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三只猴子     
周海斌 《南京史志》2023,(11):78-79
<正>三只猴子呈半蹲姿势,模样憨态可掬。第一只用手遮住眼睛,第二只用手蒙住耳朵,第三只用手捂住嘴巴,代表的是“不看、不听、不说”。“三不猴”出自何处,有何深意?众说不一。但这并不妨碍我把它当作教育的素材。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我都会先传授学习的规则和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出示“三不猴”的卡通图像,问:“同学们,看到什么了?”同学们兴致盎然:“有三只猴子,  相似文献   

2.
应春节之景,这期的内容为“发酵食品”。“发酵?”,不少人听到这两个字先是一愣,然后便一脸茫然。于是我说:“炒菜搁酱油吗?”“搁。”“拌面用大酱吗?…‘用。…‘喝粥就酱菜吗?“‘当然。”好了,“酱油、大酱、腌菜就都是发酵食品。…‘哦,这个呀……”听话的人眉头一松,神情立时盎然起来。  相似文献   

3.
岑沫 《文史春秋》2009,(6):17-29
广西有一种精美绝伦的瓷器,大约产于北宋中后期,堪与同期景德镇瓷器相嫂.美,某些工艺水平甚至超过了景德镇。这就是藤县“中和窑”青白瓷。它的发现,在考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扩大了中国瓷器的产地范围,并改变了以往专家把国外发现的这类青白瓷器统归为景德镇产品的观念。但也由此留给了考古界一个个难以解决的历史之谜,诸如它产生于何年何时,又毁于何朝何代?它高超精湛的技艺从何来到南蛮之野?为何如此规模生产的精美瓷器而存世极为罕见?为何十几条龙窑遍布山岭之上却数百年来竟无史籍记载?它重见天日后数十年来的历史悬谜始终困扰着众多的专家学者,成为高悬于考古界、收藏界、学术界殿堂而至今仍然无法明了的心头之病。这一代表着高度文明的历史悬谜,是否会永远沉默下去?……  相似文献   

4.
某官员有一个干练仆人,因舞弊行为败露,被主人鞭打至死。他把魂附在傻丫头身上与主人辩论:我舞弊是该死,但死在您手实实不服。您享的高官厚禄,不是超过我受您的恩吗?您卖官鬻爵,积金不计其数,不是超过我受的贿赂吗?  相似文献   

5.
李京 《旅游》1998,(12)
醋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调味品,经常食用,并没在意其中有什么奥妙,但凡三岁的小孩都知道,一提醋,必会想到酸。多次去日本后发现,日本产的醋根本没有酸味,那酱油不像酱油,黄酒不是黄酒的浅棕色汁液,着实叫人难以接受。在餐馆向服务员索醋时,总以为是给错了,后来经在日留学的朋友们指点迷津,方学会想吃醋时需点明要中国醋。说来也怪,自从唐代后,日本人就源源不断地将我国许多制造技术引入日本,有些甚至原封不动地保持至今。但酿醋工艺却始终未被日本所掌握,因此日本每年要从我国进口大量的食醋,供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6.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秦始皇下令镌刻而成,为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 然而,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却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传国玉玺"数隐数现,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真正的传国玺到底在哪里?没有人能回答。  相似文献   

7.
正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苏州,最有名的酱油大概就是虾子酱油了,它是选用新鲜虾的虾籽加本色酱油,配白糖、高梁酒等熬制而成,其味肥腴鲜美。笔者最近收藏到一张上世纪50年代的酱油瓶标,发现了半个世纪以前苏州的一种特殊美味——蚕蛹酱油,听名称似乎略有一点重口味。该酱油瓶标上半部画有一个放射光芒的太阳,太阳前站立着一只红色公鸡。图案下方,标有该酱油的中文商标:"红鸡牌蚕蛹酱油"几个红色大字占据了瓶标的中间部分。瓶标最下方,标有出产工厂:地方国营苏州新泰洽酱油厂;厂址:苏州阊门外吴泾浜六号;电话:一○一九·一九○等基本信息。酱油瓶标背面有油印的  相似文献   

8.
阿贝  申易  潇潇  三三  邢峥摄 《世界》2011,(12):188-193
如何用一双东方的手打造一次圣诞大餐?抛去东方人对西食固执已见的认知,梳理西方人对中餐受恨交织的情感,将精湛的料理手法与持有的食材,充分融合。在这个即将来临的盛大节日里,吹响味觉全球化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史书中有数处注明郑和下西洋时曾经建立了最少两个“官厂”,如须文答腊(苏门达腊岛亚齐市附近)及满剌加(今马甲)都有“官厂”的设立。但是它们真正的遗址何在?它设立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性质是什么?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伟介夫博士说它是明朝的殖民地,是明朝向外扩张领土的军事基地。到底他的论调的可信度有多大呢?马六甲“官厂”的设计与面貌如何?六百年后的今天,它又有什么新面貌与新任务?以上所提的这些问题是本文所要探讨的。我们虽然花了数年时间,从多方面来考证,也有不少收获。希望把我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更欢迎各位专家能为我们提供宝贵意见,以便将来能作修正。  相似文献   

10.
丫米  王凯 《中华遗产》2009,(1):74-89
古老的烟花成为了今天的时尚。人们欣赏它、赞美它,可对它的了解之少却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这一火与光的伟大灵感究竟是何时产生的?古人是怎样用它点亮了黑夜?今天又是如何绘制出那一幕幕令世界激动的画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六年,一对明黄花梨官帽椅的价格大约在千元左右,而今其身价高达二、三百万;十年多前并不起眼的明末清初家具摆件,当时要价不过数百元,如今的身价则已近百万;难得一见的黄花梨架子床更是动辄数百万。明式家具价格的攀升之路令人咋舌,它究竟魅力何在?看国内外七位重量级专家、藏家为你解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酷品     
《南方人物周刊》2010,(1):90-90
本本也滑盖 这款名为Comwnion的概念笔记本电脑出自德国设计师之手。使用这款“滑盖电脑”时,感觉像打开抽屉。它内外两层都采用了OLED触摸液晶屏,下层既是键盘又是手写版,总厚度只有1.9厘米,醅吧?  相似文献   

13.
画家与裸体     
我爸在40岁时发现揭不开锅了才丢掉画笔下海。他们也考虑过让我学点儿什么。"小提琴?""会大小眼,"妈说。"钢琴?""手太小。要不画画?"这回,爸说:"怕以后会很苦。"  相似文献   

14.
八闽大地,我们随处可见造型优美、姿态各异的桥梁。桥梁的实际作用,无非是将互不相连的两岸连接起来,以使天堑变通途。桥梁的这种作用,使长期活跃在它周围的人们酿就出许多意味深长的文化现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与这貌似平凡的桥发生了丝丝缕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心灵的渡过     
翰海孤帆 《旅游》2000,(11):26-30
万里长城在中国北方的版图上舒展开一条绵延曲折、骄傲又诗意的横线,古往今来它的沧桑,它的传奇吸引了几多目光?留下几多足迹?莽莽群山知道,寂寞的小路也知道。  相似文献   

16.
学问鬼抱屈     
沧洲人刘羽冲,性情孤僻,专喜讲古制古法,都是迂阔不切实际的东西。与他吟诗唱和的朋友纪厚斋在他请画家作的《秋林读书图》上题诗说:“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意在规劝他不要迷古泥古:井田制都废除几千年了,还抱着不放吗?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埋头钻研一年,  相似文献   

17.
郭燕平 《纵横》2011,(6):34-37
1967年12月,在受“四人帮”控制的上海《文汇报》上,赫然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个暗藏在革命阵营内的反革命别动队》的文章。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揪斗、迫害原抗敌演剧宣传队成员的狂潮。我的父母——郭奋扬和张静,由于曾是原抗敌演剧宣传二队的成员,遭到残酷迫害。抗敌演剧宣传二队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四人帮”为何对此大做文章?它与《黄河大合唱》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子今  宋燕 《中华遗产》2010,(11):37-61
距今约4300年的史前大城套小城;数座重器弥布的墓葬;几片等级如金字塔般陈列的居址……这就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无论是史籍抑或传说,都曾将4300年前的中国中心指向晋南,指向尧与舜的国度。那么陶寺就是尧舜之都吗?它就是早期的中国吗?在纷纭的争论中,让我们走进陶寺,让那块沉寂的土地自己说话。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卷一六九《韦澳传》:“帝尝曰:‘朕每遣方镇刺史,欲各悉州郡风俗者,卿为朕撰一书。’(韦)澳乃取十道四方志,手加绌次,题为《处分语》。”“十道四方志”究系何书,它与《处分语》又有何关系?  相似文献   

20.
四手联弹是两人在同一架钢琴合奏的一种方式,其最早出现与18世纪下半叶,到了19世纪,四手联弹这种演奏方式已经得到了完善的发展。该种演奏形式具有生动、丰富的特征,近些年来,四手联弹在我国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不仅提升了演奏者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钢琴演奏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