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霞 《民国档案》2004,(2):4-12,21
一战期间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上海各公会代表纷纷呈请北洋政府乘机收回上海会审公堂,但这一挽回租界司法主权的爱国运动遭到以英国为首的外国领事团的阻挠。  相似文献   

2.
坚守还是让渡——二战后英国人主权观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邮生 《世界历史》2012,(1):30-42,158,159
英国人对主权让渡的认识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从欧洲一体化初期不愿让渡主权,到加入欧共体时出现"无关主权"、"共享主权"和"威胁主权"三种认知,之后逐渐形成主流共识:一方面,让渡部分主权、融入欧洲一体化有利于增进英国国家利益;但另一方面,无论"亲欧派"还是"疑欧派"都坚持英国的核心主权不可让渡的原则,并且不认同欧洲联邦是欧洲一体化的终结目标。英国政府采取务实主义的态度,既通过"非政治化"努力避免主权让渡成为与欧共体/欧盟合作的障碍,又坚守英国的法理主权地位,部分主权的让渡与否取决于对本国利益的权衡和国内政治的需要。英国人对主权让渡的"保守"态度是他们认知主权的一种"英国方式",但它并没有改变英国人的上述主流共识。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7、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领土主权的斗争鸦片战争以后,英、法、德、俄、美、日等帝国主义列强相继侵入我国,他们对南海的侵略活动也有增无已,从此开始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领土主权斗争的历史。西方列强觊觎南海的活动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治外法权之酝酿与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前中英司法冲突主要表现在对凶杀案件的审判与执行方面。从18世纪末开始,来华英人就利用其海上强权,规避中国的司法管辖,并宣称中国相关法律和司法制度不可接受,在欧洲通行的国际法准则也不适合于中国,为建立在华治外法权制造舆论。英国政府从1833年开始立法酝酿,为在广州地区建立具有刑事、海事及民事管辖权力的法庭进行准备,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积极推动这一进程。1839年7月,义律擅自宣布建立英国在华法庭。鸦片战争后,英人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最终完成了建立在华治外法权的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5.
普通法法院自13世纪逐渐成为英国司法体系的主体。中世纪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国王很少干涉法院的司法活动。但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不断加强对普通法法院的控制,力图将之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在17世纪英国革命的推动下,法官的遴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在此基础上,一套具有英国特色的司法独立模式得以成型,其最大特点在于:法院司法权的独立与"议会主权"原则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基于"权力分立"原则的司法独立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司法独立的国家,英国的道路与经验对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内外洋面海匪活动十分猖獗,官方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恢复水师巡洋制度,诸如,谕令提镇大员必须亲自巡洋,重新修订水师巡洋会哨章程,千方百计整修战船炮械等,但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清水师无力镇压海匪活动。基于疏防责任和被惩办的各种压力,福建和广东的一些文武官员开始与英军尝试合作。中英海军联合镇压海匪的做法,尤其是英国海军在中国洋面参与的缉匪行动和护商活动,不仅破坏了清代前期建立的巡洋制度,同时也损害了中国的近海行政和司法管辖主权,而且导致中国内洋与外洋的管辖观念日渐模糊。对于英国外交官的"帮同剿捕"建议,清廷一再发表谕旨,明确表示拒绝,但对英国的侵略行径又无力制止。  相似文献   

7.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是澳门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葡萄牙人就以僦居者的身份,在中国领土澳门居住、贸易。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割让香港。葡萄牙政府妄图步英国的后尘,要求把澳门划归其所有。当这一侵略要求被拒绝之后,它便采用蛮横的手段,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驱逐澳门的中国官吏,封闭澳门的中国海关,镇压澳门人民的反抗,强占澳门,实行殖民统治。为了使占领澳门合法化,也为了获得与英、美、法等国一样的通商特权,葡萄牙在法国的帮助下,与清政府进行立约谈判,草签了《和好贸易条约》。清政府发现条约中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条款,不予批准,并提出修改后互换的意见。中葡双方围绕互换条约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交涉,葡葡牙企图利用互换条约使其侵占澳门合法化,清政府则想通过换约谈判收回澳门主权,双方目的相反,无法取得一致,中葡《和好贸易条约》终于成为一个未经清政府批准、未经中葡双方互换、没有法律效力的条约。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赔款研究郭卫东鸦片战争赔款为近代中国第一笔对外赔款,于此论者不乏,其中以彭泽益的《论鸦片战争赔款》一文为尤具功力之作,其基本观点迄今仍为不移之论。①惟当时英国方面有关这一专题的诸多档案尚未出版,使得学者难以利用。从本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有关...  相似文献   

9.
香港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在中国夺取的重要出海口岸,但是,在鸦片战争前期,香港并不是英国试图在华攫取的第一个目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不被英国政府视为是“理想之地”,英国对香港的夺取,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英国对华战略的若干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概述了鸦片战争以前中文出版物对英国介绍的概况,然后集中介绍罕为人知的<大英国统志>.<大英国统志>出版于1834年,全面地介绍了英国的情况,举凡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政治制度、军事制度、贸易、物产、文化设施、宗教、民情、风俗、殖民地情况,无不述及,堪称一部简明的英国历史,是鸦片战争以前介绍英国最为详细、最为准确的一部书.此书出版以后,不知何故,至今罕有人提及,其叙述方式也有特点,实有必要介绍给学术界.  相似文献   

11.
澳门从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逐步占领至今,长达446年了。其中,由嘉靖三十二年至道光二十二年(1553年~1842年)的289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在澳门设置行政的、军事的、司法的、海关的组织机构和派遣相应的官员管理澳门。鸦片战争之后,自道光二十三年至光绪十四年(1842年~1888年)46年期间,葡萄牙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今的110年期间,中国领土澳门成为葡国管理的特殊地区。但葡萄牙对澳门的管理权,只是一种事实,并非是主权本身,是低于主权的。因此,葡萄牙并不拥有澳门主权。澳门主权仍然掌握在中国手中。所以,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届政府从未在澳门主权问题上作过让步,也从未在法律上将澳门主权让于葡萄牙。以“澳门及澳属之地”的划界为契机,中国政府开展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长期斗争。最终将于1999年12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美国舆论、传教士和商人对鸦片战争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叶美国舆论、传教士和商人对鸦片战争的反应何大进鸦片战争既是英国推行其世界殖民霸权的产物,也是清政府长期闭关自守、国势日衰的必然结果,其导火线,则是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与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由于战争背景的复杂性,美国民间团体出于不同的立场、不同...  相似文献   

13.
伯克与潘恩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在英国掀起一场大论战。一方以伯克为代表,攻击法国革命的原则,即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学说;另一方以潘恩为代表,坚决捍卫人权和人民主权原则。后者得到了除贵族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之外的大多数英国人的支持。论战有力地推动了英国激进派运动的发展,并对早期工人运动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有关1862年中葡条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自古即为中国领土,从16世纪葡人借居,至19世纪鸦片战争结束,300年时间里,葡人如期缴租纳税,始终受中国地方官府之管辖。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不断入侵中国,特别是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葡人一反往日“恭顺”,决意援香港为例,企图通过与华立约,攫取澳门主权。然而,葡国兵力毕竟不比英国,不足以逼迫清政府就范。20年百计钻营之后,葡国终在法国驻华公使馆积极策划、支持下,于1862年同清政府议立“和好通商章程”。不过,因为葡方立约别有动机并采取欺诈蒙骗手段,以及换文时中方提议对有关澳门主权的条款做明确解释并修改,葡方拒不与商,所以,不仅此约未获清廷批准生效,葡国窃据澳门主权之阴谋亦暴露无遗,且此后的中葡关系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鹏 《世界历史》2020,(1):43-58,I0003,I0004
在13世纪中期,因为地方司法治理不力,英国臣民向王室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与此同时,为了扩大管辖范围,罗马教廷和巴黎高等法院也向英国王室发起有力的主权挑战。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被迫开展司法改革,以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进而加强其统治权威。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请愿。在当时,议会请愿的主要内容是寻求司法公正和祈求王室恩惠。它的推行,一方面加强了王权,另一方面维护了民权,由此受到普遍的欢迎和支持。正是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议会请愿获得了初步发展,成为议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英国议会请愿制的成形。最后要指出的是:议会请愿的起源,深受英国君臣之间实力对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鸦片战争以后逐渐形成的租界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际被列强加以合法化和制度化,使之不断的恶性发展。清政府在爱国官绅的呼号推动下,主权意识得到不断增强,于甲午之后拟在“条约口岸”内开设约开通商场抵制外国人开辟专管租界。本文将围绕苏州约开通商场的谈判经过对清政府以约开通商场抵制租界的活动做一全面的考察,希望能够加深对清政府抵制租界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英国“中国学者”蓝诗玲等所提出的历史上本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系由20世纪20年代以后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意识形态构建而成等观点,论文从中国历史文献的战争命名法、19世纪中期历史当事人对鸦片战争的态度、清末民初中国历史教科书对鸦片战争性质及其严重后果的认识和评价等层面,批驳其观点的荒谬,揭示其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偏见与无知,呼吁中外史学界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共同努力,澄清错误观点,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追寻19世纪鸦片战争的起源,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茶叶贸易。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使得英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影响了其国家财政收入。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默认东印度公司从事鸦片贩卖。鸦片贸易不但伤害了中国民众的健康,而且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迫使道光皇帝不得不钦派林则徐赴广东禁烟。英国商人不甘心鸦片被没收,遂想尽办法游说国会通过对华战争法案,确保自己的利益。一场由茶叶贸易引起的鸦片战争遂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9.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撰写的文章中,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了科学的论断,指出英国发动的对华战争是不义的战争,热情赞颂中国军民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的精辟论述,对研究鸦片战争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会审公廨,又称会审公堂,是清末帝国主义在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司法主权的领事裁判权制度下的直接产物,是英美法等列强国家在上海、汉口及厦门租界中设立的审判机关。本文主要指上海公共租界中的会审公廨。一、有关领事裁判权自1840年以来,大清王朝在一次次的外来战争中相继遭到惨败,接踵而至的是一系列的主权逐渐丧失,从此,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的沦丧,莫烈于领事裁判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