是聚讼纷纭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对《金縢》竹书本和传世本细加考析,说明武王开国在位三年、周公居东即东征等说法是真实可信的.《金縢》可能成篇于春秋前期,竹书本与传世本互有歧异,各见优长,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召诰》《洛诰》的年代 《召诰》序:“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洛诰》序:“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史记·周本纪》,“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可见《书序》与《史记》都认二诰为同时作。据二诰本文,二诰当作于周公摄政七年,此年营建洛邑成功,周公乃返政于成王。《史记》认为周公返政之后,成王令召公、周公先后赴洛,相位卜吉,然后营筑,稍有不同,当以二诰本文为正。学者一直尊从此说无异词。近年唐兰先生始倡异说,兹节录其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