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后,由于日本政治、军事外交的开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公共外交就成为日本摆脱美军占领体制、发展与邻国关系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及文化的相互交流、加强对外宣传、推行外向型的文化教育、经济与文化援助以及动漫外交等手段,日本的公共外交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受自身独特政治文化及国内右倾化思潮的影响,加之其受日美基轴及相关政策的掣肘,日本战后以来的公共外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抗日战争的最初一年半中,拥有优势装备的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占据了中国的重要工业中心,在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各个战场上都取得了军事胜利,这是不争之论。然而,在军事战线取得胜利的同时,日本的外交却是一部失败的记录。狂妄蛮横、目光短浅、行为混乱是这一时期日本外交的重要特点。由此,日本外交开始走进一条死胡同。本文谨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者眼中的日本外交——评《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陈奉林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沉重灾难之后,人类社会本应享受更多的安宁与和谐,但令人遗憾的是却进入了东西方政治与军事全面对峙的冷战时代。对这种形势发生重大影响的,无疑是个别大国推行的...  相似文献   

4.
曾景忠 《史学月刊》2008,24(2):80-90
在九一八事变过程中,日本外交方针的变化及其与军部的配合,演出了一场侵华的军事外交二重唱.先是,日本关东军发动侵夺满洲的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外务省曾加以劝阻.继而,在军方的压力下,日本内阁屈从军部,为日本对中国的武力侵略辩护、掩饰.中国对事变的处置,采取"诉诸国联"的方针,而日本运用外交策略,破坏中国"诉诸国联"的活动,以配合日军在东北的占领,逼迫中国军队撤出东北,并骗取美国的姑息.这促使美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相似文献   

5.
论日本推古朝的对华外交王顺利推古朝(公元593—628年)时期,日本不仅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对华外交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仅就日本这一时期的对华外交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同行。一从公元1世纪起,日本列岛上的部族首领或统治集团就以“奉贡朝贺”或...  相似文献   

6.
首脑外交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家间交往的一种频繁使用的外交形式,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首脑外交也日益突显出其独特作用,并且为当今大多数国家的政治首脑所接受,冷战约束后,首脑外交更加趋向于公开化,制度化,全球化,在当今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过程中,资本主义世界的铁三角同盟(日美欧战略三角)也面临着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向着全球性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日本与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关键日益密切,日欧间首脑的频繁互访无疑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管书合 《史学集刊》2007,2(1):29-37
褒世凯一生以日本为主要外交对手,对日外交的成败也与其在政坛上的兴衰沉浮息息相关。驻朝时代,褒世凯与日本全面对抗;回国后至辛亥革命前。以日为师,并采取联英美以制日俄的对策;辛亥革命时期,面对日本的步步侵略,一面抵制,一面妥协。最后以外交及个人政治生涯完全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8.
论日本共产党的在野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政党外交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共产党力图通过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彰显其生命力。本文认为日本外交的困境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的现实压力是日共推动在野党外交的主要原因。在野党外交作为日共的一种政策和理论,有其形成过程,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在野党外交的成功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日共在日本政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政治家的悲剧与外交家的困境──鸠山·吉田比较论南开大学博士生徐思伟鸠山一郎(1883~1959),与吉田茂(1878~1967),都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外交实践家,战后均多次执掌政权,叱咤风云,成为领导日本复兴的先驱。战前的鸠山,以其议...  相似文献   

10.
1934年底开始被中、日两国政府提倡,而在1935年上半年盛行一时的中日“亲善外交”(或称“道义外交”),在当时即扑朔迷离。此后研究大多对其持否定态度。本从外交策略的角度,阐述了国民政府在“道义外交”实施前所面临的外交困境以及国民政府为改变中日外交状况而实施“道义外交”的策略思路;对日本外务部门和关东军对“道义外交”的不同回应也进行了分析;对国民政府由于“道义外交”开展而面临日本军部和外务省两方面压力的状况作了描述。指出,从外交策略上看,不能排除它是国民政府对日外交政策和策略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调整,而不能将其完全视为本质性的卖国外交政策和策略。但是,它的实施和失败,既使国民政府的外交重新陷于了被动,也使国民政府的民族代表性遭到质疑。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和日本在国际联盟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外交斗争。这一斗争,又牵涉到与欧美列强的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三角外交。这种外交格局,关系极为错综复杂。但过去电学界评价国联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外交作用时,多指责它实行绥靖政策,甚至说它完全袒护日本,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帮凶”。近年来对它的评价有了改变,认为国联对日本的态度逐渐强硬,步步紧逼,不应过于强调英、法等大国左右国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月娥 《世界历史》2004,(6):100-106
从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来看 ,日本近代的国际协调外交渊源于原敬的“对清政略即是对欧政略”的外交哲学原则。在长达半年的欧美实地考察中 ,原敬亲眼目睹了美国实力正在蒸蒸日上 ,预见到美国将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指出在今后的国际问题上要格外注意美国的动向。一战爆发后 ,原敬在各种场合反复陈述日本与美国协调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得到了充分展开。从原敬的思想主张来看 ,其国际协调外交思想的终极目标在于 :日本在比较有利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下 ,从中国获得最大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外交管理机构,除了尚书主客曹和大鸿胪(鸿胪寺)等专职机构之外,尚有若干关涉机构,其中中书省作为这一时期兴起的中央机要部门,也同样负责一定的外交政令与外交事务,成为重要的中央外交关涉机构之一。其地位和权力到南北朝时臻于巅峰。这一问题迄...  相似文献   

14.
热狗外交     
最近一部有趣的电影在香港上映——《当总统遇见皇上》(HydeParkonHudson),其中讲述了一段国际外交上的趣闻轶事。  相似文献   

15.
汉唐的外事体制与丝路古道上的基本外交模式楼劲本文拟探讨1.汉唐的外事体制及其指导思想2.丝路古道上的基本外交模式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日)安部健夫《中国人的天下观念》(京都.同志社大学1956)、(美)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华夷经济关系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33年3月27日,日本退出国联。从军事上看,这一举动意味着日本摆脱了一切国际组织与条约协议的束缚,迈上了肆无忌惮的侵略与战争之路。但是从外交上看,这一举动并不意味着它的胜利。它不是以往“战果”的继续,而且恰恰相反,它是日本外交上的一次彻底失败。其理由,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尽快争取外国列强的承认成为了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优先课题,日本则在该问题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年7月,日本明治天皇病逝,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纷纷向日本驻华外交机构致以哀悼,同时中央政府还希望派遣正式代表赴日吊唁,意图借助于"葬礼外交"的舞台扩大中华民国的外交影响.由于日本当时还未承认民国政府,日本政府以非正式的方式向民国政府转达相关信息,并劝阻民国政府派遣代表赴日的计划.另一方面,日本还通过在华的报纸媒体发表文章,安抚中国官民的不满情绪.中日两国围绕明治天皇去世所展现的"迎"与"拒",反映了外交手段与外交实践的分离,以及民国政府寻求列国承认与日本政府意图扩大在华利益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特种外交委员会的对日外交谋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对日斗争主要是依靠国联。力图运用国际社会的力量迫使日本撤兵。在这一外交斗争中.作为国民党中央对日决策研议机关的特种外交委员会,起了重要作用。外委员在1930年9月30日至1932年1月2日间,以国联为舞台,以欧美国家为工作对象,坚持不与日本直接交涉的立场,殚精竭虑,群策群力,为制止日本侵略.促使日本撤兵。作了大量的外交谋划,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同情和支持.也使日本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但因缺乏实力为运用外交手段的基础,外委会的种种努力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19.
卢沟桥事变与国民政府外交张圻福卢沟桥事变爆发至今,已整整58个年头了,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漫长的八年抗战,既有战场上的腥风血雨,又有外交上的尖锐斗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外交涉和斗争,曲折、复杂,时受国际国内斗争的制约而波澜起...  相似文献   

20.
浅析冷战后日本外交的几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东欧巨变、两德统一和苏联解体,战后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宣告终结,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在新的国际秩序中争取有利的地位,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调整本国的内外政策。经济大国日本急欲利用冷战后“战略半径拓宽,外交空间增大”①的有利时机,摆脱“政治侏儒”的地位,成为政治大国。此时日本战后型外交路线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日本外交进人转型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外交决策呈现出集权化趋势 战后长期以来日本的外交决策实行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