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年时代曾读过王阳明先生的《瘗旅文》,追怀先哲前情,悲恸作感,倦倦难忘。2001年6月3日,我与市阳明学会诸同仁凭吊“三人坟”,立于碑前,披露遐想,什么样的情感才称得上是适合此时此地的呢?原以为无非是伤心惨目,悲不自胜,心中会荡漾起一种空虚、茫然、惆怅的感觉。但听张清河先生诵读《瘗旅文》,浓郁深沉,醇朗圆润声中,那与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阴  相似文献   

2.
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相关章次疏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与《孔子家语》对应的10章,可以看出历史上关于《孔子家语》一书的争论并没有因《儒家者言》的出土而全获解决。出土文献再次证明《孔子家语》确实存在很多后人整理、重组的痕迹,这一点《孔子家语》比传世的其它文献都要来得明显。《儒家者言》最能证明的其实是《说苑》一类古书的价值,而非《孔子家语》。《儒家者言》的性质应该是介乎《说苑》与《孔子家语》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3.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之所以富于感染力,同作品中响彻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高亢声音,充满着革命的人情味分不开。在苏联文学中,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与无产阶级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奠基人高尔基,一贯主张尊重人,爱护人,把人的问题作为注意的中心,热情地宣传对人的积极态度,坚定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并为新人的诞生而欢呼呐喊。他肯定人民群众的心灵美,以及他们的力量和心灵美日益增长的历史意义。几十年来,苏联文学基本上是沿着高尔基确立的人道主义轨道前进的。  相似文献   

4.
王福和 《古今谈》2006,(4):45-48
1850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多余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生活不得志,情感不得志,英年早逝的“多余人”丘尔卡图林的形象。1921年,中国作家郁达夫在《沉沦》中塑造了一个性格抑郁,情感孤独,过早告别人生的类似人物“他”的形象。1924年,郁达夫发表散文《零余者》,开始为自己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寻求名分。1932年,郁达夫将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翻译成《零余者的日记》。于是,他笔下的类似的形象就被称为“零余者”。  相似文献   

5.
近四十年来,随着各类善本、学者书札等材料的影印公布,《说文》版本研究日臻细密,不少疑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说文》版本研究主要包括写本研究与刻本研究。在写本方面,学界的研究重点是《木部》残卷,主要关注点是真伪及底本问题。在刻本方面,学界对宋刻本《说文》的研究较为深入,对清刻本的研究则集中在汲古阁本。版本研究的深入为《说文》文本、《说文》学史的研究提供了扎实基础和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吴筱 《文史月刊》2013,(4):72-73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倡导的和谐思想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方法论上看,儒家试图通过调和的方式,最终达到一种和谐。从价值取向上看,儒家的全部道德理论,都是为了追求最终的和谐。儒家"和"文化讲究"和心","和心"在处理人自身、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了我们至今仍需学习并加以倡导的各种素质;讲究"和而不同",体现了强大的包容性,展示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容纳力;讲究"天人合一",集中说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孟广林 《世界历史》2005,(2):112-117
美国科学家A.卡雷尔(Alexis Carrel.1873--1944)在医学与生命科学上的突出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但我国学术界对他的《人的奥秘》一却颇为陌生。在该中,卡氏以其独特的理路对现代西方明作了激烈批判,进而探讨人类社会的合理路向。这一“反现代化”学说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西方知识界对社会现实的困惑与彷徨,也展露了现代西方社会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8.
《礼记》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其从文体到内容颇具特色,从中看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确立其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思想体系中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通过对这种思维方式的探索,解读中华民族两千年封闭落后的文化局面,探索和寻求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思维方式道路。  相似文献   

9.
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一身褐色中褂、一头银发的秋风走到堂前,恭恭敬敬地对墙上的孔子像行礼,然后走上讲台,开始讲授《论语》研读课。学生们安静坐着,看着他的一举一动。  相似文献   

10.
金陵杂兴     
扫叶楼怀古“世事太喧嚣,人间爱山林。”我常去离家不远的清凉山公园信步漫游,而位于园中西山坡上的扫叶楼,更是我流连忘返,发思古之幽情的好去处。据史书记载,扫叶楼是明末清初的爱国画家龚贤的隐居之地。龚贤(1619~1689),字半千,号半亩,江苏昆山人,长期住南京,因而自称“钟山野老”。他的山  相似文献   

11.
周翠霞 《神州》2014,(3):15-15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垮掉的一代"(theBeatGeneration)的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德。本文通过对霍尔顿形象的分析,对"垮掉的一代"诸如反叛、挣扎、沮丧,以及并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等精神面貌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舒芜 《炎黄春秋》2000,(5):54-56
1956年10月,我以笔名发表了一篇杂文《说“难免”》,本来是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有一些不简单的遭遇。事情得从头说起。先把小文章全抄在下面  相似文献   

13.
璧,一般多解释为“圆形中间有孔的玉”。这种解释在《尔雅》、《说文》等古代字书以及许多先秦文籍的笺注中,能找到大量依据。这说的是位居玉质礼器“六瑞”之首的狭义的璧。这种璧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存在,对其原始功能,学者们自古至今众说纷云,看法不一。但至迟到商、周时代,璧已演化成为政治文化与宗教理念的载体。古人崇玉,认为美玉聚天地之灵气,凝日月之光华,能给人带来吉祥福瑞,甚至还能成为人与神沟通的媒介。璧体圆象天,中孔意通,所以,  相似文献   

14.
寺的起源     
《文史博览》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15.
寺的起源     
《湖南文史》2009,(10):36-37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的处所。《经典释文》中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宦官,后来称太监,故“寺”最初的本义是从“侍”这一意义而来的,乃是宦官的意思。《说文》云:“寺,廷也。”《汉书》注:“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如汉代的御史府,也称御史大夫寺,中央一级的常设机构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汉两代建立的“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说文》和先秦文献用例,"氣"的本义是馈客之刍米,是"餼"的本字,指馈赠客人的粮食。到了西汉,"氣"被假借为"山川之气"、"阴阳二气"之"气"。"氣"字的形体和词义变化,其中蕴含着诸多先秦历史文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围绕杏花村归属何地展开考证,否定了杏花村“山西汾阳说”、“江苏南京说”和“湖北麻城说”,认定杏花村归属安徽池州,即“安徽贵池说”。  相似文献   

18.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在有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思考中对人的主体地位、人的存在价值与世俗欲求的肯定和尊重。因社会背景之异,中西“人文”精神存在较大的岐异。在儒学典籍中,“人文”一词深寓着道德教化的内涵。而在西方,人文主义则缘起“人文学科”,而  相似文献   

19.
上博简《诗论》"樛木之时"素为学者重视,"时"字之义,亦各有所论,或云"持",或云"待",或云"天时",或云"时运"。文章以为"时"当为"时宜","樛木之时"即谓君子得福禄合乎时宜,据此分析《樛木》之诗义,可知其为祝福君子的祝诗。  相似文献   

20.
《清史稿》撰述人及其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峰 《史学月刊》2003,(2):123-125
《清史稿》撰述人及其关系考@刘海峰$驻马店师专科研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