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千斯仓”版、“行在会子库”版是民国时期披露的宋代纸币印版,声名显赫,是研究中国古代纸币史难以绕开的印版实物。遗憾的是,迄今两版研究仍有许多疑问未能澄清。时值纸币诞生千年之际,笔者在参与起草、发布《成都会议共识》工作中梳理典籍文物,有所领悟,现将两版综合考证辨析,以期正本清源,推进“千斯仓”版、“行在会子库”版的性质和断代研究。  相似文献   

2.
《泉币》杂志是中国近现代颇具影响的钱币刊物之一,1940年创刊发行,至今已逾六十载。近日,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库藏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批当年《泉币》杂志使用过的历代钱币的印制模版。经整理,这批印版中有的因表面腐蚀生锈而辩识不清,但大部分印版仍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有相当一部分至今仍能作印制之用。这批《泉币》杂志印版系罗伯昭先生或其亲属六十年代初捐赠予上海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3.
关子是南宋末年发行的一种纸币;关子钞版是1981年安徽省东至县发现的一套有南宋“景定伍年”纪年的印版。关子钞版即关子纸币的印版,它和文献记载的关子纸币名称、发行年份完全一致。在文献分析和实物调研的基础上,对关子钞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考证,并探讨关子钞版的真伪、性质、用途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4年10月。安徽召开的“两宋纸币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直接观察东至印版的好机会。早在1986年,汪本初先生的《南宋“关子”钞版和“关子”库印的研究》^[1]给钱币界传递了一个发现“行在榷货务对椿金银见钱关子”版的信息,今从会上又得知印版最早发现的时间是1981年^[2]。  相似文献   

5.
沈娟娟 《中国钱币》2024,(1):61-65+82
<正>浙东银行抗币拾元石质印版,现存浙江省余姚博物馆,是一件罕见的革命文物,它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情况,也为研究浙东抗币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实物资料。一石印版概况石印版尺寸72×56×4cm,每张模印尺寸14.4×7.3cm。石质,色泽泛白,单面,整体呈长方形,正面右上角有31.5×19cm的三角形残损。版面表面光滑,版上正面留有十四处抗币模印,均为券面图案,一竖四横,竖排一列2张,横排每行3张。印版为平面,  相似文献   

6.
1983年3月22日,广安县政府老食堂拆旧房挖基时,建筑公司工人在距地表一米处挖出铜印钞版两块(正、背各一),得到消息后,文物干部立即赶至现场收回入藏。此印版系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党中央银行印制发行壹仟元法币,由大东书局重庆厂承印。印版质地为黄铜,分正面版和背面版,均为横式。正面版长17、宽7.5、厚0.3厘米。正中上方横书“中央银行”四字,右椭圆形框内为孙中山先生头像;左花边形图案中横书“壹仟圆”,靠下方横书“中华民国三十四  相似文献   

7.
《契丹藏》与《开宝藏》之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宝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雕印版佛教大藏经,历来受到尊崇。《契丹藏》是第二部雕印版大藏经,仅晚于《开宝藏》几十年,也一向为世所重,但因无印本传世,被称为"神秘的大藏经"。直到1974年,山西应县木塔佛像内发现《契丹藏》部分原卷之后,学术界才有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研究。近10年来,学者们分别对《契丹藏》和《赵城金藏》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索,揭示出不少前所未知的史实,使我们能够对《开宝藏》和《契丹藏》的差异、短长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比较。这一问题在汉文佛经史上关系较大,本  相似文献   

8.
崔薇 《旅游》2005,(4):52-58
在中国的三大木版年画中,杨家埠的年画最大的个性莫过于“普通”.不扭捏不做作不张扬.没有“阳春白雪”的脂粉气,几块厚实的印版.索自的宣纸,浓墨重油,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人物壮壮实实,感觉上闷声闷气地透着些憨气。  相似文献   

9.
正"通行会宝"钞版背部平坦,面值"壹贯";高220、宽128、厚6mm,重990g;青铜质地。2008年入藏广西钱币博物馆(封二)。广西钱币学会的专家们曾对"通行会宝"钞版进行了初步考证,推断其为安南陈朝的纸币印版,今天看来是正确的推论。由于该钞版锈蚀较重,整体矿化,表面有明显剥蚀,字口和纹饰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了文字释读的困难,几处文字释读难以形成共识。即便如此,该文物是目前仅见的越南在作为中国藩属国时期发行纸币的印版,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2017年,广西文博界与中国钱币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了鉴定,认定"通行会宝"钞版为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10.
使用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印刷,简称“凸印”。雕版印刷是最原始的凸印。这种源于中国的古老印刷法,在蒙元时期传人西方后,在工具和材料上不断获得革新。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市的普朗坦一莫雷图斯印刷博物馆就是欧洲16-19世纪凸版印刷业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的三大木版年画中,杨家埠的年画最大的个性莫过于"普通",不扭捏不做作不张扬,没有 "阳春白雪"的脂粉气,几块厚实的印版,素白的宣纸,浓墨重油,颜色浓艳抢眼,画面满满腾腾, 人物壮壮实实,感觉上闷声闷气地透着些憨气。  相似文献   

12.
《安徽钱币》2006,(1):21-21
针对近期社会上出现的倒卖所谓“错版货币”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2月30日)明确表态:并不真的存在“错版货币”。希望广大群众引起警惕。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印钞厂印制钞票时使用的印版、制造硬币使用的钢模等是一个整体,在印制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局部倒置或颠倒的问题。因此,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疆“和阗区行政长”纸币,俗称“马虎山票”。泉界普遍认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新疆军阀混战时期,马仲英部下36师代师长马虎山在和田发行的。该套纸币有三种面额:红钱一百、壹两、叁两。用桑树皮纸在木刻印版上印刷而成。红钱一百的纸币纵约98mm,宽约77mm。壹两和叁两票面大小基本相同,长约150mm,宽约100mm。因裁剪不均,长短不够划一。关于该套纸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宋小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在纸币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过去长期未被注意的北宋小钞,从已经发表的成果来看,十分令人欣喜。李埏先生的《北宋楮币史述论》一文,对小钞的史料作了大量的分析整理,阐明了小钞的始末。同时叶世昌先生的《钱引乎?小钞乎?》,论证了北宋末年的全国性纸币是小钞,并且提出现存北宋纸币印版是小钞的一贯钞的独特见解。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叶世昌先生指出“中国现存最早的纸币  相似文献   

15.
1983年以来,我国钱币、历史学者先后发表了《北宋楮币史论述》、《钱引乎?小钞乎?》、《中国货币文化宝库中的两颗明珠——两宋钞版新探》、《宋代“官交子”“会子”质疑》、《关于北宋小钞的研究》等颇有价值的论文,对北宋小钞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上述文章对小钞的流通区域、流通时间及其印版诸问题的论述,尚有待于进一步研讨。笔者不揣无识,拟对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收藏于四川施物馆并对外展出的川陕工农银行马克思、列宁头像一元纸币石印版(图),是一件反映川陕苏区经济金融事业建设的珍贵文物。此一元纸币票背图案石质模版宽76、高45、厚5厘米,用大理石为料,石质坚硬,版体沉重。长方形印版四角为圆角,左上角略残缺,版面经过打磨,细腻光滑,版上精刻细网纹一元纸币的票背图案十幅,其安排有序;横排四行共八幅、石板左部二幅呈上下竖排。版面上除局部表层稍有风化剥层外,所有图案基本完好,线条纹饰和文字皆清晰可见,将其与收藏至今之  相似文献   

17.
美钱币刊物评出1998年最佳硬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 30年代,日本著名钱币学家奥平昌洪出版了钱币学名著《东亚钱志》,书中发表了一块中国古代铜质纸币印版,在中国钱币界引起不小震动。然而,这块铜版的性质,至今尚未有定论。   笔者考察,“宋纸币版” (暂称 )文字与当时文献所反映的形式、政府政策、甚至语言表达方式与北宋末年的“崇宁钱引”处处相合,因此认为这块纸币版很可能就是印制“崇宁钱引”钞版。   宋朝实行分区供盐制度,产地与销地相对固定,不得随意运销,政府推行盐钞制度解决食盐的运销。陕西沿边地区虽实行盐钞制度,但钞已失去原意,入中实物也可获取盐…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纸币已于1955年停止流通使用,其文献史料的取得已相当困难。唐平先生编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版别研究》①一书中出现伍拾圆冠号〈ⅣⅡⅩ〉<00462074>“红火车大桥”的票券时,即在这种档案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引发对该票真假认定的极大争议。以下笔者仅就相关杂志、书籍配合实物资料佐证,归纳出部分“补号券”的个人心得,以供各界同好交流和参考。纸币的印制过程,基本上是经过:纸币设计→母版雕刻→制作印版→印刷→套印号码→检查大张→裁成小张→抽出残次券,补入合格券→清点数量→包装封箱→…  相似文献   

19.
一、四堡刻书业的兴起。四堡位于连城县北部,地处长汀、连城、清流、宁化四县的结合部。它是宋至清代连城通往汀州(今长汀)的驿铺,交通较为便利,商业经济繁荣。四堡一乡多为邹、马两姓人共居。清代的四堡,刻书极为兴盛,书坊栉次麟比.印版汗牛充栋。清末汀人杨澜的《临汀汇考》载:“长汀四堡乡,皆以书籍为业,家有藏版,岁一印刷,贩行远近,虽未必及建安之盛行,而经生应用典籍以及课艺应试之文,一一皆备。城市有店,乡以肩担,不但便于艺林,抑且家为恒产,富埒多藏。”  相似文献   

20.
宋代四川藏书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四川在祖国历史上居有重要的地位。中唐以来,四川社会生产力有着显著迅速的发展,经济繁荣,地方富庶,文化学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例如作为传播文明的主要工具的雕版印刷,这时就首先在四川地区开始迈步,可以说是最显明的标志之一: 一、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剑南两川有印版日历售卖。二、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日本僧人宗睿从我国携带回国的书籍中有西川印子《唐韵,》一部五卷和《玉篇》一部三十卷。三、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剑南西川成都府樊赏家历”的残页,它是世界最古的印本历书,现保存于伦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