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大林去世后的几个月内 ,苏联接连出现了趋于摆脱斯大林治国模式的改革尝试。新近解密的有关档案确认贝利亚是主要倡导者和主持者。为巩固和增强在克里姆林宫的权力优势 ,以及为苏联政权稳定而缓解社会紧张和改善国际环境 ,贝利亚实行了局部大赦、平反若干重大冤案、着手改革国家保安体制、开始否定个人崇拜、采取较公平的民族政策 ,并推动修改苏联对外政策 ,其中关于德国问题的处理是导致他迅速覆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贝利亚曾经是20世纪30年代末到50年代初苏联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长期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苏联内务部长的要职,手中握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是苏联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的重要人物.贝利亚还曾领导苏联原子能委员会,为成功研制原子弹做出巨大贡献,因此获得列宁勋章和一等斯大林奖金,被称为"苏联原子弹之父".但在1953年6月下旬,苏联当局突然逮捕并处决了贝利亚(时年54岁),发生了轰动一时的"贝利亚事件".此后,贝利亚被说成是"为外国资本利益"服务的"叛徒"和"十恶不赦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3.
伊人 《文史月刊》2009,(1):28-33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秘密警察头子贝利亚,从1938年到1953年期间,一直统治着苏联的谍报组织,该组织曾有过一支数量多达100万人的秘密警察队伍。贝利亚死后,美国“百伦和基尔什”出版公司从苏联一个叛逃者手中得到一本《贝利亚日记》,经有关专家鉴定,找不出赝品的证据,于是以30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日记的版权。  相似文献   

4.
徐隆彬 《百年潮》2005,(1):68-73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贝利亚虽在新组建的中央领导班子中排名第二,但因他控制着魔力无边的内务部,还是把作为"一把手"的马林科夫置于了附庸地位,而把自己当成了新领导集体中的核心人物.从这时起到同年6月份被捕止,在短短三个半月的时间内,这位"核心人物"向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调整措施(其中部分得到了贯彻实施).本文在参阅了国内外有关论著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近年来新解密的苏联历史档案资料,将贝利亚所提出的这些改革、调整措施分六个方面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二战期间,苏联人在餐桌上打了几场漂亮仗,这也体现了斯大林的办事和用餐风格。在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举办了相当盛大的外交宴会,特别是雅尔塔会议,作为东道国的苏联借用这个机会向盟军展示了国力。召开雅尔塔会议的筹备工作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所有的准备工作在短短的18个昼夜全部完成。1945年元月8日,贝利亚签发了有关会议中饮食保障的长达4 章25条的密令。密令中仅餐具一项要求完成的工作是: 3000把餐刀,3000只勺和3000只叉,其中各有400只银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周恩来会谈记要1952年9月3日尚英译参加者:苏联方面: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维辛斯基同志和库米金同志。中国方面:陈云同志、李富春同志、张闻天同志、粟裕同志。翻译:费德林同志、师哲同...  相似文献   

7.
图书介绍     
《炎黄春秋》2013,(6):94
《古拉格:一部历史》:"古拉格"是苏联"劳改营管理总局"的缩写,同时代表着苏联的镇压体系本身。它有一整套被囚犯称为"绞肉机"的程序:逮捕、审讯、用没有取暖设施的运牛车押解、强制劳动、毁灭家庭、常年流放、过早及无谓的死亡。从1929年到1953年的斯大林时代,古拉格死亡的囚犯达270余万人,这个数据仍然没有反映斯大林时代司法制度的全部受害者的情  相似文献   

8.
图书介绍     
正《古拉格:一部历史》:"古拉格"是苏联"劳改营管理总局"的缩写,同时代表着苏联的镇压体系本身。它有一整套被囚犯称为"绞肉机"的程序:逮捕、审讯、用没有取暖设施的运牛车押解、强制劳动、毁灭家庭、常年流放、过早及无谓的死亡。从1929年到1953年的斯大林时代,古拉格死亡的囚犯达2749163人,这个数据仍然没有反映斯大林时代司法制度的全部受害者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时期对斯大林评价经历了两个极端的过程:在其生前,对他的评价极高,甚至极度狂热的个人崇拜。而在斯大林去世后,他以及与他相关的一切开始“声名狼藉”。近年来,俄罗斯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历史,随着《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再版,对斯大林的评价开始趋于客观。俄罗斯著名作家和军事史家弗·卡尔波夫撰写的《大元帅斯大林》一书,通过大量文献资料以及斯大林同时代人的回忆,对俄国国内外在评价斯大林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肯定的看法。现将书中叙述的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红场阅兵一段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0.
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生前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他似乎预见到了自己去世60多年后,还会有人翻出历史的旧账,变着法儿把他和老部下、时任苏联内务部长拉夫连季·贝利亚打成“被告”。  相似文献   

11.
赫鲁晓夫是一位在俄罗斯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比较值得玩味的政治家.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吹捧斯大林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一直受到斯大林的信任,被培养为接班人,但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却大反斯大林,甚至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相似文献   

12.
特殊的管理机构是苏联核计划成功实施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之一。1945年8月20日苏联国防委员会成立核工业的专门管理机构专门委员会和第一管理总局,为核工业的发展提供资源、制度和政策保障,确保苏联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后,专门委员会的权威空前增强,莫斯科防空导弹系统的研发也由专门委员会监管。但核工业管理机构广泛的动员性和跨部门的行政力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利益,因此,在强有力的领导者贝利亚失势之后,专门委员会退出历史舞台,核工业部门演变成了普通的国家部委。后斯大林时代,国防工业部门领导人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组织管理的新原理,以期在个别方向和部门不享有特惠政策的情况下实现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二战期间,斯大林一直在克里姆林宫内指挥着反击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在德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之下,克里姆林宫竟然未受任何大的损失,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解密不久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保存了64年的绝密文献揭开了创造这一奇迹的最大功臣:精心伪装。1941年6月26日,克里姆林宫警备司令斯皮里多诺夫少将向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贝利亚递交了一封秘密信函,汇报了伪装设想,主要目的是在莫斯科市  相似文献   

14.
郑异凡 《百年潮》2009,(3):55-60
斯大林作为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其对苏联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关于斯大林怎样走上权力的巅峰,其内幕却鲜为人知.本文试图解开这一谜团.无可替代的新维尔德洛夫  相似文献   

15.
罗申转毛泽东关于对中国提供空军掩护等问题致斯大林电(1950年7月22日)发自北京,1950年7月22日20时50分收到。绝密,不得复制。送: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同志,马林科夫同志,贝利亚同志,米高扬同志,卡冈诺维奇同志,布尔加宁同志,赫...  相似文献   

16.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一项利用斯大林逝世的心理战略计划,力图充分利用斯大林逝世提供的机会和苏联权力转移的内在困难,实施心理战和隐蔽行动,以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计划不断发展,构成艾森豪威尔政府国家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美国对斯大林逝世的反应和政策不仅体现了美国遏制政策的加强,也揭露了美国图谋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实质。它折射了冷战斗争的严酷性,美国对外政策决策的适时性与实用性;同时也表明心理战、宣传战是美国重要的冷战战略武器,它对苏东剧变、冷战结束起了一种累积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影响了大半个世纪和几十个国家的模式,斯大林模式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苏联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了保障;但是斯大林模式发展到后期,已经不能满足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僵化的体制,弊端重重。文章从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两方面评价斯大林模式,以求对斯大林模式得出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8.
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朝鲜战俘遣返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解密的相关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苏联在遣返朝鲜战俘问题上,不仅对中朝方面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中朝之间的分歧具有调解作用.遣返战俘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苏联是中朝在联合国舞台上有力的支持者.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遣返战俘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遣返战俘问题的谈判中,苏联作为一种外部因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苏结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战后合作伙伴的首选;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一19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突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苏同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毛泽东在极端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单独对抗美国,避免了中苏同盟条约被束之高阁的命运。总之,中苏同盟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中苏结盟的过程看,这种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盟破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20.
微博历史     
<正>苏联电影事务委员会主席博尔沙科夫给斯大林放映完一部电影后,想请斯大林签字批准上映这部影片。谁知,他递给斯大林的钢笔不出水。博尔沙科夫紧张地从斯大林手中接过钢笔,用力甩了两下,哪承想,竟然把墨水甩在了斯大林白色的裤子上。博尔沙科夫被吓得双腿颤抖,说不出话来。斯大林看到博尔沙科夫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