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里的诱惑     
柴火 《旅游》2000,(8):18-20
西藏阿里出来快一年了,只字未写。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告诉他,我未懂,我没有能够读懂西藏。1997年从罗布泊出来,我写了一本长篇报告文学,还编了一本大型画册,可谓收藏丰厚,那是因为我读懂了它。但西藏就不行了,尽管它带给我的震撼比罗布泊凶猛得多,但是我对它的感觉却只足以意会难以言传。我在《魂系罗布泊》一书的序言里表达过这样的感受:罗布泊、西藏,是我生命中无限渴望的两大情人。我像一个待嫁的少女,怀着无比的渴望、冲动、好奇、恐惧……不知道相拥的是怎样的一个男人。现在我能说出我的感觉了:罗布泊像一个外向型的男人…  相似文献   

2.
朱兵 《丝绸之路》2007,(4):68-71
去阿里的念头起自在网上看到的西藏故事,被那奇特和秀美的风光而打动,想不到中国还有如此之美景。如果说西藏是最后一块“西天净土”,那么,阿里在这片净土中,是追求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怀着无限的期待和一颗惴惴的心,我们一行开始了穿越阿里的漫漫旅途。  相似文献   

3.
思泉河 《旅游》2004,(1):68-71
自驾车旅行就是这样,充满着惊险和刺激。从海拔5700公尺以上的雪原奔下海拔700公尺左右的沙漠,而后翻越天山,过海拔-154米的吐鲁番盆地到达乌鲁木齐,落差近6000米。在世界上最陡峭之一的山路上驾车,在800多公里路段,海拔要减低近5000公尺,很多时候发动机都是在空转。加上汽车的空调早已被那条最著名的搓板公路颠得散了架,全程的冷气都成为摆设,也没有增加油耗的道理。丝绸古道相对平缓,天下没有比沙漠公路更加笔直的马路了,一段路从山而下,一段路一马平川,对于自驾车的油耗来说.几乎降到最低的要求。一部越野车,翻山越岭横穿沙漠用300公升汽油。竟然跑出2600公里的路程,实在是太划算了。  相似文献   

4.
阿里地方作为藏族历史上的藏区三部之一,早已融入到西藏文化的习语之中.然而阿里地域概念的形成与演变,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西藏西部地区,最初是以象雄闻名于世.7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象雄地区首次纳入卫藏政权治下.吐蕃王朝崩溃后,赞普后裔进入西部,以"领地"命名象雄故地,西藏西部完成了从象雄到阿里的转变.吉德尼玛衮在阿里的经营,促成阿里三围概念的出现.由于史料与政治的原因,三围的具体划分众说纷纭,但阿里三围作为一个地域概念却众所周知.17世纪后期,分裂了数百年之久的阿里地方的大部分统一到甘丹颇章政府治下,结束了政治上的割据局面.而近代随着清王朝的衰落与外国殖民势力的蚕食,阿里地域范围日益缩减.阿里地域概念的分合盈缩,正是西藏民族兴衰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5.
早在几年前西藏就把旅游作为雪域高原的支柱产业之一,各地区也纷纷举办各种类型的“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交流活动,比如山南的“雅隆化节”;日喀则的“珠峰化节”、“江孜达玛节”;昌都的“康巴艺术节”;林芝的“工布年”;那曲的“赛马节”;拉蒴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6.
赵晓红 《丝绸之路》2011,(11):58-58
阿里位于西藏西部,远古有过辉煌的文明,今天有灿烂的古迹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偏远,使这里的婚俗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奇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阿里牧区行     
在西藏最好的秋季里,我们来到素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的阿里,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世人视为“地球的第三极”。阿里的总面积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9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3人。这里虽然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但并非人们想像的是不毛之地。阿里高原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是西藏主要的牧区之。在阿里牧区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们许多新鲜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外西藏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西藏阿里地区虽然与中原内地相距绝远,然而在清代前期中央国家的积极努力之下,中原内地对阿里的自然地理知识的获得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尤其是对阿里地区的名山大川的分布及其详情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然而这种势态没能继续发展下去,从清代中后期开始,这一热情逐渐消退,相关的自然地理知识增长缓慢。另一方面,从清代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和探险家进入西藏,对阿里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近代地理学的勘测和总结,世人所知的阿里自然地理知识有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内容。本文拟以清代中原地区的官私著作和西方探险家的考察报告、游记等材料,重现清代西藏阿里自然地理知识的累积过程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一路上有我     
雪轶 《旅游》2002,(12):14-16
我喜欢探险。喜欢感受那种超越无数困境与危险,到达常人无法到达之地的独特感觉。无论是爬上寒风呼啸的雪山.深入地底漆黑的洞穴,攀登陡峭的岩壁,探险。为平淡的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奇.感受和平年代无法感受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直到青藏铁路尚未修建通车之前,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出国容易,到西藏难。”而且很多人还不知道,好不容易到了西藏,要去阿里则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11.
新阿里     
阿里壮丽的人文景观吸引着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旅行者。人们认为,“香巴拉”这一西藏文化原创的乌托邦观念,即是古代人对冈仁波齐——玛旁雍错地区自然景观的感官印象长期积淀之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燕捷 《旅游》2000,(2):17-19
“饱带干粮热带衣”指的是人出门在外所必须的生存保障,可是当环境条件发生突变时,在缺衣、少食、无水状况下,你是否仍然活着。  相似文献   

13.
心路旅程     
宫颖芳 《旅游》2000,(11):34-35
那年的冬天,在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下,我选择了逃避。带上所有的积蓄和简单的行囊,我登上了开往滇西的夜卧车,那一天,正好是除夕前夜。只想一路默默地走,自丽江沿茶马古道下中甸,过德钦,进西藏,去找寻那一方净土,五彩的鲜花蓝蓝的天,实在走不动了,就任由自己消失在那不知名的远方。  相似文献   

14.
池重庆 《丝绸之路》2008,(11):18-21
2008年8月6日。我们新疆旅游界一行八人从乌鲁木齐出发,踏上了去西藏、青海的特种踩线之路、促销之路。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不是能重新走条发球自己的路,我也无法确定自己的路通往那里,但我知道路是走不完的……  相似文献   

16.
阿里是镶嵌在西藏西部的一块神奇而遥远的土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壮丽的山河、深厚而博大的历史化资源,早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夏末时节,我们从拉萨出发,驱车数干公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跋山涉水,穿越无人区,走遍阿里七县一镇,目睹了新世纪阿里的风采。本记述的,就是我们在西藏阿里农牧区的见闻。  相似文献   

17.
独走墨脱     
裂缝 《旅游》2000,(10):26-29
到背崩乡还要上个坡,休息了刚才那阵子,这段路却觉得更加艰难了,想到明天就要到达墨脱,忽然有了力量。当晚住在背崩乡政府招待所。我用手指伸进去不觉得烫的开水泡了一碗方便面。  相似文献   

18.
追梦阿里     
央宗 《中国西藏》2013,(1):80-85
凌晨四点的拉萨城,风冰凉地穿入单薄的衣衫中。关于眼下将行之处,有些战栗和兴奋,一切都是充满未知的好奇。一路辗转,一路西行,从圣地拉萨到象雄文明的发源地阿里,穿梭壮阔的山峦,绵延近1900公里的路程,这条藏民族竭其一生期盼的朝圣之路,这条追溯时间和文明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阿里的酒歌     
格勒 《中国西藏》2006,(5):34-37
尽管也有不少人从事较多的边境商贸活动,阿里人并未染上狡诈、贪欲的习气,一如其他藏区的人民一样淳朴、忠厚、虔诚。无论物质生活如何贫乏、艰苦。  相似文献   

20.
启孜峰,海拔6206米,地处羊八井,平均坡度50度,四周雪峰林立,是登山爱好旅游探险的理想之地。今年4月29日至5月8日,由西藏体育局.西藏登山协会主办,西藏登山队、西藏登山学校承办的启孜峰登山活动,以安全、环保、协作为主题,旨在让全国的登山爱好认识西藏,了解西藏。来自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的40多名登山爱好参加了这次登山活动,经过几天的拼搏,20位勇敢在教练和协作人员的帮助下胜利登上了雪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