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铜鼋铭补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03年征集到的一件商代晚期铜鼋的器形和铭文。同期还发表了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三位先生的考释文章,即《作册般铜鼋考释》、《作册般鼋探析》和《作册般铜鼋三考》(以下简称“李文”、“朱文”、“王文”)。这三篇文章对铜鼋铭文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甚多,现将可以补充三文或与三文不同的意见简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山鼋踪     
“林寻猿狄居,水戏鼋鼍穴”,是唐朝诗人张说《和尹懋秋夜游潍湖》的两句。下联说的“鼋、鼍”是两种水生动物。鼍是猪婆龙,即扬子鳄。鼋是什么呢?《新华字典》等将它解释为“大鳖”。  相似文献   

3.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4.
李凯 《中原文物》2007,(3):46-50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 踩踩鼋头,万事不愁。无锡市太湖鼋头渚的开心之旅是从踏鼋头开始的。开心的踏着鼋头,戏盼此能为自己带来好运气。然后乘着游船,向太湖仙岛进发。船行过之处不时激起些波浪,还有点点细碎的水花。环顾四周,远处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地,水岸交接处,浑然一体。临舷远眺,那座座青山,如打坐千年的老者,看世事变迁,人生百转,此时不论你以前心境如何抑郁,人生的境况如何不得志,甚至灰心、自弃……  相似文献   

6.
苏荣誉 《江汉考古》2022,(1):106-112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造型特别、铭文多歧见的晚商青铜器,曾引起学界对其真伪及诸多问题的持久讨论。事实上,另有一件与之成对的青铜鼋散落台湾,通过对两器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借助X光成像,明确了该器的铸造工艺,具有若干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的工艺因素,应该出自南方迁殷墟铸工传人之手。其工艺渊源清晰,确非伪作,为技术辩伪一实例。此外,文章还对两件青铜鼋的作器者、作器目的以及商代青铜俏生器略作引申讨论。  相似文献   

7.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8.
商周金文族徽"天黾",近人多释为"天鼋",即黄帝轩辕氏,其实此说乃出于对《国语.周语下》"我姬氏出自天鼋"一语的误解。是语主要讲周武王伐殷时的天象及相关传说,天鼋即十二次之玄枵,玄枵所对应的齐地有殷代逄(逢)伯陵的后人大姜嫁与周大王(古公亶父),因为周人从此勃兴,故有此说法。郭沫若误将"天黾"释成"天鼋",又以轩辕氏释之。古文字黾与龟、鼄三字,现已可以区分清楚,从而可知前人对"天黾"二字的释读无误。解读"天黾",所对应的应是进入有史时代的夏商周史料。"天黾"的"天"应是地名,"黾"就是夏族的冥氏,"天黾"乃冥氏的自称;在甲骨文中,商朝统治者称其为"黾"。  相似文献   

9.
作册般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册般鼋,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商晚期青铜器。器作被射入四枝箭的鳖形(封面、图版一、图版二)。首至  相似文献   

10.
长江南岸丹徒县大港区葛留乡分布着许多"台形遗址",今年五月我们选择葛村的癞鼋墩、文昌阁两处作小型试掘。这里是首次发掘,因此引起了  相似文献   

11.
作册般铜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要讨论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2003年新入藏的一件十分珍奇的商代青铜器。器作鼋即大鳖形,首尾四足伸出,颈侧及盖上插有四箭,都  相似文献   

12.
武汉是江汉汇合之处,龟山前临大江,北带汉水,威武盘踞,状若巨鼋,与武昌蛇山夹江对峙,龟山东面有矶突出江中,名禹功矶,亦名龟首,初名叫“吕公矶”。  相似文献   

13.
作册般鼋的分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文物。保护前经X光探伤检测发现器物背部有4行铭文。为了将文物的面貌如实还原,以分析检测为基础,运用了局部锈蚀软化、机械除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器物进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旅游》2020,(4):50-53
鼋头渚是横卧于无锡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1916年,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郭沫若曾写诗称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海内外。  相似文献   

15.
<正> 桑乾河为天鼋氏族故地。传说黄帝轩辕氏(天鼋氏)从河南熊耳山地方的有熊氏地出发沿太行山脉北上桑乾河,“北逐荤粥,合符釜山” (《史记·五帝本纪》),到今河北怀来县北;三战炎帝,擒杀蚩尤于涿鹿之野,在今北京昌平县西。这些事业的完成都在今桑乾河流域,亚建都于涿鹿之邑,奠定了“陶天下而以为一家” (《管子·地数》)的基础。 桑乾河古名治水。《汉书·地理志》:雁门郡阴馆县下:“累头山治水所出,东至泉州入海”。师古注:“治、音弋之切,《燕刺王传》作台字”,音饴。台为异之声耘,异为族名,或因治(台)水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正"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这是诗人郭沫若形容太湖美丽风景的名句。诗中的"鼋头渚"就位于江苏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无锡。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丝都、米市之称,虽然物产丰富,却"无"锡。无锡之名是怎么来的,无锡真的"无"锡吗?据《锡金县志》记载:周秦时代,无锡  相似文献   

17.
蒲江发现后蜀李才和北宋魏训买地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后蜀李才买地券,1977年9月於蒲江县东北乡干柏村9组一座砖室墓内出土。该墓为券拱单室,长2.5米,宽1米。砖全用黄泥粘接。墓内出土陶碗1件,白釉,饼足,底径6.2厘米,高5厘米,口径19厘米。陶碟1件,饼足,底径4厘米,高2.5厘米,口径11厘米。四系青瓷罐1件,通高29厘米,底径16.5厘米,口径12厘米。双耳青瓷罐1件,高10厘米,底径4厘米,口径5.5厘米。豆青瓷碗1件,饼足,底径7厘米,高8厘米,口径18.5厘米。  相似文献   

18.
女子教育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封建专制时代,“女子无学”成为传统文化一大特色。鸦片战争之后的民族危机,导致传统意识形态出现裂痕,促使部分士大嵎蛩嘉绞阶停鼋Т戳ⅰ1疚穆凼隽私看蠓蛩嘉偷脑蚣坝肱Р说膷关系,以阐明教育对女性发展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达观斋收藏有一件特殊的兵器。此器通长27厘米,刺长16.5厘米,宽2.8厘米,茎长3厘米,宽1.1厘米,锤体长6.5厘米,中间直径为4.1厘米,两端直径为3厘米,锤体中部有一个2×1厘米的长方形孔(图一)。此器造型独特,由一把扁茎短剑插入一个圆鼓形锤体中,剑身高出锤体平面16.5厘米,剑茎突出  相似文献   

20.
近代晚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代,无论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应用技术开发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变化所嵅挠跋煲踩找婷飨浴1疚脑诓鼋砥诳蒲Ъ际醴⒄钩删图捌涮氐愕幕∩希胖靥教謲了科技进步对资本主义经济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