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届修志在广大修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继承修志传统基础上,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志书编修体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新志书体。这种体例一般包含有图、表、述、纪、志、传等形式,志仍为主体,记载着各种不同的专业类目。无论篇章大小,总都离不开这些形式。可是,新修《文成县志》却在这些形式中作了尝试性的变动,正如该志凡例所说:“体例:条目结构,以条目为专志内容的基本形式。全志用述、记、志、传、录”,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修志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而志书“凡例”只是关于本书内容和体例的说明,而不是整个修志工作的说明,可以不写上指导思想这一条。  相似文献   

3.
凡例是新编地方志必须要有的。所谓凡例 ,就是发凡起例。地方志的凡例是对志书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简言之 ,就是说明志书的宗旨、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再通俗一点 ,就像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说 :“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见《中国文化名人书系·谈读书》第 1 92页 )。凡例在志书中具有重要地位。历代方志学家都很重视凡例的制订。宋代周应合在景定《建康志·修志始末》中说修志必须要办四件事 ,即“定凡例”、“分事任”、“广搜访”、“评参订”。他把“定凡例”列为四事之首 ,…  相似文献   

4.
凡例,《中国地方志词典》解释为:“方志的编辑说明,叙述方志编纂体例与著作内容等。”从地方志编纂角度而言。地方志的凡例是对志书的宗旨、内容、体裁、结构以及编写中一些基本问题的规定或说明。简言之,就是说明志书的宗旨、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  相似文献   

5.
何谓续志?续者,连接也。续志,即以上届志书的下限为本届志书的上限,继续编纂的新方志。续志不是重修,也不是新修,而是上届志书的延续,接续,续编。续志既然是上届志书的续编,就应该在“续”字上做文章,续志续什么,怎样续?两届志书如何连接,如何融为一体?当是本届修志启动之时首先应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此为题,试谈以下几点。一、通过续志凡例连接凡例乃志书的“发凡起例”。发凡,即编辑说明,言明志书编纂宗旨;起例,即拟定志书的编纂体例、格局、编纂原则等等。本届修志与上届修志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各级政府主持下,编纂的新中国成…  相似文献   

6.
随文起例观点自古有之,并非吴宗慈首创。笔者分析和讨论吴宗慈在《修志丛论·论体例》中提及的随文起例,是因为吴氏观点在于强调修志过程中要根据编纂主旨,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地对已有凡例进行变动和改进,其实质是例由义起。这对现代志书编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本文认为:随文起例并非主张在志书编纂完成后再按其内容制定凡例;吴宗慈认为凡例仅定其荦荦大端的观点值得商榷;要注意确保凡例制定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凡例是志书编纂的纲领性说明,修志的施工方案。地方志必须通过制订凡例作为编纂的准则,以保证志书质量,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说:“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即是说,志书如果没有凡例,则章法凌乱,不成体统。只有注重志书的发凡起例,才能在编志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读者便于阅读,便于理解。因此,制订凡例是志书编纂的重要一环,是关系到志书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田亮 《中国地方志》2013,(1):31-35,3
《编修说明》(或称《出版说明》)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志书体例形式,始见于部分首轮省级志书,并在第二轮省级志书中进一步推广。其作用不可或缺,既辅助全志《凡例》规范志书编纂、说明特定分卷的编纂意图,同时引导读者读志用志。通过分析阐述省级志书《编修说明》的设置形式、产生缘由、主要作用、存在问题、编写要求等,对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体例形式作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9.
年鉴和志书是我国记录地方历史的不同形式,因编写方式、内容侧重、体例设置、功能目的、出版周期的差异而各有不同。逐年编纂的年鉴为修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人们对修志存史重要性的认识:年鉴每年积累的资料,为志书的编修奠定了基础;编修年鉴的人才队伍,为修志提供了人才保证;有些地方因每年编写年鉴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也为修志提供了组织保障。虽然如此,在实践中却不应该完全依靠年鉴来编修志书。本文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例,就年鉴对志书编修的作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0.
编修村级志书成功的关键是加强对村级领导干部的引导与指导。引导村级领导干部提高对修村志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保障修志机构和经费的落实;指导修志人员制定凡例、篇目,收集资料;从而使修志工作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方志体例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是方志理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志书编纂方式入手,通过对传统方志续修体例的剖析,探讨方志续修体例,并联系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所普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续修志书的编修体例进行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明代永乐十年《修志凡例》和永乐十六年《纂修志书凡例》是方志学发展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是明代地方志编修定型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以两则"永乐凡例"为研究对象,从"设定志书的门类篇目"、"志书类目与记载要素的损益"、"志书资料选取标准的规定"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具体的比较研究,并探讨其特点及得失所在。  相似文献   

13.
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地方志编修的鼎盛时期,期间所修地方志书,不仅数量大大超过前代,而且志书体例更加成熟,从总体来看,志书质量也相对较高。对这一时期的方志编修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当代修志,当有所裨益。但由于条件及个人精力所限,难以尽览全国各地志书。本文仅对广州这一局部地区的志书编修情况进行解析,试图从中探讨明清两代广州地方志书编修的主要特点,以期为今日修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方志编修历史悠久.志书内容丰富.编写体例独特。古人云:“郡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地方志也被称为“地方百科全书”.“是故志之重于郡也与国史并”。明代是我国志书编撰较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方志.也呈现出独特的编撰特点.以下以明代弘治年间的莆田《兴化府志》为例,对这一时期莆田地方志编修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志书资料的把握和运用,直接关系着志书的成败。在志书编修过程中,修志工作者要注意资料细节的记述,谨慎删减资料,避免泛政治化倾向,灵活把握志书体例,注意资料不要偏离主题,切实提高志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志书的评审标准及程序问题一直是制约志书质量的瓶颈。这不但使修志同仁在地方志的编修过程中因导向缺失而深感无所适从,也直接导致志书评价科学结论的形成。鉴于第二轮修志的现状,为规范修志行为,保障志书质量,有必要从源头管理和制定相关“国家标准”,把修志评审工作作为修志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尽快制定并推行科学统一的志书评审模式,避免第二轮志书编修的无序操作和随意性。  相似文献   

17.
对《凡例》的认识,是一个至今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如何来拟定并真正发挥《凡例》作用、提高志书编纂质量呢?我根据近20年的地方志工作经验,结合今年参加的多次苏州修志业务研讨会感受以及本轮《常熟市志》编修过程,谈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8.
周应合为南宋著名的方志学家,其主纂的景定《建康志》被誉为地方志佳构,该志的体例为后世许多志书所效法。周应合在修志实践中,提出了“分事任”“定凡例”“广搜访”“详参订”等方志编纂学理论。在现代志书编纂学语境下,其理论被再次解读后,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刘翔宇 《中国地方志》2023,(1):24-37+125
官与绅合作修志是我国方志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我国志书编修的一个突出特点,还是我国志书官修的基本样态。民国时期,士绅阶层变迁与分化加剧,并逐步走向衰落,这对县志编修产生了深刻影响:修志倡议形式由双轨向单轨转变,编修组织形式由官绅合作以绅为主向官绅合作以官为主转变,修志体例与内容由袭旧到创新。官与绅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士绅本身变迁与分化,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到县志编修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掌控上。民国士绅变迁不但影响着县志的编修轨迹,还影响着县志的样貌与特点,演绎着县级方志文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作者总结编纂乌鲁木齐县志的几点体会:篇目是志书的总体设计,篇目修订要随修志实践不断完善;凡例是志书编写的规矩准绳,凡例要有自己的特点;资料是修志的物质基础,县志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资料;加强领导,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搞好修志的关键;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是修志的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