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娘子关位于山西与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往西是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往东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世人对长城关口的排序有多种多样,娘子关为什么是第九,以及之前的八个关口都有哪些,各种说法并不完全统一,但有两个关键词一定绕不过去,那就是长城的"内三关"与"太行八陉"(陉,音xíng)。"内三关"指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娘子关地处倒马关的西南方。对着地图画一条虚线连接起这四道关,  相似文献   

2.
明代山西镇边亦称太原镇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三关。山西镇边西起山西保德的黄河岸,经偏关、宁武、雁门关、平型关后,南折经龙泉关、固关达黄榆关(山西和顺东),共长800余公里。治所先设偏关,明嘉靖十九年移驻宁武。它与大同镇边、宣府镇边号称明代北防九边的“中三边”。  相似文献   

3.
"轵关陉道"是洛阳盆地北渡黄河,经轵关陉,翻太行山而至晋南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沿线聚落形态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此道可能在早至史前时期即已存在。轵关陉道相对于虞坂巅軨道、中条浢津道而言,道路比较长且需穿行丛山,道路各段有着不同的控制点或要冲地带。该道路在先秦时期作为军事要道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也是一条盐、铜矿等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4.
张平 《文史月刊》2014,(9):55-61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坐落在雁门关内、外长城之间。东傍太行、南踞雁门、西饮桑水、北望平城;三岗四镇扼要塞、千载一塔镇金城;沃野平川、地广人丰,大运高速与北同蒲铁路、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翻恒山山系、穿雁门关隘分别经县城东西而北上,荣乌高速路飞架桑浑两水掠城北而东西,大同民航班机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5.
吕轶芳 《沧桑》2009,(1):26-27
位于晋西北的偏头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是一个偏远的军事古镇。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偏头关作为晋蒙粮油故道上一个重要的商业口岸而闻名于世,在其短暂而辉煌的商业史中最有特色的当属关河口渡的水上商运。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3,(4)
旧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与河北省井陉县的交界处,距娘子关7公里,是古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旧关又名故关。《平定州志》记载:“故关在州东九十五里,即汉韩信下赵井陉口是也。”井陉是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吕氏春秋》载:“天下九塞,井陉其一。”《关地记》里也有太行八陉,井陉为五的记述。井陉在古代乃是出进太行山的八条孔道之一。“两山险隘,关居其中,盖晋之咽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史称“天险”“锁钥”。在石太铁路未建之前,此处乃是通京的大道,又  相似文献   

7.
正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北部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号称"中华第一关",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为"外三关",都位于山西。今河北境内有"内三关",分别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2001年雁门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8.
汉魏洛阳故城的南面有三处险要的关隘,即正南的大谷关、东南的轘辕关和西南的伊阙关,它们是拱卫当时京师"八关"的一部分。水泉石窟位于大谷关之北,北距汉魏洛阳故城20公里。这里是东西走向的万安山的一个山口峡谷,一条小沙河由南而来,流向东北,注入伊河。石窟位于沙河东岸的峭壁间,坐东朝西,面临沙河,今属偃师县寇店乡水泉村。水泉西约23公里的伊阙关就是闻名中外的龙门石窟。水泉东约20公里是险要轘辕关(今称"十八盘")。  相似文献   

9.
井陉东天门文物遗迹考察与探微王振华,张慧井陉位于河北西陲,与山西接壤,扼太行山东西往来的要冲,自古被称为天下九塞之一。《太平寰宇记》载:"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井陉实处于万山之中,境内群山起伏.层峦叠嶂,交通闭塞.唯有一...  相似文献   

10.
高凤山 《文史月刊》2007,(12):14-18
千年古隘平型关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的关岭上,海拔1800米,为明代内长城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与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关)  相似文献   

11.
2003年秋后淮水落至归漕时,一百姓在临淮关淮河北岸西渡口东50米处沙滩上发现一枚宝泉局宽缘当十光绪重宝。  相似文献   

12.
平型关战役遗址,位于灵丘县城西25公里至35公里的东河南、蔡家峪、小寨、老爷庙梁、关沟一线,全长约10公里,距古长城关隘平型关口2.5公里。战地以老爷庙为中心,西南距关沟、兴庄、铺西约2.5公里,往东距白崖台村2.5公里,往北距小寨村2.5公里,蔡家峪村4公里,东河南村8公里。  相似文献   

13.
<正>千年雄关在福建与浙、赣、粤三省交界18个县、市1的89处古关中,与江西四县、市有着283公里省界线的光泽,就占有9处。为八闽古关最多之邑,屏立闽赣之界境。在这9关中,唐朝所建的就有杉关2、铁牛关、火烧关。这与享誉神州"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雁门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素有边陲"锁钥之称"的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相比关史都更长。在福建四大名关中,比始建于五代十国的福鼎分水关、始建于元至年十九年(1359年)  相似文献   

14.
陉庭、荧庭和陉城是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在今山西省南部的地名, 一些学者以为陉庭和荧庭是一地二名, 又有人把陉城当成陉庭, 所以出现了三名同地的现象。我们认为陉庭和荧庭截然两地, 陉城也不是陉庭。对三者的具体位置, 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井陉,秦时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年的灿烂文化。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冀晋通衢之要冲,是兵家必争、商家必重的战略经济要地。奇特的山川地貌,造就了这块土地上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16.
2003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对济源市轵城镇新峡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获得一批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和少量的二里岗文化遗存.新峡遗址毗邻轵关陉古道,分布地理位置、总体文化特征和文化因素构成为研究豫北夏商时期诸考古遗存的性质、中原与晋南地区关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地理概况及原因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这里属太行山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的腹地,自古就为"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北齐时,这里是邺都与晋阳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18.
雁门关,万里长城上的一座名关,虽处塞外荒原,却以其雄关险隘,不乏腥风血雨、兵戈铁马之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威震三关的杨家将,三代戍边,精忠报国,可谓“丰功伟烈著边疆,浩气英风留古塞”。虽已时代久远,虽已记忆模糊,但杨家将的英名并没有随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遗忘。人们对  相似文献   

19.
“太行八陉”是有关太行山古代交通与战略最著名的一组地理概念。前人在使用或评价这一地理概念时存在简单化、绝对化的倾向,对“八陉”的形成背景缺乏必要探讨。唯有厘清初始含义、回归历史情境,才能合理地回应若干疑问,评价“八陉”的历史定位。“陉”的本义是指山口或横谷地貌,是山路经行的某一节点或路段,不应完全等同于道路。“八陉”概念的出现与东晋末年刘裕的北伐计划有关,陉口的选择与命名皆由晋宋之际的战略形势决定。“太行八陉”属于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若用于概括历代太行山交通格局必然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20.
福泉县城东25公里凤山镇羊老东隅一座小山上。有一古城遗址,称“竹王城”。该城依山傍水而建,城墙用青条石垒砌,宽3米,高约4.5米,周长3000余米。东、南、西、北4道石拱门洞,各宽3米,高4.5米,长6米。今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