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神州》2014,(8):175-175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在哲学研究中一直十分重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成果成批涌现,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从未间断。现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马克“实践唯物主义”中所蕴含的文化哲学思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新时代的哲学主题。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内涵的丰富性,主要可以概括为“:交往”范畴的多义性,交往形式的多样性及交往理论特征的多向度的统一性。解读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有益于增进人们对马克思交往理论本身及唯物史观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3.
周丽 《黑龙江史志》2014,(10):37-39
作为广义西方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阿尔都塞与吕贝尔对于马克思学的解读必然有着共通之处,即都预设了两个马克思的存在,但这恰恰也是二者的差别所在。那么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马克思呢?对此,本人希望通过比较二人对马克思解读的异同来探寻马克思学的真谛,或者求索一种认清马克思学的方法,也唯有如此,我们今后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才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小红 《丝绸之路》2012,(12):115-117
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文关怀、人的自由解放、人的价值旨趣集中蕴涵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中。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其人学思想是内在契合的,它们的理想境界、思维路径和价值目标是一致的。以人学为向度来审视马克思政治哲学,可以清晰地梳理出马克思的政治理想、政治实践和政治价值,从而回归马克思的思想全貌。在当代推进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应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人学向度彰显出来,在人学视域生发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秋锁 《攀登》2002,21(5):32-36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取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是实践活动本身各种矛盾在哲学思维中的有机统一,是唯物论的实事求是原则和辩证法的否定批判原则的内在统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思维方式、类主体思维方式、超越性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在中国发展的三种主要历史形态是:变革思维方式、发展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与此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种主要历史形态为:变革哲学、发展哲学和创新哲学。新世纪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应是一种以创新思维方式为实质为核心的创新哲学;而变革哲学与发展哲学及其思维方式,则构成创新哲学及创新思维方式不可缺少的理论前提和范式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莉莉 《攀登》2013,(5):35-41
在生态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分支;生态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笔者认为,从地域性、理论主题和世代性三个方面来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种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理论形态,即或是仅就“世代性”脉络来考察,生态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发展的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论 王啼升 哲学研究 95.1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模式 义研究95.3马克思历史评价理论辩析江丹林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及其特点 (武汉)95.3张康之马克思主学术月刊95.4李海滨理论月刊也谈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一与启良同志商榷孟庆 仁东岳论丛95.2 ’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 孟庆仁齐鲁学刊(曲阜) 95.2 赫从历史决定论到历史选择论一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 再认识张曙光学术月刊95.4(历史学笔记)一一部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马克思晚年的 重要著述聂锦芳哲学动态9S.6马克思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历史郑祖铤史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的学说:在马克思哲学的视域中,世界的发展是感性的人的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此科学发展观同时也就是历史观,一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历史观,在科学发展观中.最富有哲学意蕴的是"以人为本"这个命题:从马克思哲学的观点来看,"以人为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本,以对象性存在的人为本,以个人、群体、人类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苏晓明 《攀登》2001,20(3):24-2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形成自己世界观的一部关键性作;它是马克思第一次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因此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轮廓;因而,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起源地。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下的重要著作,之所以要对其重新解读就在于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十分特殊又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正好是马克思从一筹莫展中开始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找到了研究世界历史的起点,今天研究这篇文章可以重新领会马克思当年是怎样找到新的曙光,从中得到中国今天的思考的足迹。  相似文献   

12.
李维意  孙志飞 《攀登》2009,28(1):17-19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它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马克思从精神性与自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等诸多方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内涵;通过对批判原则与建构原则、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总体把握,全面揭示了“现实的个人”的总体性,进而打开了通向唯物史观的入口。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形成的主要标志。在本部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在批判的过程中首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然而更重要的是发现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对于社会哲学的建立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为基础重新解读马克思著作,证明马克思本人是一名真正的生态学家,从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自然三个方面阐述了其生态学理论,揭示了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对资本无限追求的资本主义制度,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在于实现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生态革命。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对我们深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继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之后,在我国最早出现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团体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我国各地早期党组织成立以前,除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外,其他各地也都曾成立过类似的组织。武汉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广州称“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济南称“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长沙称“俄罗斯研究会”。这些“研究会”,对于扩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准备党的成立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为建党作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丽 《沧桑》2011,(4):78-80
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敲响了保护环境的警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显得越来越迫切。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经典论述中。本文通过对这些经典论述的诠释,解读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7.
赵连文 《史学月刊》2004,(8):124-12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并不是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一词最早也不是在正面的意义上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很多人对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一 马克思、恩格斯一开始是使用“共产主义” 而非“社会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等概念  来表述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       19世纪4 0年代,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不仅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如果我们从哲学视角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能从更高的层次上做出评价,科学把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实含义和具体指向。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拓展 任何科学命题的产生,都带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以及理论渊源关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重要原理之一。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点,开始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这三个概念结合在一个命题中。今天,邓小平进一步提出  相似文献   

19.
邹亮春 《攀登》2014,(3):36-4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经典而又时尚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结构主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这一对概念系统。阐释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转变。论证这一转变的哲学意蕴在于马克思走出“哲学”,着力于剖析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的内在生产结构,并将这一“共时结构”作为逻辑本身呈现其唯物史观。这样将共时结构置入历史的时间之流中,在使得对历史的思考有了空间性反思特征的同时,也超越了唯心主义目的论历史哲学的思想赋予历史以目的必然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沧桑》2009,(5):143-144
恩格斯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予高度的评价,称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以及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确立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实践观,这种新的世界观划清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与以往哲学的界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实质,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