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彩是适应外销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外销瓷。为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广彩一开始就模仿西方的绘画风格。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开始,在吸收西方绘画的过程中,广彩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人物纹饰是广彩的主要纹饰之一。本文探讨了清代广彩人物纹饰与西方人物绘画的关系,并认为独具特色的广彩“长行人物”与广州外销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4.
5.
6.
四.外销画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十八、十九世纪,集中在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为迎合西方社会热衷“中国趣味”的风尚,广东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颜料和技法,绘制带有中国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外销画绘画种类多样,有布本油画、象牙油画、玻璃油画、通草水彩、纸本水粉、线描画等。 相似文献
7.
建筑画,顾名思义,是以建筑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门类。建筑一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明的进步,建筑已不驻具有单纯的实用功能,更成为一种化意蕴的象征;不仅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也因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而成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成为学、雕塑和绘画的表现对象。 相似文献
8.
嘉庆二十三年(朝鲜李朝纯祖十八年,公元1818年),朝鲜人崔斗灿在行经中国大运河全程后,编成《乘槎录》一书,备记遇风惊险之状和与中国士人的交往情形,在同时期中国域外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19世纪初叶乃至清代近三百年间朝鲜人有关中国运河全程的惟一文献,富有文献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中国油画”已有定义:“用透明的植物油和颜料,在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像的绘画。它源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的重要画种。”此外还明确指出:“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发展起来的。”①本文并非再为中国油画定下新的定义,而是针对油画发展历程作一些技术性的探讨,以清晰中外对油画定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12.
郑屹酷爱摄影和绘画艺术,多年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深入生活,进行创作,足迹遍布陇原大地,尤其对青藏高原、无垠的草原和沙漠情有独钟,创作了大量反映西部风情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两千余年的交往历史。日本绘画的产生与发展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但是日本人在学习、接受中国绘画的同时,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模仿,而是将中国绘画与日本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有机融合,使日本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内涵与中国绘画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到了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在继续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日本传统绘画的同时,主动学习西洋绘画中的某些表现技法,从而开创了日本绘画艺术的新境界。中国是日本绘画的收藏大国。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部分博物馆、文物商店、工艺品公司、画廊以及私人手… 相似文献
15.
外销绸专指18—19世纪前后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和美国的、用中国织绣技术生产的、专为外销而设计图案款识的丝绸织绣品。与其他种类的中国丝绸不同,外销绸的收藏与研究大多在国外。中国丝绸博物馆经多年努力,有了一定的藏品积累,种类包括外销绢画、外销织物、手绘外销绸、外销服饰、外销家纺等,其中不乏精品。它们既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散发出浓郁的西洋异国情调,是当时中西海外贸易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和对话,具有很高的艺术、学术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位于汉水南岸的汉阳南岸嘴,明末清初就已是汉阳一条热闹的街市。由于此处在防汛堤外,地处汉水与长江汇流处,地势低洼。所以每至汛期洪水,这里常常被淹。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后,政府决定汉阳南岸嘴居民全部搬迁,南岸嘴地区的几十条街道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