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与意象:近现代时期北京城市的文学感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行为地理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的思路出发 ,引用常见的对近现代北京城的文学描述 ,对城市地理现象与城市意象进行了列举和分析。在市政建设、城市地标及若干地段认知等方面比较了意象与现象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分析了近现代北京城市意象的若干显著特征。指出准确理解并利用北京城市意象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大多数市民和游客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认识更多地来自老舍、梁思成、侯仁之等权威人物建立的城市意象 ,一方面又来自城市内部现实的文化遗存、客观历史记录和学者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2.
老舍说:“你的路子对头。” 北京,1965年春的一天,一位瘦高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丰盛胡同老舍的府上。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老舍则是醉心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他们之间似乎不会有什么交集.即使抗日的烽火让他们流亡到了同一座城市——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然而,台静农先生珍藏的陈独秀致他的一百。四封简牍中,有五封提及了老舍。那么,陈独秀与老舍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4.
2010年6月,蔡明亮第一次到北京,我们相约在南锣鼓巷的一家酒吧。他说,他觉得北京这座城市充满了尖锐的矛盾:那些大楼已经是东京、香港的感觉,可里面的细节仍然很尴尬。  相似文献   

5.
奥运大幕即将拉开,展现在世人眼前的将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新北京——一座座崭新的奥运场馆拔地而起,一条条轨道线路四通八达,天空越来越蓝,环境越来越美……北京为奥运会准备了7年,建设了7年,北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表示:北京对奥运会的总投入达到2800亿元人民币。有人说,百年奥运梦圆,投入多少钱都值;也有人说,这是奥运经济,还是应该算算账。那么,北京奥运会究竟会亏还是会盈?与其他主办城市相比,又将  相似文献   

6.
我和何雨珈约在前门大栅栏见断,她在电话里说,约个折中的地方吧,正好想进城看看。我住在通州,她住在丰台,前门大街就是折中的地方。北京很大,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约人在折中的地方见面是常态。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07,(4):79-79
北京读者潘德千:贵刊2007年第2期刊登的《周恩来与老舍》一文,总的是好的,但叙述直接导致老舍之死的1966年8月23日老舍挨打的那段文字,许多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8.
杜青洋 《风景名胜》2021,(4):0348-0348
本文以老舍剧作《茶馆》为文本,以茶馆这一清末重要公共活动空间为切入点,研究文中所述从清末民初、军阀混战、至建国前夕三个年代近五十年北京公共空间及生活的变迁,探索茶馆中的“老北京”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0,(6):18-23
北京,赴一场艺术的约会 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一季的文化与艺术,在这座城市得到最大的展示。  相似文献   

10.
在抗战时期,老舍先生曾一度住在重庆北碚,梁实秋也住在那里。有一次,北碚各机关文化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表示要说一段对口相声,并选中了梁实秋做搭档。老舍对相声多有研究,排练时,他对梁实秋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  相似文献   

11.
“我爱北京,我更爱今天的北京。”这是生于北京,并在此生活和工作长达42年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生前的一句肺腑之言。在4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他总计创作了250万字的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类文学作品,其内容多以北京作为故事和地理背景,仅北京真实的山名、水名、胡同名和店铺名等,在这些作品中就出现了240多个,其中北海被写的次数最多,有50次之多。爱北京、想北京、写北京,构成了老舍浓厚的北京情结。  相似文献   

12.
老舍趣事     
陈勇 《文史月刊》2011,(10):25-25
老舍的生活一直不富裕,抗战时在重庆尤甚。那时老舍特别关心好友吴组缃先生家养的一口小花猪,小猪病了,老舍建议给小猪吃药、发汗,又专程探病,不过养猪不是为了当做宠物,而是希望到了冬天大家都能分上几斤腊肉。老舍说,那年月“猪比人还贵呀!”  相似文献   

13.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14.
宋冰之 《环球人物》2020,(1):116-117
我扪的一生可能会去很多城市,除了风景与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城市的明信片。苏州的昆曲、潍坊的风筝、北京的抖空竹……或婉约如诗,或趣味盎然,或市井喧闹。“一城一品”栏目就以一个个“非遗”项目为线索,书写一座座城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街头出现“拉手姐”——一位美女在路口摆出拉手的姿势,从来往行人上前握手的频率判断一座城市的人情冷暖。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1966年8月23日编者注),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  相似文献   

17.
有人曾问我,你能不能用几句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区别于其他的大作家,比如说,区别于鲁迅,区别于郭沫若,区别于茅盾或者巴金等等。这很难。我想了好久。想出了五句话。第一句是:他是北京人。自古以来江南多才子。北京虽是北方重镇和六朝古都,有三千多年的建城...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交了两年医保的大熊,为何却在重病时被这座城市抛弃?——小熊突然觉得,他们就像“两片飘在北京的叶子”,从来就未曾扎根过  相似文献   

19.
略论老舍作品中的满族文化气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出的民族作家老舍,这是新时期老舍研究给老舍做出的一个最新最准确的定义,的确,作为满族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老舍的作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自己的民族出身和化归属,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所有问题的思索和民族化精神的找寻。特定的写作背景决定了老舍作品除了主题上和时代合拍以外,更形成了独特的。北京化 满族化(旗人化)”的“京味儿”学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0.
五台藏佛缘     
夏季就要结束,在北京这个城市待得太久,就会渐渐想念野外的山峦和清风。在华北地区,离北京最近,并很有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就是五台山了。作为从青海来到内地城市工作的藏族来说,五台山或许是唯一一座能够让人在内地就能体验高原风光的山脉。在一个普通的夏季周末,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坐上了前往五台山的火车。一说到五台山,没去过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一座山,上面有五个高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