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文化也同样处于转型过程中.对处于转型期中的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界虽然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从文化转型角度较为宏观、系统地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著作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明清消费文化愈来愈成为历史学所重视的一个研究方向,与此同时又受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影响,使其研究呈现丰富多元的面向,本文所要讨论的巫仁恕的《品味奢华》便是这样一种研究视角的代表作,该书透过细致具体的实证研究,展示了晚明消费社会背景下士大夫阶层的消费文化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士大夫阶层对自我群体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牛津万圣学院资深学者罗宾·布里吉斯(Robin Briggs)长期致力于欧洲近代早期史研究,是当今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宗教、流行文化和巫术问题的知名专家。《与巫为邻》汇其多年心血,以其对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尤其是对巫术问题和民众心理、日常生活状态的深刻阐释,自1996年问世伊始即成为该领域典范之作。第二版更在前版基础上进行了精心修改,成为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史者不可规避的重要著作。具体说来,该书主要特点如下:首先,视域广阔、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该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广阔的巫术图景而非仅聚焦于对近代早期欧洲假想的巫师的迫害。该书从…  相似文献   

5.
侯杰  林绪武 《史学月刊》2004,(4):104-109
在首届“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发表了各自有关梁启超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梁启超的国民和性别观、思想和文化观、哲学和科学观、政法、经济和社会观、民族和宗教观、史学和文学观、新闻、舆论和教育观以及梁启超和同时代重要人物、事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选题广泛而细微,视角独特而开阔,或对传统看法进行了再审视,或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多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发现和运用了新的史料,充分体现了学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8.
耿云志先生主持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作为中国社科院的重大课题,历时7年,经课题组同人的共同努力,已分9卷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这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新近产生的一批重要成果,也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创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以来的一次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群体,同时这一阶层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士"的尴尬处境出于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他们在内在与外在的冲突下有三种选择:逃避、反抗和妥协,妥协是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内外分裂的困境固然应归咎于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中一些极端理想化的因素,后世的儒生对此困境的恶化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士"只能用抽象的方式消解困境,在文艺等非现实领域获得满足。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反映,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近代爱国人士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形成了各种社会思潮。本文将通过梳理近代几次主要的社会思潮的论战和交锋来把握其演进及规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从而增强我们如今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其方向,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自己大量生产银元、铜元,传统的货币——银两、制钱逐渐被新型的货币形态所替代,这种转变表面上看只是货币形制的不同,是西方货币东渐的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机器生产的银元、铜元表现出的是货币生产手段的革命,是对持续两三千年的手工生产钱币的挑  相似文献   

12.
姚霏  苏智良  卢荣艳 《历史研究》2013,(1):115-131,192
创建于1928年的上海大光明电影院,以好莱坞电影和西方现代主义的建筑装饰,迎合并引领上海民众推崇西方娱乐方式和文化,带动电影院成为近代上海摩登生活的文化地标。以大光明为代表的电影院,并非仅仅彰显娱乐功能。事实上,近代电影院显示出超越电影放映场所的多元功能。作为 "影片—影院—社会"这一信息传播链的中间环节,大光明电影院通过对好莱坞文化的传播刺激着上海社会对好莱坞元素的消费和再生产;同时,近代上海社会的民族主义、族群意识甚至政治风云也影响人们对电影的评价和对影院空间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自晚清以迄民国,一批批青年学子远渡重洋,前往欧美留学,待他们归国时,随身带回两种形式的西方文化:一是在西国学校里学到的西学书本知识,二是在异域生活中体验的西方生活方式。前者是建设近代科技文化事业的专业知识,是显性的文本文化;  相似文献   

14.
Zougong, the most important local deity at Sibao, Tingzhou Prefecture, was worshipped by local villagers at least from the Yuan and the Ming dynasties on. The Zou lineages in the area regarded Zougong as their common ancestor. Existing literature usually identifies Zougong as Zou Yinglong, a zhuangyua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owever, such identification appeared only in the late Ming period when local elites of several Zou lineages consciously tried to unite and consolidate their lineages. Before that, Zougong was a mighty ritual master in a series of magic contest stories popular at Tingzhou, rather than a zhuangyuan. The change of his identity from ritual master to zhuangyuan was a result of convergence of Taoist tradition, gentry culture and local culture, which may be called “cultural hybridization,” rather than a simple process by which local culture gave way to gentry culture. Translated by Zhou Weiwei from Lishi Yanjiu 历史研究 (Historical Research), 2007, (3): 72–87  相似文献   

15.
尽管显在的社会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报业的进步乃至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它直接影响了近代洋人的办报活动,还表现在它冲破了封建主义限禁,把报刊的近代化形式最早传入中国,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同时,它还首开“西学介绍”之风,并把基督教带到东方,客观上促进了中西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17.
陈莹 《福建史志》2013,(1):21-23
历史上,福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内地的交通极为不便.海路自然成为福州对外交往的主要渠道。“山海相济”的地理环境,使其不仅拥有传统的农业文化。更有浓厚的海洋文化。福州气候十分宜人,四季分明,水热资源丰富,冬季不冷且短暂.夏季较长但不酷热.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使福州的物产较为丰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气候条件.为福州提供了发生和发展海洋文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3日至24日,第二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80余名国内外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者参加了会议,围绕近代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范式和话语,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西学与近代中国文化,国家、社会与文化变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书在充分借鉴和反思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丰富和扎实的史料,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晚清义赈的兴起和发展,深入、细致地揭示了中国救荒事业近代化的复杂过程,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中国近代救荒史的研究。本书以开阔的视野,把义赈活动置于晚清社会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必须从认识一支烟枪开始。"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1]这一首旧中国民谣唱出了鸦片烟毒的祸害。在中国近代史上,正是一支烟枪,诱发了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大清帝国蒙受了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其后,又成为军阀混战的重要诱因和日本毒化中国的重要武器,使无数人民的生命财产毁于战火之中,尤有甚者,由于烟毒蔓延,许多人染上了吸毒恶习,国民身体素质日衰,国力日弱,内优外患频仍,国将不国。烟枪,系烟民吸食鸦片烟的用具,因其外形而得名,烟枪形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