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迪庆,牵着旅外藏胞的心柏玛泽仁迪庆,昔日的茶马古道,今日的繁荣藏乡,是许多旅外藏胞向往之地。在一些年以前,迪庆有一些藏胞,因为各种原因,离开了家乡,流落到了国外。他们有的是茶马古道上贩运货物的商家、有的是到国外转经朝圣的宗教徒、有的是在叛乱中不明真相...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亲眼目睹的事实,身临其境的体验,许多从国内到海外探亲的藏胞,回国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外边并非人间天堂;许多从国外回来探亲的藏胞,也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还是自己的家乡好。这里几位藏胞的口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流亡”在外的藏胞受限制不自由的生活现状。回国定居的藏胞旦考先生,病中对前来探望他的祖国亲人,讲述了自己追随达赖集团,损害同胞利益的深深忏悔……沿途留下买路钱恩波三射口述几年前,我俩去印度探望叔叔桑基喇嘛,一路的艰辛和屈辱至今难忘。我们是办了正式护照出国探亲的,从拉萨贡嘎机场乘飞机到尼…  相似文献   

3.
为家乡办一点实事──记归国藏胞白玛旺杰巴桑1994年8月,德国籍藏胞白玛旺杰先生与大人马达斯专程从德国赶回西藏,他们此行一是为了参加布达拉宫的竣工庆典,二是给布达拉宫的青年喇嘛举办业余英语培训班。白玛旺杰先生是堆巴人,也就是日喀则吉荣一带的人,他地方...  相似文献   

4.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四川省归国定居藏胞参观团一行20人,在四川省民委和对国外藏胞工作办公室的组织下,于9月12日起赴首都等地参观学习。图为参观故宫时合影。曲扎摄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杭州西岸电器集团共同举办的"西沿奖·中国西藏知识竞赛"圆满成功,9月19B在北京举...  相似文献   

5.
众望所归──三位归国藏胞访谈录朗杰,多穷藏族有句俗语:听话要听老人言,饮茶要品茶滋味。笔者近日在拉萨访问了年过七旬的3位归国定居的藏胞。尽管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叶落归根。丹巴赤列说:“仅仅嘴上说,等于水上泡”在拉萨八廓街南侧居...  相似文献   

6.
<正>在西藏,藏胞们认为勤于念经是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因此,不仅老年人把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可以说,除了张口说  相似文献   

7.
在祖国生活了14年近5000多个日日夜夜,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回国定居藏胞林周塔深深感受到是祖国给了他幸福的晚年。林周塔是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十里乡人,8岁开始在家读藏文,12岁那年在元坝寺当和尚,后来还俗结了婚。1959年去印度,在印度多兰吉经商,尔后又与一位青海姑娘结婚,生一女儿起名巴桑拉姆。他在异国他乡生活了26年。在国外期间,他常常收听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节目,从中了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祖国建设蓬勃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的政策是既往不符,欢迎国外藏胞回国探亲、访友定居,他常常是一边听、…  相似文献   

8.
西藏自铸铜币,前后不过40余年。然其版别之多,令人咤舌。余多年着意收罗,所获颇丰。近年又屡蒙在皖藏胞鼎力相助,得益更深。  相似文献   

9.
揣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人喝茶,一般都用的是木碗。木碗的用法,很有讲究。光景好的人家顿顿喝的是酥油茶,贫寒人家向来靠清茶打发日子。但是有钱汉也好,穷光蛋也罢,喝茶却都用木碗。即使有了玉碗和瓷碗,人们仍垂青于木碗。在家用它,出门也用它,形影不离,浪迹天涯的旅人的怀里都揣着个木碗,人在碗在,碗不离人。居家过日子,没有不出门的人。小小一个木碗,在家有在家的用法,出门有出门的讲究。木碗虽小,其俗颇丰。藏家人客厅的藏式茶几上总是摆放着一大一小两只木碗,大的是父亲的,小的是母亲的。同样的木碗,因家境的不同,又大有讲究。一般人家每个家庭成员拥有一…  相似文献   

10.
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和文联主办的《叶星生西藏民间艺术珍藏展览》,展出了一件合二为一的珍藏——十七世纪“碗套”。叶先生告诉记者:“碗是汉地的古瓷碗,套是藏区制作的牛皮套;碗深深放进套里,套紧紧裹着碗身,碗离开套容易破碎,套离开碗就失去意义。只有合成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才相得益彰,坚不  相似文献   

11.
话碗     
丁山 《收藏家》2007,(3):31-36
碗,通常是吃饭用的,还是民间通行的计量单位,不论碗大碗小,反正两碗米饭、一碗面条,谁听了都不会误会。辞书上的书面语言大体会如下描述:一种敞口的日用器皿。  相似文献   

12.
他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阔别多年的故土;他们受到祖国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耳闻目睹的事实,亲身体验的经历,使他们──流落国外的藏胞回归后,发出了内心的感慨:“还是祖国好,家乡亲。”发生在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使西藏占人日95%以上的百万农奴和奴隶获得了新生。然而,在少数分裂主义分子的煽动下,一些不明真相的同胞被裹胁到了国外。从此,他们过着举目无亲、寄人篱下的牛活。漫长的岁月割不断同胞们怀念祖国、怀念亲人的缕缕情丝;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更坚定了国外藏胞回和归祖国的决心他们冲破种种阻挠,义…  相似文献   

13.
藏区要闻     
重申中央政府对达赖喇嘛的政策楚布公路工程开工拉萨首批安居工程住宅投入使用羊卓雍湖电站竣工移交回归定居藏胞情系灾区人民“阴法唐教育基金会"成立西藏少儿艺术团首次赴美访问演出藏北无人区科考活动即将大规模举行民航西藏区局举办禁毒图片展兰西拉光缆干线全线开通...  相似文献   

14.
现在陈列于故宫明清工艺美术馆的白玉错金嵌宝石碗(见彩色版照片),是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琢成,玉如凝脂,洁白无瑕,碗的外壁饰错金花卉枝叶,并以一百八十颗闪烁的宝石嵌成红色花朵,玉蕴金辉,光泽晶莹,是清宫秘藏的一件艺术珍品。碗心镌隶书“乾隆御用”四字。缘碗的内壁刻楷书乾隆御制五言诗:“酪浆煮牛乳,玉碗  相似文献   

15.
珍贵文物无偿捐献2019年5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委员会海外常委、西藏自治区侨联副主席、归国藏胞、昌都强巴林寺活佛谢文根多·格列嘉措捐赠文物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政协机关举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谢文根多活佛颁发了"捐赠义举瑰宝添彩"的荣誉证书。  相似文献   

16.
一凡 《湖南文史》2010,(8):69-69
过去,生活艰辛,一般人家是拿不出十个以上碗的。锅通了,补;碗破了,也补。一个粗瓷蓝边碗补了又补,往往能传几代人。  相似文献   

17.
嘉绒藏区的弓剑舞彭洪文,拉尔吾加弓剑舞流行于四川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嘉绒藏区,是藏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关于弓剑舞的起源说法颇多:一说兔月十三(即腊月十三日)是嘉绒年神阿尼郭董征服妖魔取得胜利的纪念日,故每年的这一天嘉绒藏胞过年并跳弓剑舞以庆祝;二...  相似文献   

18.
一碗类瓷器碗是常见日用品,“南海I号”出土瓷器中,也以碗最多。目前发现,以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浙江龙泉窑系青瓷碗、福建闽清义窑青瓷青白瓷碗和磁灶窑酱釉绿釉碗为主。1.景德镇窑青白瓷碗南宋时期,景德镇窑业吸收了定窑特色,又被称为“南定”,最为明显的就是覆烧芒口器物和薄胎印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满星 《丝绸之路》2008,(11):32-33
要真正认识陕西人,得看陕西人吃面! 陕西人吃面,端的是当地人称为“老碗”的大酒碗。这种碗尤以耀州做最有名,大得就好像南方人盛汤用的盆。  相似文献   

20.
吕叶红 《收藏家》2006,(3):75-78
盘、碗、杯大都属于饮食和祭祀用具,其底浅者曰盘,盘之小者曰碟,高深者曰碗,碗之小者曰杯,各种名称如下:高足盘碗杯是陶器、青铜器“豆”的变形,如早期(三国两晋)的青瓷形式,和原始“豆”没有多大变化。其后经过历代的发展,形式风格随之变化,釉色种类也逐渐增多,宋代以后又创造了墨绘和彩绘。虽然历代形式都有变化,但底部却都有一较高的筒足。清代后期,还出现一种仿周代铜器有盖“豆”的一色釉器物。这种器物,大都用于祭祀,如佛前的“净水碗”即高足碗的另一专称。莲花纹盘碗杯一般为圆形。早期(南北朝)的青瓷盘碗,都是在内部和外部用划线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