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安市文物库房藏有一方青石墓志,边长26、厚6厘米.志文阴刻楷书4行25字,内容包括墓主身份归属、名氏、寿命、埋葬地点和时间,文后署书者官职姓名.全文如下:春宫(杲页)娘年五十葬万年县长乐乡王柴村乾符六年四月廿九日葬……  相似文献   

2.
周舟 《黑龙江史志》2021,(6):41-43,61
宫女是古代社会中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深居后宫,其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大量唐代宫女的墓志拓片,是研究唐代宫女的重要材料.这些宫女墓志有着明显的格式化书写方式,这种书写方式体现出唐代后宫的管理制度,也反映出唐代宫女身上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陈列在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的《唐故集贤直院官荣王府长史程公墓志》是有关缯画史的重要资料。程修已是晚唐著名的宫廷画家,也相传是唐代周昉画派——周家样的继承者。这一有关程修己的资料,不但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画家本人的生平经历、创作情况,以及艺术成就,而且可以通过这些情况,反映一些周昉画派在当时的影响。特  相似文献   

4.
王素 《文物》1993,(11)
1989年5月,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南郊雨花区西善桥镇砖瓦厂内清理南朝墓葬,出土一方墓志,经研究,为陈黄法墓志。南朝禁立碑,出土墓志甚少,陈墓志尤为罕见。就此而言,这方墓志已极珍贵。而黄法为陈大将,《陈书》卷十一、《南史》卷六六均有专传,在当时又属名人。就此而言,这方墓志更有价值。可惜虽存40行,行34字,却大多残缺漫漶,极难辨识。笔者不揣浅陋,摩挲残拓,爬梳史籍,先作释文,再作校证,以就教于方家。 (一)释文  相似文献   

5.
1986年3月,湖北省京山县新市镇村民在开挖果林业基地时,发现明代高(?)墓葬,在墓的封土中出土一合墓志。我们得此消息后,便将墓志收集入馆。该墓志保存完好,志石、志盖尺寸基本一致,长69、宽62、厚10厘米。志盖上篆刻3行13字,为“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图一)。志文为楷书,41行,满行50字,共1864字。录文如下(图二)。明兵部武库司主事高君墓志铭」赐进士中宪大夫景府长史、司右长史伯兄高岱撰文」赐进士奉议大夫山东提刑按察司佥事同邑李淑书丹」赐进士中宪大夫,陕  相似文献   

6.
2002年4月4日,大同铁路分局车辆段在院内施工时发现一座明代砖墓。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对墓葬周围做了考古调查和文物勘探,在其施工范围内共发现明代砖墓6座。随后在铁路部门的配合下做了考古发掘。通过发掘证实,这些墓葬其类型一致,大都早年被盗,墓室又经  相似文献   

7.
甲骨文中的“(?)”和“(?)”是一字异体的关系,都应释为“厀”。两者在卜辞中都不表示本义,而表示假借义,都应读为“(桼刂)”,训为切割,都可用作祭祀动词和征伐动词。  相似文献   

8.
尔朱的先辈是北魏末年的尔朱彦伯,尔朱彦伯的从兄是一度权倾朝野的尔朱荣。他们一度拥兵自重,专秉朝政,于时立君废主,握赏罚之柄,擅生杀之威。尔朱,其高祖彦伯《魏书》、《北史》有传,曾祖尔朱敞《北史》、《隋书》有传,其志《大隋故上开府徐州总管边城郡开国...  相似文献   

9.
释甲骨文中的“■”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卜辞中出现频率很高,异体也不少,如果不计正反(朝向),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 a(《合集》8496)(《英》589正) b《合集》6427)(《合集》6483正) c(《合集》811正)、《合集》6504) d(《合集》32正)、《合集》10094正)a最为常见,应是较早的写法,b、c、是它的简体,d是它的繁体。这个字孙诒让释台、林义光释旨、叶玉森  相似文献   

10.
11.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12.
说“■”     
古籍中“写”字词义,纷坛众多,词义关系,错踪复杂,令人眼花缭乱,把握维艰。本文依据古籍,试图摸清诸义的来龙去脉,解决“写”字一词的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等问题。 《说文》:“写,置物也。从宀,舄声”。其字结体为形声字,以宀揭示词义所属,以舄标记词的声音。宀字,甲骨文写作房屋之形,无疑是以形象表示屋宇之意。其用途为住人置物,所以《说文》说:“置物也”。此义当为词的本义。《礼记·曲礼》:  相似文献   

13.
田炜 《考古与文物》2012,(2):103-105
西周金文和战国晋系古玺中有一个从从世的字,旧有"朑"、"■"、"■"、"■"、"■"、"■"和"百世"合文等多种释法,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支持释"■"的观点,并进而指出"■"、"世"二字的古音相近,"■"实际上是一个两声字,是"世"字的异体。本文还通过对"■"字及与其形近诸字的形体辨析,指出战国齐系古玺中一个被释为"眅"的字应该改释为"■"。  相似文献   

14.
释“■”     
本文认为1.“■”与“巽”相通,“■”作为楚国早期的称量货币的称名,也即是以“巽”名币的来 源。2.通过对包山145号简的释读,我们获得了西周之“■”在战国时代的演化线索。  相似文献   

15.
试论陶文“■”“■”与“大火”星及火正王震中在史前陶器、玉器上的刻划符号中,“”及其简体“”是耐人寻味的。这类刻划符号,自60年代在山东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被发现以来,迄今至少已发现有25例以上。其分布,除山东省莒县陵阳河①、大朱村、杭头②、诸城前寨③...  相似文献   

16.
说“接■”     
《文献》2010,(2)
<正>一笔者在阅读《全宋诗》时,发现"接籬"、"接離"、"接■"几种词例:(1)去年河上送君时,我醉看君倒接籬。(苏辙《次韵王巩代书》)(2)酒酣登车接離倒,马上梁州霜月白。(陈造《从王守猎》)(3)景物会招山简醉,时时倒著接■还。(彭汝砺《和蜀公家居》)遍查《全宋诗》,上述词例的出现次数是:接籬22次,接離1次,接■126次。  相似文献   

17.
“■”字解     
《宋書·張暢傳》載,文帝時宋魏議和互贈禮物,"太尉以北土寒鄉,皮絝褶脱是所須,今致魏主。螺杯、雜粽,南土所珍,鎮軍今以相致。""粽"謂粽子,似難稱"南土所珍"。按,此處"粽"乃"■"之形訛。段玉裁《經韻樓集·與錢辛楣學士書論字》考之甚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出土古文字资料,重点对早期文字辞例中字以及舆其形音义相关的"幽"、"幺"、"玄"等字进行了同源考察。本文还结合古文字有关材料的综合论证,分析讨论了幺幺组字在字形分化和音羲演化过程中尚值得深究的若干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物》1995年第10期刊登了黄震云等先生的《<程翰林墓志>和程咬金家世生平》一文,揭载徐州新发现的程知节(咬金)四代孙程翰林墓志,并对墓志及程氏家世作了考释。黄文考释尚有若干疑义,兹提出以就教诸位专家。一关于程翰林墓志释文考释将程翰林墓志拓片照片及录文同篇发表,可资对照。经对照,以下几处尚可商榷: 1.“考荣□,皇谏议大夫,陇州司马。”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有“■”(以下用a 代替)、“■”(以下用b 代替)、“■”(以下用c 代替)三字:(1A)乙丑,王:□(字不识)a 方。(1B)乙丑,王:蓐a 方。(乙8502)(2)……方(?)a……(甲2364)(3)……卜……a……(陈149)(4)……b 方……(前6.53.2)(5)……滳……b……(后下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