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要说50年前了,就是在今天,也还有不少人不敢前去西藏,可谓谈藏色变。这种现象的发生一方面是依据了某些情况,但也与传说和想象有关。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根据人们在传说中的描绘,写出了著名的诗篇《蜀道难》的。李白所写的蜀道我是走过的。那是在1949年的冬天,我作为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战斗剧社前梯队的一员,跟随着贺龙率领的十八兵团进军四川。我们从宝鸡南插,开始步行,越过秦岭之后,一是由于敌人破坏了公路和桥梁,并埋设了地雷,二是为了抄近路,争取时间,便走了不少的栈道。那些栈道年久失修,勉强可行,走在上面虽然别有风味…  相似文献   

2.
徐利娟 《南京史志》2023,(15):52-57
<正>【教材原题】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首先要让读者看懂,才能进一步被感受到情感。文从字顺,便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月亮的脸     
满月之夜,这个墨色天空中的斑驳球体引发人类的无限遐想,人们趋之若狂,为之编织神话与传说。并谱出美妙乐曲.然而,你所见的月亮面貌很可能与你身处的地方有关。因为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对月亮的解读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能看到某些东西.原因为何?这是一种名叫幻想性月球视错觉的现象——我们会根据月球的地表形态在脑中形成幻想中的图像,行星地质学家卡桑德拉·鲁尼恩说。亮的区域是斜长岩高地.暗的区域是陨石撞击和火山爆发形成的玄武岩平原.  相似文献   

4.
走月亮     
吴建 《南京史志》2022,(Z2):7-8
<正>一轮当空皓月,一块芝麻甜饼,满腔思乡激情,中秋月夜孕育了多少温馨的画面啊!儿时的中秋之夜,故乡有走月亮的习俗。顾禄《清嘉录·走月亮》记载:“妇女盛妆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菴,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之‘走月亮’。”周宗泰《姑苏竹枝词》云:“中秋共把斗香烧,姐妹邻家举手邀。联袂同游明月巷,踏歌还度彩云桥。”我们虔诚地拜了月,便拿着母亲烙的甜甜的月饼,边咬边出去走月亮。走月亮的人很多,大多是妇女和孩子,密密地挤在长满杂草的田埂上,像一条不见首尾的龙在银光里扭来扭去。月亮走我也走,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原题】"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些神奇与美妙的自然景物,自古以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描绘的对象,他们或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用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语言将自己眼中的美景呈现给世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我们在欣赏景物时只有融入了真情实感,才会获得独特的体验,下笔描绘  相似文献   

6.
陆柱戛是黔西北一带彝族人民心目中的一个神话式的英雄人物,他聪明、机智、见义勇为、好打抱不平。传说,陆柱戛是月亮和太阳的儿子。古时候,月亮和太阳因为羡慕凡间男婚女嫁、耕田织布,吹弹歌舞的欢乐生活,便不顾天规天条,偷偷下到凡间,也同凡人一样结婚  相似文献   

7.
传说开天辟地之初,太阳、月亮和星星都不会走路,白天黑夜不分。人们饿了就吃,累了就歇,瞌睡了就睡。那时,人们一睡着就很难醒过来,要睡好长时间。有的人醒来时,做活的工具因天长日久而腐烂;有的人醒来时,身旁甚至长满了大树,树根穿进鼻孔压着人爬不起来。这样的日子实在不象话,天神们便叫太阳、月亮和星星走路,世间就分出白昼和夜晚来了。但人们不习惯白天做活晚上睡觉,天神就叫太阳拿很多很多的针,不停地刺人的眼睛,于是人们在白天很难睡得着,便开  相似文献   

8.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4,(15):24-24
医院工作让我认识到,再也没有比死,这样一个使人的一切从有变无的过程,更让人无望了,人们常对死后的世界抱有一厢情愿的浪漫想象,以为逝者到了天国,住在月亮上守护在世的人。事实上,我在医院看到的死并不浪漫,从死的那刻起,人的肉体就开始腐化,一切变得荡然无存。正因为生命的终点如此残忍,所以,何生之年,人们才会积聚所有能量,不顾一切,疯狂去爱。  相似文献   

9.
庙会重建中的文化生产--以妙峰山传说为分析个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成福 《民俗研究》2005,(3):124-141
在民间传说中,有一部分和民间信仰密切相关,对于这些传说,学者们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探讨。安德明指出这类传说首先起到了解释信仰体系的作用,其次,这类传说在解释的基础上又使得信仰观念通过口耳相传而不断传承,并且强化着对神灵的信仰。这些口头传诵,都表达着人们对于神灵及其他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观念。岳永逸探讨了村落生活中的庙会传说,指出不同的庙会传说内涵是丰富多样的,它不仅仅记载着神灵的故事、庙会的演绎,也暗含了庙会所在的村落曾经发生的事件与行为,以及村落的人们——庙会时期的香客——对这些事件的记忆与解释,尤其他他们自己生存空间的想象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走了,他走得那么突然,那么匆忙,那么出人意料,巨大的不幸降临在我们头上,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悲痛,留下了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喜爱月亮,所谓“明月常在目,明月常在心”。贾岛的《绝句》形象地表达了人们这种思想感情:“海底有明月,圆于天上轮。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月亮自古入诗,别称之多,非其他事物所能比拟。月亮的别称,既多又雅,饶有佳趣。这里仅就笔者阅读古典文学所得,综述如下: 月兔传说月中有兔捣药,后因称月亮为月兔。宋陆游《梅》诗:“月兔捣霜共换  相似文献   

12.
站在拉萨的街头,我想象着一个蓝月亮。曾经照耀过吐蕃王朝的天空,曾经在藏王和喇嘛的梵语中沉沦或飘升,曾经把淡蓝的清辉洒向天葬场和牛毛帐篷,曾经沿着时光幽深隐秘的隧道.  相似文献   

13.
温文 《风景名胜》2008,(9):62-63
我听人们讲了那么多关于玉佛的故事,自以为已经做好了亲眼目睹一件盖世神器的全部思想准备。可是一旦见到了真正的玉佛,比所有的传说都更伟大,更神奇,令你无法想象。因为它超越了人的想象,超越了人的叙述能力。无论你做了怎样的思想准备,仍然无法不被震惊!——蒋子龙  相似文献   

14.
每年春天的清明节之后,人们举行盛大庆典,移开杩槎,让清洌的内江水涌入宝瓶口,奔向成都平原,这意味着都江堰灌溉系统重新开始运作了。江声浩荡,时光奔流,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神话。事实与想象交织,科学与人文辉耀。穿行于历史与神话的迷阵,这就是都江堰。  相似文献   

15.
远古时候,天上出了九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太阳一出来,晒得满山遍野的树林噼啪燃烧,江河湖海里的水滚滚沸腾。庄稼烧死了,牛羊渴死了。晚上,月亮出来了,大地一片冰凉。江河冻住了,牲畜冻僵了。人们面临着绝境。这时,有个名叫桑吉达布鲁的大力士,出来对大伙说:“乡亲们,我看天上出现这么多的太阳和月亮,一定是神灵有意跟人们作对。我上天找玉皇大帝去!”桑吉达布鲁抓住一只大鹏的翅膀,飞到  相似文献   

16.
谢芳  陈华文 《民俗研究》2016,(2):112-122
两宋时期衍生出大量有关钱镠的传说并逐渐形成一个传说群,记载于各类文献之中,其传说内容涉及钱镠的生平、创业、为官、暴虐等方面。北宋是钱镠传说的发展时期。北宋前期出现的大多是有关钱镠的巫鬼异象传说,北宋后期钱镠传说开始趋向民俗化。南宋则是钱镠传说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钱镠传说体系完整,出现了有关钱镠的传说群,其传说内容、形式进一步趋于世俗化、传奇化,与民众生活越发贴近,同时一个以杭州为中心的传说圈逐渐形成。文献记载中的钱镠传说呈双线发展,钱镠传说的产生和流变与相关历史事实、现实社会状况、民众心理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故乡大通     
20年前,青春年少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携带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被走出大山的喜悦包裹着,从大通的青山沟里走出来,走向城市,走进了茫茫人海。记忆中的我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充满了好奇和无尽的遐想。儿时的朋友渐渐陌生,亲人的嘱托忘在了脑后,惟有故乡的影子清晰可见,留在心底,抹之不去。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巍峨挺拔的朔山,它的雄姿和无数神奇的传说、故事,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8.
月亮与名菜     
“露从今夜自,月是故乡明。”明月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美食家对明月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象和幸福向往,就连餐饮也融入了对明月的深情厚意。  相似文献   

19.
《世界》2013,(9):144-144
美国著名文学家亨利·戴维·梭罗在描写有关漫步的散文时曾说道:“给我海洋、给我沙漠、或给我无边的荒野。”若是他来到加拿大最西端的不列颠哥伦比亚,便能找到他所呼唤的这一切,出乎想象的奇美,独具特色完美结合在一起,等待人们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任雅萱 《民俗研究》2020,(1):37-48,157
姜太公的传说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役神"类传说,另一种是风物传说,两种类型来自不同传统。明清时期姜太公传说发生了重要变化,"役神"传说伴随明初礼仪改革经过从"礼"到"俗"的转变,逐渐发展为"封神"传说。然而,对明代姜太公传说的历史地理统计却显示,风物传说中几乎没有"役神"情节。在普通百姓尤其是渔民的想象中,姜太公"渔夫"形象突出。免课一说依托姜太公的图像,在明代江南渔户中流传。清代,两种传说类型融合,并形成了新的传说结构和"家神"信仰。围绕文字、图像和家宅讲述的风物传说成为新的民间"正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