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植 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在农业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人和动物骨骼学应用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畜牧业的起 源和发展等研究领域。还简单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重点论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线粒体DNA分析技术和Y-染色体DNA分析技术在人类起源和现代人种族起源研究中的应 用。DNA分析技术在农作物和家畜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中亦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杰 《东方收藏》2022,(8):96-98
本文通过大量的科技考古实例,阐明科技考古学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科技考古在龟兹石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对更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做出推测。科技考古学为传统考古学研究古代社会带来了新方法,提供了新的信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及社会进步。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考古学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龟兹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中,同时不断促进石窟保护研究工作向深化和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是通过发掘和调查古代人类的遗迹遗物和文献来研究古代社会的一门人文科学。传统上,考古学是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但是现在它越来越独立,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正目次一中国人类学家的可能贡献:语言与比较二作为\"比较法\"基础的\"历史法\":小范围与细节发掘三\"历史法\"对\"比较法\"的单向制约:器物分类有\"逻辑\"四回应批评;讨论器物\"功能\"的路径五要\"准确\"还是要\"合理\"在李济去世后的二十年里,他的学生张光直通过检讨现代中国考古学发展史,有力地彰显了李济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尤其是扭转了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的忽视。但张光直亦非无原则地赞誉,他相当中肯地提出李济在四个方面的影响~[1],同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国考古学的历  相似文献   

5.
《濂溪故里——考古学与人类学视野中的古村落》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发行。该书正文约97万字,定价488元。濂溪故里是宋代著名理学大师周敦颐故居的所在地,保留了不少周敦颐及其宗亲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将为考古学研究和文物保护提供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对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网上数字化博物馆的建立,考古资料、文物信息的网络化管理,考古信息的共享将对考古学传统的工作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古DNA分析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娥 《文物春秋》2004,(1):22-31
保留在古代生物遗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资源,古DNA分析技术在考古学中的成功运用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考古学研究领域,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的研究中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子考古学,即指利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出土的古代可研究对象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分子考古学在解决人类的起源与迁徙、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重大考古学问题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时古DNA分析技术及其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特别是对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在近年来所取得的新进展做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X光照相技术在文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X光照相方法的无损特性,就决定了这一技术适合被用于研究物这一特殊对象。本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了X光照相技术在物及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反映不同材质物的保存状况,揭示被锈蚀物覆盖的铭及纹饰,显示古代器物的工艺痕迹,有助于考古出土物线图的绘制等。  相似文献   

9.
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以文物产地研究为例,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指出数学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中国金属文物产地研究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化,考古学家熟练运用现代数学知识是考古学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余翀 《考古》2015,(4):102-107
前言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因为考古学的诞生就与借鉴地质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有关,及考古学自始至今,利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也从未间断。从考古学的研究目标被定义为"以考古遗存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1]中也可以看出,考古学既是人文科学,也是自然科学。在考古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开始更加广泛地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结合,主动利用自然科学及技术手段进行探测、分析考古材料。三峡考古是近年来这种学科交叉应用的集中体现,反思三峡考古中引入的自然科学的手段、方法、观念,对考古学的创新和既有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考环境监测开始,古发掘现场保护一件刚刚发现的胎体完全腐朽仅以土质为支撑的彩绘漆盘,从发掘现场的通过对该彩绘漆盘临时性保湿、整体提取以及提取后的一系列保护处理,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该漆盘的考古发掘现场保护,使漆盘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张颖岚 《华夏考古》2003,(4):97-10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 合,不仅将会对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带给考古学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将会 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本建设考古是当前考古工作的重要组成,在国家经济建设大背景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文对贵州基本建设考古历程、成果、状况进行梳理,提出问题与对策,力促此项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大辛庄遗址采用新的考古发掘技术与方法,全面收集材料,开展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而言,历史工作者当顺应考古学发展趋势,采纳新技术与方法,用整体观分析问题,实现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研究,有利于我们多层面地复原古代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近50年来,江苏境内发现了许多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对这些史前文化遗址按文化区域阐析文化性质、文化时代和年代,并提出江苏史前考古今后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遗传基因技术与三峡考古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基因技术是新兴起的前沿学科领域,将这一方法应用于三峡考古的实践在国内还是首次。本通过对重庆库区石地磅汉代墓地出土人类遗骨基因的采样、测试和分辨,得出了墓主人可能是南方土居民初步认识,这一认识与考古类型学分析结果可以互证。  相似文献   

19.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settings are often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hoosing strategy in archaeological studies. In the Vychegda River valley (Archangelsk Province, Komi Republic), at the end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and in the Holocene, lateral channel migrations were the dominant process of riverine landscape changes and hence directly influenced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valley. Therefore, to assess the physical settings of archaeological sites we employed paleochannel analysis, a geomorphological technique aimed at reconstructing river channe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and geological past.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paleochannel analysis in archaeology includes designing archaeological surveys and predicting destructive river actions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located in river valle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