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论婚姻史或妇女史者,大都认为中国妇女地位之急遽下降,始于宋代。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有专章论宋代的妇女生活。作者认为在程颐之后,理学成为正统,儒学在贞节观念上日趋严苛,男性的处女嗜好亦产生于宋代,“遂使宋代为中国学术思想以至于风俗制度的一个转变时代”。30年代,陈顾远的《中国婚姻史》也曾作出类似的论断。80年代后中国大陆的宋代妇女史研究,便是从质疑这一“转折论”开始的。近拜读日本东洋文库研究员柳田节子先生的新作《宋代庶民的妇女们》(汲古书院,2003年),亦看到这一类似的“质疑…  相似文献   

2.
宋代中枢权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中枢权力研究综述杨世利尚平对国家中枢权力构成的探讨是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是阐释中国政治制度演进及其特质的基础。宋代中枢权力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①的出版,标志着宋代政治制度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将...  相似文献   

3.
正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以冗兵、冗官、冗费而著称的王朝,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被消耗于政府治理成效之外,官员冗滥、机构设置叠床架屋,运行效率低下,在中国古代官僚社会中极为典型。这也激发了学者研究宋代政府相关制度的兴趣。近年来学者利用交叉学科理论研究历史问题逐渐成为热点,宋代遗留下来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也为更深层次研究宋代地方政府各项制度提供了可能。河北大学王晓龙教授《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问题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一书,就是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70万字中国古代的各专制王朝,到了它们的中后期,无不存在财计支拙的问题,宋代尤甚,有“积贫”之称,因此宋代财政史一直是史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汪圣铎先生著《两宋财政史》是近年来第一部全面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成果,引人注目。汪氏在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取得长足进步,这不仅表现为典章制度史、财政问题与部门经济史、城市史、人口史、货币史、区域经济史、法制史、社会史、家族史、妇女婚姻、文化思想等领域都有颇见功力的专著问世,而且对诸多热点问题,如历史分期与宋代的历史地位、积贫积弱、宋代经济发展水平、南宋历史地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太祖不杀大臣、相权消长、士风、士人转型与唐宋变革以及王安石变法等都有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大大推进了对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特点的认识。思想解放、研究方法和倾向的多样化、宋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均对宋史研究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研究中也存在不讲求学术规范、重复研究、短期速成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宋代货币是宋史尤其是宋代经济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新时期对宋代商品经济的研究日趋深入,而货币恰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宋代货币的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93年,姚思陟先生发表了《近年来宋代货币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年第4期),从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货币流通、货币管理、区域货币问题、铸币以及钱监和钱荒问题等方面作过梳理。此后十余年来(1994—2004年),关于宋代货币研究的论文有200余篇,特别是几部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集的出版,如刘森著《宋金纸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年版)…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古史研究与改革的几点构想张博泉《史学集刊》于今年开辟专栏,对历史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历史学本身的更新与发展,和历史学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基地建设等问题展开专门讨论。历史学的改革与学科基地建设为历史学的发展带来了美好的前景和希望,历史学将迎着...  相似文献   

8.
宋代商品经济得到重要发展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以致不少学者认为宋代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宋王朝首次确立了一套系统的商税征收制度,商税成为封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因此,商税是宋代经济史及至整个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世纪初以来,日本学者加藤繁先生最早对宋代商税问题作了专门研究。继之,一批学者相继对之展开探讨。迄今为止,共发表有关论文二十余篇。另外,在多部经济史著作中也涉及到此问题。众所周知,宋代商税问题直接关系到对宋代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水平及至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近年来,…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发掘出1座隋代墓葬和23座宋代墓葬,为隋墓和宋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0.
重视人物传记研究,是我国历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人物传记索引则是查考人物、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书。早在30年代,哈佛燕京学社就先后编印了《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  相似文献   

11.
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地位与市民权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西封建社会城市地位与市民权利的比较分析顾銮斋城市、市民、市民社会等问题是近年我国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诸领域所研究的共同热点,其涉及的范围在地域上基本限于欧美,时间上主要为近现代,本文则主要从历史学角度讨论中国与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与市民,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在西方已讨论了200多年,在中国也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史学家提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就有希望得到科学的结果。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兴起。史学家们大量引进西方的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的问题也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可以成为一门科学。有人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或其他学问。还有人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相似文献   

13.
王艳 《民俗研究》2005,(1):154-162
婚姻是构成家族、产生亲族的基础,是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内容,研究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婚俗,对了解和认识历史和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宋代处于封建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呈现出与以往朝代不同的特点,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宋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相当活跃,作为社会生活史的重要问题,婚俗研究成果较为丰硕,论著不少。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袁祖亮延胜中国的人口问题早在清代中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人口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有识之士的重视,一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对中国人口进行研究和探讨。但当时的研究多是零碎和不系统的。二三十年代...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了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中国历史学与考古学关系中的几个问题。认为现代考古学虽日益发展为利用多学科方法与手段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而且在研究范围上渗入自然科学领域 ,但其主要与终极目的既仍在于研究人类古代社会 ,则从学科分类角度仍宜归入广义历史学中 ;并通过讨论应如何科学地进行夏史与夏文化的探索等问题 ,说明中国原史、历史考古学与利用文献进行研究的狭义历史学间不应人为地相互封闭 ,而应建立一个科学的结合点 ;同时对于中国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间长时间存在的隔阂状态形成的原因与近年来二者交融深化的趋势做了评述 ,并论及今后兼有两种学科造诣的人才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婧 《东南文化》2001,(9):13-16
关于中国考古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考古学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一种意见认为考古学应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本将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加以比较,论述了在学科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支学科等方面,考古学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差异。从而认为考古学与人类学、历史学有极其密切的联系,但它作为独立学科的趋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7.
宋钱计量单位及名称小考程民生宋代货币研究近年来颇为兴盛,蔚然热门,成果很多,各有侧重。宋代货币这一顿域内容丰富,可研究的问题俯拾皆是。计量单位名称就是一个应该认识的问题。宋代货币计量单位,最常用的基本名称是贯、百、文。《宋会要辑稿·食货》13之24载...  相似文献   

18.
“实证”观念与当代中国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湄 《史学月刊》2001,(4):8-15
“实证”是当代中国史学进程中一个含义复杂的主题词,它既显示了当代中国史学一种富有成果的发展方向,又折射出其面临的种种问题与困境。20世纪80年代,对实证观念的批判确立了历史研究的“主体性”,开启了历史学研究范式的多元化;90年代,关于历史学“客观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触及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问题。可能为当代中国历史学的新发展进一步提供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世纪40年代,史学家柳诒徵即指出宋代政治为土大夫政治,近年来随着宋代政治史研究的深入,认同此说的学者越来越多。尽管中国二千年封建社会的政治形态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土大夫政治,即以土人为骨干的专制官僚政治,但宋朝的士大夫政治无疑最典型、最有特色,因此研究宋代的土大夫政治,有助于对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认识。本文就近20年来宋代土大夫政治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并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以期推动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0.
30年代 ,吕振羽以《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思想史》三部论著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发展铺下不可缺少的坚实路实。 4 0年代 ,吕振羽与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翦伯赞等分别推出各领风骚的一批论著 ,标志着中国已经形成代表历史学方向和拥有未来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群体。在这一历程中 ,吕振羽形成自己特有的学术风格———研究历史具有浓厚理论色彩 ,与中国革命重大理论问题的探讨紧密结合 ;社会价值与学术价值相统一 ,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又富于科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