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晓华 《神州》2012,(16):212-212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欣赏客体与主体发生一种审美关系。一方面,客体对人的审美感知和体验、审美能力和需要的本质特性的制约。另一方面,由于客体具有审美价值,主体对其感知与体验必定表现为评价性客体在主体心理中的地位和认可程度,都具有主体的评价标准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2.
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有赖于旅游审美主客体自身所具有的条件,其一是旅游审美的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其二是旅游审美主体心理机制的建立,其三是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客体具有感性形式并能够作为感性形象自由显现.也就是说,旅游审美观照的发生,主体需要具有审美观念和审美感觉,不被种种实用的、功利的观念所占据;客体必须是可以被感知的实际的对象,具有丰富的美的潜能.这两个条件总体来说就是要求:主体要心“虚”,客体要物“实”(具有实在形象);虚以待物,实可入心,虚实综合作用便发生了旅游审美观照.旅游审美观照发生的过程就是主体的拟物化以及客体的拟人化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孔冀平 《神州》2012,(10):211-211
音乐审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审美感知开始,进入审美体验,最后达到审美启悟。而在这三个阶段,审美体验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欣赏者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对艺术作品进行在创造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欣赏者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联想力,激发起丰富的情感,将自身与音乐融为一体,物我交融,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韩秀梅 《神州》2012,(7):201-20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审美"是《新课标》中音乐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师的音乐教学必须以《新课标》的理念、标准为基点,发挥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从声乐作品欣赏教学的重要作用为切入点,剖析了声乐作品欣赏的美学元素与审美价值,并对声乐作品欣赏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廖兴菊 《神州》2013,(8):99-9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从中不难看出,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在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得到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  相似文献   

7.
想象力是意象思维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书法)的审美感悟。审美想象力是审美直观、审美意象、审美理念“道发自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通过音响信号刺激审美主体,并经过审美主体的回忆和表象的心理过程,使音乐"形象化",产生出类似或相关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这样一个感知音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联想的心理过程。由于联想是一种有认识价值的心理活动,因此,它是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重要心理途径之一。一、兴趣法1.教学内容的贴近和感染力是提高趣味的根本。(1)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的教材内容,多寻求些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的结合点,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浅谈审美学     
王榕兰 《神州》2013,(12):224-224
审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理论思维是其主要的思维方式。审美学是以比较系统的理论形态发展的,在审美学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事件引起了深刻的革命变化。在审美的过程中审美对象都必须具有节律形式,但并非任何节律形式都是美,也不能认为凡是引起主体美感的就一定美。审美对象所具有的正面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美,相反,反面的肯定性的审美价值就是丑。  相似文献   

10.
原真性理解:旅游与遗产保护视角的演变与差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原真性”是一个动态、多元和复杂的问题。遗产保护研究领域强调客体本身衡量标准,讨论建构公认的遗产保护标准体系与技术指标;而旅游研究则强调主体的实地体验,讨论主体对客体“真”、“假”的辨别及其体验效果。旅游与遗产保护是一个互动演进与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在旅游与遗产保护研究中要从互动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原真性概念。  相似文献   

11.
韩春军 《神州》2012,(12):295-295
1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1.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人了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楠 《神州》2011,(2X):22-23
旅游文化主要是由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与旅游介体文化共同组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中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近年来随着旅游主体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和审美情趣的个性化,旅游客体文化建设显示出诸多不足,因此提升旅游客体文化内涵、强化旅游客体文化价值对于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胶东旅游客体文化建设为例,结合旅游客体文化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给出旅游客体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历史评价标准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评价标准的产生和来源,有两个前提,一个是历史评价主体的需要和利益,另一个是历史评价客体的属性。历史评价标准有诸多种类,可以从历史评价主体的存在状态、历史评价标准的规范、历史评价主体的阶级属性、时间的角度等方面进行划分。这诸多评价标准的是非好坏,一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客观全面地反映了评价容体的内容与属性,二是取决于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符合了评价主体具有普遍意义的合理需要。  相似文献   

14.
徐岩海 《沧桑》2008,(3):138-139
判断是行为的基础,艺术判断力的构成影响着艺术实践的发展和艺术哲学理论的构建。本文从艺术审美价值形态的主体差异性、情感因素的影响、直观性分析、不稳定性变化四个方面对艺术判断力构成进行了解读,引导人们对审美体验中的感性认知判断有一个洽合的理解,并对艺术的发展和个性艺术创作做必要的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5.
游客感知评价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评价过程,与旅游景点的环境和服务质量密不可分。基于旅游体验过程的游客感知评价,对旅游管理者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管理以及提升旅游品质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此以敦煌石窟为例,就旅游体验过程中的游客感知评价展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本锋 《南方文物》2003,(4):108-111
在战国诸子中袁叶庄子曳最具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袁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巨遥正如鲁迅所评价院野其文汪洋辟阖袁仪态万千袁晚周诸子之作袁莫能先也遥冶淤它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睿智的理性精神尧深沉的情感体验尧恢宏的艺术想象尧变幻的审美时空等方面遥一尧睿智的理性精神庄子所处的时代袁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袁百家蜂起袁诸子争鸣袁刚觉醒的理性主义是对巫术宗教尧神性蒙昧的反动遥儒家和庄周一派是当时突出的代表遥儒家立足于人间世袁其价值取向是人的社会存在尧伦理等级关系袁把人与社会相对应院野子不语怪力乱神冶于遥儒家的理性主义具有…  相似文献   

17.
梯田审美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开发和梯田审美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梯田价值是多方面的,研究梯田审美内涵及其本质特点对梯田价值的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认为,梯田美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是实用功利目的与美的精神追求的统一,是优美与壮美的统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梯田美体现了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价值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文超 《旅游纵览》2010,(12):96-97
<正>一、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旅游过程中的审美是指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在精神上追求享受的需求。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  相似文献   

19.
壮族"刘三姐"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主体"与想象空间的社会记忆相交融的文化符号。"刘三姐"被不同的记忆主体记录和想象,在不同的时空语境中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不同记忆主体的不同历史心性保留或舍弃不同的文化元素,建构了"刘三姐"的不同文化意象。而想象主体隐含的人类审美感知、审美体验与审美记忆的复活,是壮族诗性传统得以延续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20.
袁琳 《神州》2013,(3):212-212
服装设计中生态美学的"审美体验"是通过服装手工艺和面料再造等具体的艺术手段,达到审美主体人类的心灵与审美对象自然界生命价值的融合,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是一种互动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