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齐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宣传科学文明、引入科学方法等归结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诚、勤、勇、爱”四字真言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是近代中国将科学精神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系统阐述的第一人。他从民国教育为宗旨“养成健全之人格”出发,指出科学对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培养大众的科学理性。蔡元培将力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宣传科学文明、引入科学方法等归结为“科学精神”的培养,强调以“诚、勤、勇、爱”四字真言培育公民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发展观”是当今中国大陆的主流话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举国上下不会有异议。本文要说的是——民主也是发展观,科学与民主,是社会发展观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朱春凤 《神州》2013,(19):9-10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实验的成败,实验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节课的质量好差,因此,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思考怎样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问题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岳世川 《神州》2012,(27):194-195
根据近代科学的特点,确立五个方面作为判断中国近代科学所处于的发展阶段原则与依据。即:输入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学科门类是否系统、全面;科学观念的发展处于何阶段或呈现何形态;西方近代科学方法论有否输入;科学精神的倡行;体制化的建立及完善程度。认为分析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分析判断处于的发展(发育)阶段是同时以上述五个方面作为参考的,而非以其中的一项或几项。  相似文献   

6.
宋霞 《史学集刊》2017,(5):77-85
独立战争前夕,在欧洲启蒙思想两大灵魂——科学和理性的影响下,伊比利亚美洲殖民地也兴起了一场被后人称为"拉丁美洲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运动,并带动了科学的第一次大发展。这一大发展由六大因素促成,即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教育的世俗化、科学和技术性报纸和杂志的出版发行、私人图书馆的建立、各种科学团体的成立以及秘密社会的兴起等。拉丁美洲启蒙思想和科学范式呈现出两大新特征,一个是融合、妥协和混合性特征;一个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特征。这场启蒙运动与科学对拉美独立战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本身成了独立战争的一个政治工具;理性的科学为独立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研究催生了拉美特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科学的形成;殖民地新兴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阶层成为独立战争新型领导人。  相似文献   

7.
吴静玲 《神州》2013,(15):119-119
中学科学教学作为普及科学基础知识,激发中学生主动科学探究和培养他们科学精神和科学观念的课程,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学开展科学教学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响应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在中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思想,让学生树立科学意识,为其将来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理论基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理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总体价值取向,其思想意蕴科学而先进。  相似文献   

9.
任鸿隽科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鸿隽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科学教育家,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中,他以中国知识界卓越前驱的敏锐目光,对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任鸿隽在科学教育上的筚路蓝缕之功为世人所公认,他对科学教育思想的独特阐释与实践,以及在科学教育实践上提出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理念,不仅在近代中国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今中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沈吕 《福建旅游》2005,(6):54-54
泰宁地质博物苑占地面积120亩,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地质博物馆。整个博物苑分为管理服务区、地质名人互动区、地质文化展示区、植物园区,是一个以陈列丹霞地貌地质科学、地质景观为主,以展示泰宁地方风情、中国园林、人文历史为辅的大型综合性地质博物馆,同时也是开展地质科研和科普教育的基地,更是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1.
许一飞 《攀登》2013,(6):21-2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是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具有主体地位,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国民的整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主体的核心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旻泰 《安徽史学》2005,(1):111-117
本文旨在帮助中国学者了解韩国学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状况.韩国学者一般分三个时期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第一,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第二,新文化运动初期;第三,新文化运动展开期.他们根据每个时期不同的思想给予不同的评价.韩国学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每个时期的思想,使用了更详细的几个认识范畴:第一时期使用了反帝反封建运动、民族产业的发展与民众意识的成长以及对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第二时期使用了进化论思想、民主主义与科学;第三时期使用了批判儒家思想、反对孔教运动和文学革命.一般而言,他们大多用儒教批判、孔教批判、偶像破坏论、进化论、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思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可以给中国学者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上半期,文化史学在中国的兴起经历了三个阶段。世纪之初,梁启超等掀起"史界革命",传播文明史观念,初步回答了什么是文明史。20年代,在新文化运动和"整理国故"运动中,胡适、梁启超等引进西方科学方法,回答的是如何研究文化史。30、40年代,柳诒徵、陈登原、陈安仁、钱穆等撰写的综合性文化史著作正式出版,实现了理论方法与学术实践的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的文化史学由激切地引进异质的西方理论,到消化、吸收、结果,代表了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重要一脉。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是一批深受西方科学影响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救亡图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对中国近百年来各种救国探索努力反思的基础上,倡导以西方的科学来拯救中国的一种爱国主义进步思潮。科学救国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兴起于民国初年,其  相似文献   

15.
鲜为今人所知的古老运河——灵渠,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使灵渠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坚固如初;数十公里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就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灵渠是中原和两广、云贵等地的交通要道,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运河。  相似文献   

16.
张家港市是全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其精神文明建设更是过硬的全国先进典型,是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的第一个县级市。地方志事业紧紧围绕张家港市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总目标,服务科学发展、实现科学发展,笔者认为必须确立三种理念,  相似文献   

17.
郑海波 《神州》2011,(8X):212-212
社会的进步,物理己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呢?加强学生科学意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意识,是科技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的科学发展思想历经四个阶段的演进,包含经济发展与全面发展、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等思想,为科学发展观阐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等思想内涵作了理论准备。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构理论是在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9.
<正>2005年8月,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首部以"方志写作学"为名的通论型专著——苑广才、党戈著《方志写作学》(35万字)一书。此书问世标志着中国方志学界在方志写作学建设上已经赢得突破性的发展,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合理目标与合理方法相统一是科学方法论的基本要求。如果说提出建设方志写作学这个目标是合理的,那么走向这  相似文献   

20.
朱华 《史学月刊》2006,(3):104-109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在建国后至1980年,科学救国思潮被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反动思潮而长期受到学界的否定和批判;二是在198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开始转变,逐渐实事求是地、历史地看待科学救国思潮。从主观的评价逐步转到客观的辨析该思潮在近代中国所起的作用上来,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开始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科学救国与科教兴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