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克诚 《收藏家》2005,(6):57-58
活跃于18世纪扬州地区的一些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而见于各相关记载的“八怪”人选却互有出入。其中的华喦,直到光绪年间葛金娘的《爱日吟庐书画补录》,才将其列为“八怪”之一。。这不只是由于华喦寄寓扬州而定居杭州,更是因为华苗作品的艺术品格与其他画家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
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江南的扬州,出现了一批艺术风格大体相似的画家,旧称“扬州八怪”。这“八怪”到底是哪八个?其说法不一。 据最早的《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的记载是:金农、黄慎,郑燮、李(鱼单)、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耳八人。这个次序,基本上是按生平先后排列的。  相似文献   

3.
《新罗山人小像》,纸本,设色。纵63.6、横53厘米,作者张四教,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封三)。该图写新罗侧身抱膝坐一石上,背略弓,发稀疏而白,凹腮高(?),形象苍老,表情深邃,刻画出华嵒晚年贫困潦倒的境遇。画面右侧篆书题“新罗山人像”。署款“乾隆丁亥秋七月扬州张四教追仿计不见先生已十二年矣”。钤朱文“四”“教”连珠印。画左侧有张四教小楷长题。题曰:“雍正初,余杭华秋岳先生来扬州,先君一见如旧相识,教甫六岁,固未能见  相似文献   

4.
卢见曾与“扬州八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八怪”行为怪异,但一些成员与乾隆时期的官员两淮盐运使卢见曾交往密切,甚至有着至死不渝的友情。郑燮、高凤翰、李蔻与卢见曾的密切交往可以从诗文集中考察出来。卢见曾对这些画家不仅给予物质上的资助,还与他们建立了一种超越主宾的朋友和知己关系。落魄扬州的画家们对卢见曾抱着精神上的知遏之恩,卢见曾招揽“八怪”的举动也具有特别的文化道德关怀,为扬州的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北京保利     
钱松嵒先生是享誉中国画坛的国画大师?舜伪本┍@氖壮∨穆糁?一组以钱松嵒先生重要作品构成的拍卖单元,特别值得向大家推荐和介绍。我们可以用“家传珍品、权成收录、题材新奇、精真巨制”来说明和概括这组作品。此次上拍的作品中,《天安门颂》、《爱晚亭秋色》和《毛主席诗意》等15件重要画作,均是钱松嵒先生长女、北京画院已故画家钱紫钧女士的家藏珍品,并全部收录于2004年11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大型画册《钱松嵒画集》中庑┳髌肥窍壬八源妗⒋业募炎?很多是首次的面世和发表。  相似文献   

6.
华嵒(1682—1756年)是清代中期著名画家,字德嵩,又字秋岳,福建上杭白砂里人。上杭县古称新罗,华嵒因以为号,自称新罗山人、新罗生、白砂山人等,以示不忘乡梓故里。此外他还有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别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华嵒出生于一个穷苦的造纸工匠家庭,早年曾就傅读书,后因家庭生活拮据而半途辍学,不得不在造纸坊中作徒工,维持生计。但他  相似文献   

7.
《新罗山人小像》是张四教对其去世后的老师华嵒的追忆之作,此画图文互应,形神兼备,从画中可以清楚地体现出师徒二人的亲密关系以及华嵒对张四教在绘画上的影响。画中华嵒的神情面貌以及附裱的手札也为后人研究其晚年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8.
奇人卜少夫     
我有一个基本信念,为中华民族和平统一而努力,坚信中华民族一定团结,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关系,和平统一,此乃我有生之年奋斗的目标。此外.我别无他求。──卜少夫—卜少夫支撑“新天”半世纪首反“台独”于港台卜少夫,当年新闻界的一位奇人,人称“扬州第九怪”(卜少夫自己说:“称我扬州第九怪,依稀仿佛,我是扬州人,写字人称有板桥体,但才华我不及八怪也”)。1945年,重庆一家小烧饼油条店的楼上,窄窄的半间房里办起一个刊物。封面上标着。天地间皆是新闻,新闻中另有天地”二句,刊名《新闻天地入这个新生的刊物,竟…  相似文献   

9.
张彬 《收藏家》2002,(3):14-18
清初绘画承元、明余势,文人画仍然占据画坛主流。清初的“四王”崇尚董、巨和元四家,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的情趣,追求用笔技巧,画风影响了整个清代。与此同时,在江南出现了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如以“四僧”为代表的遗民画家,以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及以地域风格划分的“常州派”、“新安画派”、“海阳四家”、“江西派”、“武林派”等等,可谓“派系林立”。这时的流派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活跃在扬州画坛的画家就不下百余人。除去这些有门有派的画家外,尚有一些无门派的画家。这  相似文献   

10.
<正>明中叶以来,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盐商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而盐商们的开放风气在吸引了八方文人前来的同时,他们的审美趣味也对当时扬州画坛的创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至康乾年间,扬州画坛浮出了以八怪为主的文人画派,更为扬州的文人墨客增添了别样的气息。一闵贞(1730年-?)字正斋,号青乔、青桥、蓼塘、蓼  相似文献   

11.
隋唐以来,扬州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进入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百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贸易中心。经济的繁荣使各地的文人名士汇集扬州,进行诗文书画交流与创作,促进了地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出现了一批画家,“扬州八怪”是其中最具有代表的画家群体。  相似文献   

12.
“扬州八怪”与盐商薛勤五十至六十年代,美术史家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大多认为:“八怪”与盐商是对立的,“八怪”动辄对盐商嘻笑怒驾,冷嘲热讽,盐商要得到“八怪”一幅字画,往往费尽心机,仍不能如愿。八十至九十年代,美术史家对“扬州八怪”的研究大多认为:盐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扬州有"八怪",怪才怪艺怪风格。郑板桥的一句"难得糊涂",从清末到当今,均是家喻户晓的警世恒言。不想时光流逝了二三百年,又出现了一个"扬州第九怪"。他既糊涂又绝不糊涂,怪气十足,而又说怪不怪。这"九怪"便是退休职工季之光,一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东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以扬州为最,在我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石涛和“扬州八怪”以及人物肖像画家禹之鼎、楼阁界画家李寅、袁江、袁耀等都活跃于扬州画坛。到了十九世纪,被闢为对外通商口岸之一的上海,商业繁荣,经济畸形发  相似文献   

15.
正清代雍、乾年间,扬州的商业及手工业发达,文学、艺术亦随之活跃,群集扬州的画家有百数十人。其中华喦(1682~1756年)是流寓扬州较早,时间亦较长的画家,也是清代中期扬州地区成就卓著的画坛巨匠。他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布衣生等,又慕南田翁其人其艺,亦号东园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于福建上杭县白沙村,上杭古为新罗地,因不忘桑梓,又号新罗山人。华喦自幼聪颖,好诗画,"矢口成吟,落笔生趣"。以家贫辍学,随父亲在造  相似文献   

16.
刘兆程 《收藏家》2012,(11):37-40
郑燮是“扬州画派”重要画家之一,诗文书画名重一时,时至今日,其书法、绘画仍为广大书画爱好曹所效法模仿。郑燮自称“善书法”,称其书为“六分半书”,作画“无所师承”。  相似文献   

17.
扬州,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唐代曾盛极一时。宋洪迈《容斋随笔·扬州之盛》称:“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明清时,扬州盐商麇集,富甲东南,文人雅士纷至沓来,冠盖如云,诗、书、画家皆趋之若鹜。除石涛外,“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皆流连于此,蜚声文苑,载誉艺林。民国时期,扬州书画人才辈出,而集创作与教学为一体者,当推江轸光。江轸光名噪维扬画坛之日,正是古城更上一层楼之时。从此,具有深厚中国书画传统和底蕴的扬州出现了第一代具有坚实西洋画基础学贯中西的国画家。  相似文献   

18.
传说,古时有个画家,喜欢画虎。一次,他刚画完一个虎头,有位朋友请他画匹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面添上了马身。朋友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画家答曰:“管它是什么,马马虎虎吧!”朋友生气而去。 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孩子问:爸爸,上面画的是什么呀?”画家漫不经心地  相似文献   

19.
殷慧 《神州》2012,(31):208-208
清代画坛,扬州画派是一个影响力非常大的画派。他们是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等人。他们不满当时画坛氛围,拒绝主流画派的影响,追求个性的发展。使艺术力和创造力得到改变。探讨八怪之一的黄慎,不仅使我们了解他的艺术造诣,还有助于启发人们了解八怪的发展历史和当时画坛的革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一、金陵八家的称谓和龚贤流派问题 龚贤号称“金陵八家”之首,这似乎已成为许多美术史学家或学者研究评价龚贤的一个常用词。“金陵八家”是历史上同一时期同一地域中有代表性的画家的称谓,并不是,也没有形成一个绘画流派,这也是历来学者所共认的,因为画史上任何一个流派的形成或同一时期代表画家的称谓,一般都取决於这样几个条件:一者,有着共同的师承,其艺术主张,审美倾向大致相同,画风接近,如此,而形成一个绘画流派。二者,虽画风各异,但以地域为界,因籍贯相同而定名称之。再者,即同处一个时代,政治抱负和处境近似,在艺术上又都具有革新精神,而在绘画上也皆有出众的成就,因此,为世人共举之而誉名。前者有如“南宋四家”、“浙派”、“吴门画派”、“华亭派”等等。后者有如“吴门四家”“海阳四家”。而有些画家的称谓如“金陵八家”“扬州八怪”就显得有些令人茫然。他们既非籍里乡亲,也非属风格一致,信仰嗜好也不尽相同,何而要聚之为“八家”、“八怪”呢?这就颇耐人寻味。金陵八家虽同为明代遗民,但政治倾向、人生观、艺术观也各不相同,相互间并没有过多的交往,八家的风格虽说绝非各异,但有些画风,如龚贤和其余七家也确实相差甚远(八家中有的师承南宋院体或浙派,有的师承宋元画体或吴派,或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