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中履历单,是原故宫博物院文献部时期从紫禁城内各处搜集起来的清代文武官员的简历。清代吏部举行京察、大计,考核升迁调补官员和优卹功臣时,附有开列各员履历的名单。呈奏皇帝御览。这些履历单分別记述了该员的简单经历和军功政绩,是清廷考核除用官吏的个人档案。这些档案不仅记述该员的个人经历,也反映了清王朝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军政活动。它所提供的历史情况和线索,是研究有清一代吏治和重大政治事件的不可缺少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清代宫廷建筑的管理机构与官员状况、宫廷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并列举了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工部等处的部分档案,这些档案内容涉及紫禁城宫殿楼阁、苑囿行宫、陵寝、坛庙寺观、盛京皇宫及与宫殿建筑有关的河道、沟渠、园林、道路等的兴建和维修状况。这些清代档案是我们现今研究清代宫廷建筑的第一手资料,也是我们保护维修现存宫殿建筑的可靠依据,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拍前预览     
《收藏家》2005,(7):69-70
清代历朝帝王尊奉喇嘛教,宫中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宫中佛事活动形成固定制度,并载入会典,成为清代典章制度中的重要一项。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05,(5)
清代历朝帝王尊奉喇嘛教,宫中设有专门管理藏传佛教活动的机构“中正殿念经处”。在长达200多年的时间里,宫中佛事活动形成固定制度,并载入会典,成为清代典章制度中的重要一项。在宫中收藏的藏传佛教法器,分为宫中造办处制作和西藏地区进贡物两大类,他们在制作风格上存在一些区别。清王朝时西藏地区的宗教头领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喇嘛,每两年轮流向朝廷进贡物品,每次供品中都有法器。西藏地区进贡的法器,就  相似文献   

5.
"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5000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6.
李湜 《文物》2012,(4):75-82,1
沈振麟是晚清如意馆的宫廷画家,主要活动于道光元年(1821年)至光绪八年(1882年),主要作品为清代帝后的御容像。作者以清代档案等文献为基础,考察了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御容像,确认其中有7幅道光皇帝宁的画像为沈振麟所画。这些画像对皇帝的服饰、居住环境等作了真实的表现,为这一时期宫廷史、工艺史及生活史的研究提供了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幅与王翚《康熙南巡图》可以相提并论的一幅清官细绢画卷,此宫中细绢, 是典型康熙、雍正时期内廷宫绢,与清代画院的巨作《康熙南巡图》的内廷宫绢一样。此图为清官旧藏,在《国宝流失录》中记载,此图被末代皇帝携带出紫禁城后存放在恭亲王的北府里,1924年又经郑孝胥之手卖给日本人(日本正金银行),被日本人装裱在二个通屏的屏风上,已经成为日  相似文献   

8.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由清代内务府敬事房辑,乾隆帝钦定,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前后,是目前所见清代最早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该书上下册,计19门,内容除详细规定后宫待遇、赏赐、日用、礼仪等外,还用大量篇幅涉及对太监的品级、职责、处分等规定。一些规定不见于嘉庆以后各代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清朝皇帝崇奉黄教(黄教是喇嘛教“格鲁派”的俗称,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中国藏族、蒙古族地区),宫中建有众多的佛堂,供皇帝随时进行祭祀活动。在紫禁城宏伟壮观的宫殿建筑群中,这些大大小小的佛堂一直是鲜为人知的神秘世界。许多佛堂至今还完好地保持着清代的原状,收藏着数以万计的“藏密”(密宗是中国佛教派别之一,源出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密教。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的传统,称为“藏密”)  相似文献   

10.
汉轩 《收藏家》2005,(5):76-76
这是一幅与王翠《康熙南巡图》可以相提并论的一幅清宫细绢画卷,此宫中细绢,是典型康熙、雍正时期内廷宫绢,与清代画院的巨作《康熙南巡图》的内廷宫绢一样,此图为清宫旧藏,在《国宝流失录》中记载,此图被末代皇帝携带出紫禁城后存放在恭亲王的北府里,1924年又经郑孝胥之手卖给日本人(日本正金银行),被日本人装裱在二人通屏的屏风上,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代宫廷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帝后印章与宫殿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着重探讨了清代帝后宫殿玺与宫殿建筑营建、命名的内在关系,平日里保存帝后印章的具体地点及特点,清官建筑中诸如殿牌、门牌、匾额、对联、贴落等帝后印迹的各种保存形式及特点,以说明印章化在清代宫殿陈设、装饰装修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紫禁城内东西六宫在明代是妃嫔居住的地方,到了清代则后或妃嫔们都被指定居住在东西六宫的其中一个宫内。属于西六宫之一的咸福宫(图一),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改为成福宫。清康熙二十二年重修。建筑形式是:宫墙、琉璃门,院中有影壁门一座。前正殿三间,庑殿式,前有露台。前檐隔扇门,隔扇窗坎墙。后檐中间为隔扇门,左右是后檐墙。室内:  相似文献   

13.
<正>乾隆时期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类御用工艺品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最后一个繁荣阶段。由于乾隆皇帝酷爱茗饮以及宫中茶礼活动的增多,作为清宫茶文  相似文献   

14.
历朝历代的帝后玺印存世者寥寥无几,唯明清两朝有较多的遗存。特别是清代帝后玺印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除少数因战乱散失民间和海外,绝大部分现仍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颇具特色的藏品类别,是研究清代制度史、文化史、思想史、艺术史、宫廷史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5.
建帝朱允炆下落怎样?数百年来众说纷云。《明史》第四卷记载:恭闵帝……纳燕兵,都帝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有书言: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皇帝。当地知  相似文献   

16.
《收藏家》2020,(4)
正沈阳故宫是清王朝的发源地,是我国保存完整的清代帝王宫殿建筑群之一,以其为代表的盛京文化、清前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人类文化遗产。这里不仅保存着清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时期所建的建筑群,还尊藏着皇家珍宝。自清中期始,北京紫禁城曾向这里输送过大量帝后御用器物和宫廷艺术品,这里是与北京宫苑、热河行宫齐名的清代皇家三大宝库之一。据辽宁省档案馆现存道光及光绪朝形成的盛京皇宫所藏古物清册来看,其中在《翔凤阁恭贮宫殿各宫陈设清册》《飞龙阁恭贮器物清册》内,均登记了大量宫廷御用品,其中宫廷漆器数量颇多。  相似文献   

17.
清代坤宁宫的萨满祭祀自清入关后在紫禁城内延续了两百多年,由于萨满教本就是一种多神崇拜的原始自然宗教,又因其在清代几乎为满洲人专属的独特地位,使得坤宁宫的萨满祭祀空间、祭祀陈设和祭祀活动具有显著的原始性与独特性。作为满洲传统的标志之一,坤宁宫萨满祭祀不仅是满洲人的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族群独特性的文化符号与维持族群凝聚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御花园是建筑在紫禁城中轴线北端的一座供帝后游赏的花园。园北高大的宫墙南侧,西建延辉阁、位育斋,东建堆秀山、摛藻堂。堆秀山是一座奇伟俊秀的堆石山(图  相似文献   

19.
正《英法联军为何只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却没烧紫禁城,这是为何?笔者认为其中有以下原因——1.英、法两国政府都不希望清政府垮台,故联军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以免将咸丰帝逼至拒降的程度,致使无法和中国议和,更不可直接推翻清王朝,导致中国陷入无政府状态。焚毁紫禁城,有极大可能会导致联军和清政府之间的战争扩大化,让太平军从中谋  相似文献   

20.
就是在紫禁城内,距今四百三十八年前,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二十一日这天夜里,宫中发生一桩骇人听闻的事件:十几名年轻宫女拟将皇帝朱厚熜勒毙,因一时慌乱,绳子结成死扣,无法勒紧,朱厚熜一度被勒气绝,后又复跟。这是明朝宫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