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依法治志是伟大时代对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这一总体要求以修志问道为基本前提,可分为三个境界(或称三个层级目标)的追求。依法治志的初级境界是志无缺略,问道有方,解决志的有无问题;中级境界是志以载道,有道可问,解决道的有无问题;高级境界是志为道用,资今鉴远,解决用的优劣问题。  相似文献   

2.
十二种读书     
正境界说王国维说过,词有三种境界。还有人说,诗也有三种境界。第一层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第二层境界,应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第三层境界,则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可能也是阅读之境界:年少汲汲以求,继而孤独跋涉,终至悠然看山。不过,我倒觉得,用惟信禅师那段话来形容阅读之境界更恰当。  相似文献   

3.
申振 《黑龙江史志》2013,(19):283-283
人生的三重境界在某种程度上阐释了成功之道的普遍规律,以人生的三重境界为基础,衍生于志愿者的三重境界:出于本能的志愿、寻找平衡的过程和迷失后的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4.
徐新彦 《攀登》2007,26(5):32-34
依法执政的科学命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深层意蕴。理解党依法执政的深层意蕴需从三个维度入手,它具体表现为执政理念的新境界、执政能力的新提升和执政方式的新跨越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意象、意境、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三个范畴。三者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但也有自己独特的内涵。意象是一个趋向于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性存在,意境更侧重于境外的虚空,境界超越了审美的范畴走向了人生、宇宙。三者又在道和气这一层次上达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07,(7):33-33
佛可以住于三种不同的境界之中,起不同的妙用。这三种不同的境界,就是佛的三身。法身佛通过长期的修行,身心已得到了彻底的净化,进入了唯一常住不灭的大涅之中。佛在大涅之中,以一身圆  相似文献   

7.
《山茶》2010,(7):174-175
人生是一次旅程.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向人生的更高境界前进.希望可以领略更多磅礴的美景,并体会“途有境,而观无垠”的人生意义。而这.也正是上海大众TIGUAN途观所要表达的造车理念.要为世人献上一辆助力车主攀登人生更高境界的现代座驾。  相似文献   

8.
赏石三境界     
赏石三境界高平均读阮文辉先生《“天人合一”与“人合于天”》(《黄河石友》第4期),受益匪浅。掩卷长思,细细回味,觉得阮先生实际上提出了赏石的境界问题。依笔者拙见,天合于人,人合于天,天人合一,乃赏石的三部曲、三台阶、三境界。天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与人之...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拍     
《收藏家》2005,(10):73-74
上海国拍2005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定于11月12-13日两天在上海大剧院八楼宴会厅举行。11月10-11日两天进行公开展览,届时将分为中国书画(一)、(二)、(三)三个专场,油画·水彩画专场,瓷器·玉器·工艺品专场和古籍善本六个专场,1400余件拍品。近年来,黄宾虹的作品以其“高自位置”的理念和笔墨境界同功,而再一次标新了画史,本次拍卖的黄宾虹作品流传有序。尤为难得黄宾虹《山水》八开册页,钱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学术史上,王国维是深受新老学者推崇的大家之一。他集宋代词句概括出的治学“三境界”广为传诵,引起后世学者的强烈共鸣,许多人一生以此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分别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晏殊《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相似文献   

11.
孙应鳌的心学美学思想形成的文化价值取向必然是:以心性本体为基础的人格境界,以伦理本体为基础的道德境界,以意向本体为基础的至美境界。孙应鳌这体现着真、善、美相统一的三种境界所构成的文化价值取向,在其心学美学的范围内出现的一定程度的价值迷失,在其心学美学的范围外恰恰可以成为一定程度的价值获得。  相似文献   

12.
诗偈论道 宋朝文豪苏东坡对于禅的修持很有心得,他有几首诗把禅的境界分成3个阶段,说得很好: 第一阶段,是未参禅之前的境界:“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相似文献   

13.
正未参禅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门之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悟道之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人们熟知的参禅三境界。虽然参的是"禅",但绝非狭义的宗教之"禅",而是广义的生活之"禅"。比照万事万物,似乎都囊括在此三境界中,艺术自然不例外。清韵雅致水彩情欣赏王涌的水彩画,你会被其清新、流畅、欢快和画中散发的那股淡淡的水墨韵味及色彩韵味所吸引。他的水彩画给人的感觉就是清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胡乔木同志的观点“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展开论述。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如何在严肃科学的基础上谋求特色与创新的新课题。一是从总结第一轮修志的经验、教训出发,继续坚持严肃科学的修志原则;二是论述了严肃科学与特色创新的关系,严肃科学是修好志书的前提,特色与创新是我们新一轮修志要达到的新的境界与目标;三是论述从志书的内容与形式上如何体现各地志书的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德治 《旅游纵览》2014,(11):90-93
<正>三、意境感意境是比较传统的美学概念,其词义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对于摄影艺术而言,意境不仅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还是使读者产生联想的诱因,是表达作品主题思想的途径,是构成摄影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元素。在观看影展时,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幅作品"题材还不错,可是意境还不够",说明该作品缺少意境感。由  相似文献   

16.
古人以山水论佛法乃至人生境界,有三阶段: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谓蓦然回首、云开雾散处,虽然山水依旧,却是境界大异。千年峨眉山亦然。从震旦第一的鼎盛,到明朝以来因为动乱多有荒废,当代的修复建设使得峨眉山欣欣向荣, 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第一山”工程,峨眉山出现千年难得的“新金顶、新峨眉”盛况。  相似文献   

17.
王皓 《神州》2014,(3):99-99
<正>孔子理论中统摄一切的仁,开创了中和的诗教审美文化。而以老庄为代表道家思想是古代诗教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思想注重心灵自由境界的开掘,呈现出更为空灵超越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是老庄思想的基本观点。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一书中。纵览《道德经》一书,全在于统摄一切的至高无上的道统一贯之。《道德经》四十二章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道生成和决定了宇宙和世间万物。道的作用不仅在于产生万物,而且决定天地万物的生存发展。而道又通过无和有的境界透显。老子对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常有"与"常无"规律的揭示,对于"世之皆  相似文献   

18.
郭旬英 《神州》2012,(13):7-7
师生关系有三重境界,最低层次是学生怕老师,中间层次是学生敬老师,最高境界是学生喜欢老师。我坚信,唯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有能力把美好人生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并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当了二十年的班主任,我一直努力追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但文笔优美,境界浑融,而且蕴含着大量的文献典故。解读这首词.除了着眼于艺术鉴赏外.还必须找到它的文献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在大文化的视野下进行观照.发掘出更多的有价值的因素。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组织协调工作;二是编纂机构队伍建设;三是编纂方法。这三个问题都非常重要,哪一个问题解决不好,都完不成任务.都不能出精品。前两个问题比后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很多看似编纂方法的问题实质上是前两个问题没有解决好。以下重点谈第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