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敢 《收藏家》2013,(1):3-9
《颜勤礼碑》(又称《颜勤礼神道碑》、《夔州都督府长史颜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部督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乃唐代大书家颜真卿为其曾祖颜勤礼所撰立,曾经宋人著录,其后则湮没无闻。民国十一年此碑重经发现,现藏西安碑林(图1)。  相似文献   

2.
偃师出土颜真卿撰并书郭虚己墓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10月,偃师市首阳山镇砖厂发现唐墓一座。墓葬为土洞墓,受到严重破坏,随葬器物无存,只在甬道内发现墓志一方,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撰书,是当前发现的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最早作品。此墓志单字结构严密,笔划刚劲有力。它和《多宝塔碑》前后相承,风格基本一致,而现藏最早的《多宝塔碑》拓本,是北宋拓本的影印本。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则保持了颜真卿楷书的原始风貌。  相似文献   

3.
《宋璟碑》是颜真卿所书的名碑,在书法史上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历代著述中对于《宋璟碑》的记载不一.本文从历史文献入手,论证了《碑侧记》虽不著书者姓名仍为颜真卿所书.但原碑很早已经不见于世,行世的其实是水平低劣的“范致君翻刻本”,而且无论是翻刻本还是原碑都被剜刻.  相似文献   

4.
这次,我提出“沈氏述祖德碑”这一材料,是想把它做为阐明长江下游流域早期佛教流传实态的证据之一.“沈氏述祖德碑”是梁的隐士沈麟士所撰,收录在严可均《全梁文》卷四十.但是,关于此碑是否真的是沈麟士所撰,《湖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宗源浣等修)有疑问,认为大概是后人伪作的吧!然而,此碑在唐大历八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又撰写其碑阴记.像这样有种种问题的文章,我想其中正隐含着沈氏一族的历史真象.如所周知,吴兴(现浙江省湖州市一带)沈氏,是六朝时代活跃的江东大姓之一.根据碑文,此一家族勃兴的时期,是始于东汉光武帝时代的沈戎.刘宋元嘉三年,由沈戎的子孙们所表请,而下诏追封沈戎为述善侯,同时,把沈戎过去“舍故宅为佛寺”的佛寺,命名为怀德寺.根据《湖州府志》,浙江省德清县东北十里的皇觉  相似文献   

5.
读《巴蜀史志》2000年1期老屯的《嫘祖研究的补充意见》(下称《意见》)后,本着还历史本来面目,特提出几点意见:一、赵蕤《唐碑》不避讳玄宗“隆、基”二字,证明《唐碑》确为赵蕤所撰,非《意见》所言伪作:《意见》言《唐碑》中“典礼之隆”、“奠国基”,犯了玄宗隆基之讳,断言《唐碑》为伪作,从而否定嫘祖故里在盐亭。  相似文献   

6.
现存西安碑林的《大唐多宝塔感应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四十四岁壮年时作,与其晚年所书之《麻姑仙坛记》、《中兴颂摩崖》、《颜氏家庙》等碑风格殊异,故尤为后世书家推崇。清儒王虚舟云:“公书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以姿媚含变化,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毛凤枝尝谓:“此碑书法端整,无一懈笔;学楷隶者从此入手,可免欹仄倾斜之病,与欧阳率更《九成宫》,皆楷法中玉律金科也”;故钱大昕亦云:“公书模楷百代,独此碑后人尤嗜之,几于家有一本矣”。上引清儒所  相似文献   

7.
南京有一块名碑"三绝碑",唐代时"诗仙"李白、"画圣"吴道子、书法家颜真卿这三大文人同题一碑,后来元代赵孟頫在"三绝碑"上题了《宝公菩萨十二时歌》,清代乾隆皇帝御笔"净土指南"四字,此碑因此实际上为"五绝碑"。  相似文献   

8.
《文物》1977年8期,登载了故宫博物院藏颜真卿书《竹山连句》,同时还有介绍文章。1978年,文物出版社将这件颜书完整地影印出版。这影印本的《说明》,与《文物》上的介绍文章的意思大致相同,概括起来便是:此件的书法艺术很高,流传有绪,所以是颜真卿的"珍贵墨迹"。《竹山连句》这首联句诗,《颜鲁公文集》本未收。后以《文集》中的《杼山妙喜寺碑》、《石尊联句》等篇,以及《皎然集》中皎然与颜真卿、潘述等人唱酬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蜀道古城剑阁县城东的鹤鸣山麓,矗立着一座古朴典雅的碑亭,《大唐中兴颂》摩崖碑就座落在这座碑亭的石崖上(图)。碑文229个字,高3.12米,宽3.84米。四周绿树掩映,有廊檐和栅栏保护。此碑最早刻于唐代宗大庆六年(772年),由唐代文学家元结撰文,书法家颜真卿所书,始刻于湖南永  相似文献   

10.
在西安碑林,有一座唐颜真卿为他父亲颜惟贞树立的《颜氏家庙之碑》,螭首龟趺,高330、宽130厘米,四面刻文,碑阴与碑阳各24行,行47字,两侧各六行,行52字,碑立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碑文详细的叙述颜氏先世和家族仕官经历以及他们的道德、学问等,从春秋战国起,至有唐一代共2700多年,共20代,它不但是一部颜氏族谱,在很多方面对中国历史的研究也很有价值。此碑是颜真卿撰文并书写,碑额是当时有名的篆书大师李阳冰书写。世称二绝,因此“好古之士,重如珠璧”。这是颜真卿七十多岁时所撰写,其书法造诣,  相似文献   

11.
现藏于镇江焦山碑林的《弥勒楼阁颂碑》为孚威将军吴佩孚所撰书。学者们据此碑内容或对吴佩孚的佞佛持怀疑态度,或谓之为虔诚的皈依。笔者试从《弥勒楼阁颂碑》的碑文入手,联系吴佩孚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的一些生平事实,来探讨吴佩孚佞佛之究竟。 《弥勒楼阁颂碑》,碑型横制,高53厘米,宽192厘米,(见图)从碑的上款看,是吴佩孚为扬州长生寺的弥勒阁作的颂词。  相似文献   

12.
《郭氏家庙碑》系颜真卿专为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父亲郭敬之而作,原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晋祠所藏虽为后世翻刻,但其翰墨从容、稳健厚重,不失颜氏风骨。又兼碑刻中涉及众多历史事件、人物,因此极具研究与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震云等三位先生所撰《<程翰林墓志>和程咬金家世生平》,根据程翰林墓志,结合《新、旧唐书》和罗振玉《丙寅稿·程知节碑跋》,列出了程咬金世系,对唐史多有增补。 1974年,当时在洛阳博物馆工作的黄明兰先生多次赴邙山考察历代皇陵,在寻访中发现农民家中存放一些不同时代的墓志,  相似文献   

14.
大足县北山佛湾给2号龛《韦君靖碑》(图一)是记载唐末昌州剌史韦君靖“功业”的碑文。该碑建于唐高宗乾宁二年(895年),碑文为韦君靖幕僚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所撰。碑高2.73米,宽3.40米,直行阴刻,正文51行,共1352字,较为详尽地记载了韦君靖(图二)的生平事迹和唐末四川的政治、社会状况,尤其是唐末东川的形势。《韦君靖碑》(以下简称“碑”)还记录了韦君靖首先在大足县北山开凿佛像和建造佛塔的  相似文献   

15.
剑州白塔     
据《剑阁县续志》和塔南侧《鹤鸣山新建白塔记》碑记载:剑州白塔始建于乾隆庚寅年(1770年)年,因战乱影响,时建时停,终于在乾隆丁酉年(1777年)竣工。历时七年,艰难曲折。 剑州白塔巍峨耸立在剑阁县城东南0.5公里的鹤鸣山上,俯瞰山脚蜿蜒东去的闻溪河,与南侧山腰的著名的唐代摩崖道教造像,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颜真卿书  相似文献   

16.
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跋语干树德去乐山古城之东隔江一里许的凌云寺中,在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右后侧天王殿外空坝的左前端,矗立着的石碑就是尹东郊《重新凌云寺记》碑。该碑高约3米、宽约1.5米,为一回首方跃的石碑。碑额为篆文,正文为楷书。因立碑已有五百年,...  相似文献   

17.
洱源县江尾镇漏邑村原来的小学校里,在北耳房的西山墙内侧,嵌有一《乡规碑》。碑为石质,阴刻,字迹工整。全碑分上下两块,每块长720厘米,宽460厘米.各列乡规五条,总计700多字,《乡规碑》的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东山县铜陵镇风动石景区碑廊,有一方高115厘米、宽80厘米的《渔网碑》,由于受风雨侵蚀,部分字迹已斑驳难辨。最近,有研究人员通过恢复碑文字迹查阅资料对比发现,该碑和金门清代同治年间的《严禁渔网陋规碑记》同出一辙,记载着历史上东山和金门水师共同保护着渔民赖以生存的海域,为研究两岸历史文化和清代福建渔业史提供了新例证。一、铜山《渔网碑》考据东山县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陈立群介绍,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深入探讨《元史》列传史源,应着眼于列传个案的研究,个案中包含着颇为特殊的现象。《元史》昔里钤部、爱鲁列传为父子合传,用相关文献比勘后发现:昔里钤部传未从王恽所撰反映该传主生平的《大元故大名路宣差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取材,却与姚燧所撰反映爱鲁事迹的《魏国公谥忠节李公神道碑》相应内容类似,而爱鲁传史源又与姚燧所撰碑文无涉。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昔里钤部及爱鲁列传的史源并非出自元人碑文,而有可能源自元廷编辑但已失传的《后妃功臣列传》。《后妃功臣列传》此二人传记由不同的人撰写,《元史》昔里钤部、爱鲁列传又分别由不同的人执笔,后经总裁之手合为一处。王恽所撰碑文保存了昔里钤部治理汉地的一段史料,殊为可贵。据此碑文等资料可对昔里钤部、爱鲁传的缺误进行补遗正讹。  相似文献   

20.
薛登 《成都文物》2003,(4):10-25
《成都物》2000年第1期载荣远大、刘雨茂二位学合撰之《北周王碑真伪考》(以下简称《考》),谓今存成都市龙泉驿区山泉乡大佛村境的省级物保护单位北周王碑,并非北周初元刻立的原碑,而是后人利用已残的两通原碑,“经续补之后重刻的”伪品。这一观点,较之笔发表在《成都物》1987年3期的《北周王碑及造像问题新探》(原稿题名《千年古碑寄伪刻》),仅怀疑和论证该碑之额题系后人伪刻,《考》的见解透辟多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