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楚“神树”在楚墓中屡出不鲜。本以湖北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的一棵髹漆的自然树-神树为例,并结合考古发现的神树标本、献记载的神树神话,对楚神树的形态、神树崇拜的起源进行了较全面细致的研究。同时对天星观二号墓髹漆神树的性质与功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摇钱树"的定名、起源和类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从分析“摇钱树”的时代特征和树上的“钱”的意义着手,认为它和长江三峡地区东汉墓中出土的另一种类似“摇钱树”的“灯树”,都是在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西汉墓出土的陶质神树基础上,经由不同的途径向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与当地宗教民俗内容结合的产物。所谓“摇钱树”上的“钱”,并不具备任何财富观念的意义,而是天和地的象征,“摇钱树”是人们希望墓主通过神树由地面升天成仙的一种宗教性随葬品,应当定名为“升仙树”。三峡出土则是“升仙树”的另一类型。  相似文献   

3.
卢燕华 《满族研究》2023,(2):98-102
神树崇拜遍布世界,不同民族之间的神树形象各异。枫香树作为苗族古歌中独特的形象,与其他神话中的神树比较有独特之处。本文将枫香树与其他神话中的神树进行比较,以得出枫香树自身具有民族色彩的一方面:它是游离于神圣与凡俗之间的产物,是受苗族朴素唯物思想影响下的神话形象。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青铜神树出土之时,器物严重变形、扭曲和破损,修复工作‘面临极大困难。本就一号青铜神树的修复过程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永陵“神树”倾倒时间正误李凤民永陵宝城正中的兴祖直皇帝福满墓前,从前生长一株“高数十丈”的古榆。枝叶繁茂,如伞如盖,“荫庇数亩”,枝干盘曲纠结,“状若神龙”,树身生长瘿结数百,十分奇特。乾隆皇帝“东巡”祭祖至此为之御撰《神树赋》,并勒之碑石传世。封此...  相似文献   

6.
关帝庙前的神树——“五世同堂桑”○熊应佳在三国著名蜀将关羽的故里,山西省运城市常平村,由苍松劲柏和殿阁塔楼组构成的关羽家庙,至今雄姿犹在,就在这座建筑群中部的娘娘庙前,挺立着一株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被当地老百姓喻为神树的“五世同堂桑”。这棵被称为...  相似文献   

7.
苍凉的大自然.经常用它的鬼斧神工给我们创造出无数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观.“三千年不朽的胡杨”便是其中之一。这种“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树,已由生命演绎成了一种精神。我们常常向往胡杨林,但是并不知道,胡杨林其实不一定都生长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额济纳等地。就在离黄河岸边不远的地方,在距离兰州仅两个小时车程的景泰八道泉乡,就生长着一片胡杨林。它的存在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8.
三星堆文化太阳神崇拜浅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星堆化存在着突出的太阳神崇拜观念,并且有着自己的祭祀形式。各类太阳纹饰和青铜太阳形器具有太阳之形,象征或代表着太阳,反映了对太阳神的崇拜。众多的眼睛造型,表达的也是同一主题。而青铜神树则与“十日”神话有关,其上的鸟应为太阳鸟,即太阳的化身,神树本身即是太阳神崇拜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李屺阳 《炎黄春秋》2001,(11):44-44
胡杨林,为目前世界仅存的三大罕见树种之一,生命力极强,能防风固沙,使沙漠变绿洲。据说胡杨林系古地中海遗留物种,已有六千年历史。西北祁连山脉地区,胡杨对抑制该地区的沙化厥功甚伟。甘肃所辖额济纳旗(蒙古原称“弱水”)地区就是一例。额济纳河两岸胡杨遍地,沙漠变成绿洲,史称“居延绿洲”,碧水蓝天,人烟稠密,为丝绸路上一景点。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遗物埋藏层出土1件神树纹玉琮(K3qw∶236),其平面位置靠近三号坑南壁,紧邻青铜顶尊跪坐人像。玉琮材质为透闪石―阳起石玉,整体呈较规整的方柱体,中有周正的圆孔,器表无节槽,有线刻纹饰,刻痕甚浅。玉琮四面均饰弦纹与窃曲纹条带,其中相对的两面各线刻一株神树,形象与三星堆出土青铜神树有颇多近似之处。其原先应为一件素面玉琮,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流传、磨损后,才被刻上纹饰。器物形制与齐家文化玉琮高度相似,无疑是受甘青地区文化影响的产物,甚至不能排除这件器物原本为齐家文化产品的可能。神树纹饰具有鲜明的三星堆文化特征,雕刻线条却又略显潦草,或说明玉琮在三星堆文化中尚未被视作礼器。  相似文献   

11.
汉代西王母崇拜充分表现在汉砖、石、镜及摇钱神树上的西王母艺术图像中,其发展经过了“长寿之偶像”、“神的救赎”、“神的创世”3个阶段。汉代人所以崇信西王母,一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即祈福成仙;二是基于精神的需要,即试图冲破制度的束缚以寻求情欲的满足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早期西方还是东方文明中,树木都有被赋予超越自然物质之神性意义的先例。至隋唐时代,丝绸之路的持续通畅和穿梭于欧亚大陆的粟特商人为中国带来了归属于西亚、中亚宗教信仰下的神树图像,并很快与中原墓葬艺术结合,成为隋唐时期墓葬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中原汉族文化伴随着国家统一得到继承和发展,汉族文化中的神树出现在墓葬图像中的情况越发频繁。归纳两类神树体系的具体种类,分析其文化来源,解读不同种类神树的具体文化内涵,是从考古材料出发解读隋唐社会文化的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3.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树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树,是“树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又见胡杨     
“十一”长假,我约影友再一次去胡杨林的故乡——内蒙额济纳旗采风,再一次目睹了驼乡的神奇之树——胡杨。黑河之水已流入胡杨林,国家在这里建立了胡杨育种基地,这片神圣而壮美的土地得到保护,戈壁上的这块绿洲再显生机!  相似文献   

15.
树木所具有的生命力与再生力量,使神树崇拜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信仰之一。印度吠陀神话、印度教神话中的"生命树",是长生不死想象的神圣之物。印度佛教将生命树意象融入"窣堵波"的建造中,使"窣堵波"信仰也彰显出再生与丰饶的意义。生长在须弥山、伊甸园、昆仑悬圃这些神话乐园中的"如意宝树",延续"生命树"永生不死的隐喻涵义,并凸显其如意变化的神奇功能。随着佛教的东传,出现于中国的"佛像摇钱树"则是在神树崇拜基础上,结合佛教信仰演变发展形成的神圣之物,兼具"生命树"永生不死与"如意宝树"所求皆遂的多重象征语境与神圣功能。从生命树到如意宝树再到佛像摇钱树,存在着人类神树神话想象嬗变的复杂过程,不仅可以窥视神树崇拜与信仰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而且可以领略潜藏其中的多重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是志书的主要特性。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水文气候、物产资源、风土人情以及工农牧各业的布局,发展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反映在志书中,就形成一部志书所具有的地方特点。 《轮台县志》初稿为突出本县特点,从篇目设置,资料取舍等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对胡杨林、甘草和水利的记述,就较为成功。胡杨林在轮台、尉犁一带,面积  相似文献   

17.
张肖马 《四川文物》2006,(6):24-29,I0004
三星堆二号坑出土六棵青铜神树,学术界对其代表含义有多种意见。参照民族学材料,这六棵神树可能代表着古蜀人不同的崇拜对象,反映出不同的信仰观念,包括太阳崇拜、祖先崇拜和土地崇拜等。这些崇拜在古蜀国宗教信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2014,(Z1):134-136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轮台两县境内,属戈壁荒漠、大陆性荒漠、半荒漠生物群落类型,总面积395420公顷。塔里木胡杨保护区是目前世界原始胡杨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2006年塔里木胡杨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盐源出土的人兽纹铜树形器是南、北文化在盐源地区交融后的产物,其可分解为"神树"母题和"一人双马"母题,其中"一人双马"母题应与北方草原文化中"双马神"信仰有关,而"神树"母题和"树上立兽"的造型则渊源于楚文化,蜀地在楚文化因素西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人兽纹铜树形器之所以能够在盐源地区出现,不仅与笮人和蜀人、蜀人和楚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关,同时还与盐源盆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世界遗产》2014,(1):134-136
塔里木胡杨自然保护区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轮台两县境内,属戈壁荒漠、大陆性荒漠、半荒漠生物群落类型,总面积395420公顷。塔里木胡杨保护区是目前世界原始胡杨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2006年塔里木胡杨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岸胡杨林生态系统及珍稀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