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的文字是温暖的,这种温暖源于他生活中的诗意哲学. 以苦作乐的哲学.汪曾祺的一生有许多不幸,这些不幸在他看来都充满诗意.他打成右派后,在昆明纱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呆了四年,前两年扛过八十公斤重的麻袋粮,干得最多的是喷“波尔多液”农药.后两年是在研究所打杂,主要是与马铃薯打交道,画《中国马铃薯图谱》,还写了许多与马铃薯有关的文章,俨然一个研究马铃薯的专家,过年时还带着自己种的马铃薯回家,与家人共尝.那四年,他与当地的人非常亲近,相处很好.他认为,在纱岭子这几年,对他确立今后的生活态度和写作态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汪老的人生平淡、传奇而又充满诗意,在这充以苦作乐的诗意人生中,他写下了许多充满诗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余华在《活着》中通过福贵一家的生存困境表达了人生即苦的观念,但同时在死亡中赋予了"活着"的信念,即在苦难中复活了人,重新发现了人生困境中许多温暖的善良的人性,他用忍耐和亲情给予人"活着"的精神力量,表现了他生之坚韧和生之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叶,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新的思想和封建思想相互接触与碰撞,冲突而又相互依存,而唐寅正是这样一个过渡时期的典型人物。他早年家境殷实,青年突遭变故;他诗文潇洒,而内心充满了苦闷忧愁和悲哀愤懑;他参加科举考试,却被卷入科场案,背上了贿赂考官的罪名;入狱后饱受折磨,出狱后基本断了仕途的念头;他生性风流,但情感屡遭不幸。这就是唐寅坎坷一生的写照。唐寅的人生不幸与其性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阴阳是中国哲学最基本的观念,中国哲学人生的三大流派,即渊源于阴阳观念。法家的人生哲学,强调个人奋斗,自我扩张,以坚强的毅力与意志,以实现既定的目标。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便是法家哲学人生的真实写照。道家的哲学人生,以阴柔为主,强调因循自然,清静无为,不要追名逐利,不汲汲于富贵,人生的目的是逍遥与自在。儒家的哲学人生,以阴阳协调,刚柔并济为重,讲究中庸之道,强调以仁爱与礼节,完善自我,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路,从而成为中国人生哲学的正宗,对中国文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根据历史的实例,对中国三派的哲学人生作出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他在抗疫期间受到舆论关注,默默承受误解,隔离“信息病毒”;作为科学家,他带领团队研制出全球首款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同《环球人物》记者的对谈中,高福不断在同管理者、科学家、公众人物的身份间切换。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每一个身份都充满戏剧性。“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担任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是您的幸运,还是不幸?”听到这个问题,高福毫不犹豫地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的幸运与不幸,两者有本质区别吗?”  相似文献   

6.
王煜国 《丝绸之路》2010,(18):102-103
叔本华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在他看来,人生来就是受苦的。他对于苦的产生和消除的理解,和古代佛教格外相似。佛家主张人有“八苦”,叔本华对苦的产生之理解多归于“求不得”,两者对苦的消除途径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读点汪曾祺     
胡邦定 《纵横》2014,(9):63-64
题目这么写是简化了,完整地说,应该是“读点汪曾祺的小说、散文”。汪是1939年考进西南联大中文系的。他在校读了五年,也没有拿毕业文凭。这一点倒有点像陈寅恪大师,并不计较拿不拿学位。汪曾祺自己说,他在学校时,“上课很少记笔记,还时常缺课。完全从兴趣出发,随心所欲,乱七八糟地看一些书。  相似文献   

8.
《南方人物周刊》2013,(16):58-59
他以扎实的理论作底,但不囿于用行话去表达一小部分人才可以理解的观念。他把哲学分析汇入个人体验与生活情境,让飘在空中的哲学来到地面。他认为自己不过是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思想导游,带人们进入思考的丛林。在这个充满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世界,他是偷偷摸摸的乐观主义者,他认为容易达至的立场或状态没有太多价值,人们应该去做不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人生才有挑战性。他是头脑清晰的领路人,但他更大声地说:“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他相信: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每个人的自我改善是改善这个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5,(1):146
有人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这份遥想中,有人茫然,也有人顿悟。茫然的人,继续在钢筋水泥中跌跌撞撞;顿悟的人,已然过着羡煞旁人的诗意生活,用诗意装点着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司徒乔出身世家,曾与廖承志、冼星海同窗,也曾为鲁迅先生画过遗容。20年代末,在异国秋枫生醉的季节里,他与南国才女在巴黎市郊玫瑰村演绎了一个充满情韵诗意的浪漫故事。嗣后,在数十年漫漫人生之旅中,他们相儒以沫,共扶艰危……1.司徒家族名人辈出。他与冼星海是中学同学。少年时代的廖承志曾看他演剧。鲁讯先生买过他的画。10年后,他在上海万国殡仪馆含泪为这位文化巨人精心描画遗容。读过鲁迅先生《三闲集·看司徒乔君的画》的人都知道中国有位著名画家司徒乔。鲁迅在这篇文章里赞扬了司徒乔的为人与作品。“我知道司徒乔君的姓…  相似文献   

11.
<正>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家,也是一位慈爱亲和的长辈,他多次发掘、提携文坛后辈,并与他们结成忘年之交,萌娘就是其中之一。结缘《秋天的钟》汪曾祺认识萌娘缘于她写的散文《秋天的钟》。那年,汪曾祺已过了70岁,萌娘年龄正好是汪曾祺的一半——35岁。《秋天的钟》发表于1991年七、八月合刊《人民文学》,汪曾祺看到后,特别赞赏,并且热情地向别人推荐,说她的文章“好像是闷热的天气里吹来一阵小凉风”。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先生天生的好记性,小时候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好像被脑子里的照相机拍下来一样——还不止,动作、气味、情绪,都被他捕捉下来封存,一朝启封,便像窖藏数十年的女儿红,让人迷醉。接受家乡的记者采访时,汪曾祺说:“我有一个特点,喜欢东张张西望望。有人问我:‘你怎么成为作家呀?’我说就是东张张西望望成为一个作家。也的确是这样,所谓东张张西望望,说明你对生活充满了兴趣,生活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其与政府和解,走出丛林,对两千万长期受战争之苦的本土居民,是福音,而对陈平以及马其老战士而言,这是悲剧即使陈平一生不悔,到暮年还在坚守自己的信念,那么则可由旁人为他庆幸:他能有机会解甲归田,平静写出《MYsideofhistory》,而不是被推上祭台,这一生也是不幸之大幸  相似文献   

14.
吴金香 《文史月刊》2012,(Z3):45-46
在近代中国美学研究中,宗白华始终走着与中国文化相一致的学术研究之路,他的中国美学研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获得独立的学术价值。宗白华的美学研究领域是诗化了的世界,他以诗意的眼光观照世界,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叙述它,从而创作出诗化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正>1969年开年凛冽的寒风中,15岁的习近平踏上陕北那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在一个叫"梁家河"的山沟里,他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岁月。多年以后,他回忆那段时光,深情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那段长长的时间里,年轻的习近平到底经历了什么?那蹚着贫与苦走过的艰难岁月,对他日后成长为党的总书记有着怎样的铺垫?  相似文献   

16.
何孟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在他33年的短暂人生中,一直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本文即真实地再现:他是如何在学生时代两次抗校转学两度被捕入狱的;是如何一边领导工人运动一边与病魔斗争的;是如何抵制“左”倾冒险错误反招批判和撤职的;是如何反王明遭康生出卖而英勇就义的……从一个人的历史,能看出一个党在成长过程中所走过的曲折路程。何孟雄的人生经历值得人们反思与回味。  相似文献   

17.
正廖仲恺有很多荣誉称号,有人说他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有人称他是近代民主革命家。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他还被国共两党公认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因而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党内都享有很高的威望。但是,这样一位革命家的人生结局却非常不幸。孙中山逝世后,他仍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大政策",并支持省港大罢工,因而遭到了国民党内反动派的极大仇视。1925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8.
苏北 《名人传记》2020,(3):28-34
几年前,有一次与孙郁老师聊汪曾祺。孙老师著有《汪曾祺闲录》,对汪曾祺颇为倾情。孙老师说:汪曾祺可惜了,复出后已六十岁,要再早些,就是当代苏东坡呀!孙老师的话吓我一跳,苏东坡是能随便比的吗?可是孙老师的意思我明白,即汪曾祺的黄金年龄基本给折腾掉了,等到“新时期”,他已迈入晚年,好在时光仍给了汪先生十七年,否则肯定不会有一个汪曾祺了。  相似文献   

19.
论刘宋前期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从范晔之死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刘宋前期,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事件,元嘉二十二年的范晔被杀即是一例。对于范晔之死,后世聚讼不已,争执的产生首先源于范晔的复杂人生。范哗“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具备士人才子的基本素质。他生于世族家庭,但非嫡出。刘宋时期,“士庶天隔”的界限虽已打破,但世族等级观念还顽固地存在并发生影响,嫡庶之间的鸿沟仍难以逾越。庶出的范晔自幼失宠于父,很早就被过继给从伯范弘之,他无法倚靠家族的势力和地位而坐致公卿。坎坷的身世在范晔的生活中投下了久驱不散的影,这种消极影响在他的仕宦生涯中不断显现,并且成为他参与谋反、身死不幸的导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纵横》2007,(8)
被打成右派,他解嘲为"三生有幸";下放劳动四年,他感叹为"神仙过的日子"。老之将至,很多人直呼他"老头儿";"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他对待子孙的态度。他一辈子创作美文,制作美食;写字、画画、做菜是他的业余爱好。外出开会时,总有小姑娘围着他讨字讨画;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这是一个里外都很别致的老头儿,在一地鸡毛中也能做到诗意栖居的大家--这就是汪曾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