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海军自慈禧太后将海军建设经费移建颐和园以后就日渐赢弱,又在清王朝丧权辱国、屈膝求和及李鸿章的错误决策下,打了两次不该失败的败仗,致使清末海军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再也建不起一支象样的海军来.民国以后,虽又建起了力量极小的海军,但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这些海军也四分五裂,散不成军.  相似文献   

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曾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我们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3月25日,载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车队在戒备森严的道路上平安地驶进了颐和园。这划时代的一天已被写进了历史,这一天的前后发生的许多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湖南文史》2014,(5):42-42
慈禧是皇太后,食肉衣绮,宫苑园林,生活奢靡,这是毋庸置疑的。几乎所有史书,都把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三海、修颐和园作为一大污点,甚至将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责任也归咎于她——批判慈禧生活奢侈当然可以,但基本的史实还是要搞清楚: 其一,海军经费不等于海军军费,海军经费相当于海军衙门的办公费用,并不是购买军舰和练兵的军费。  相似文献   

4.
颐和园修建经费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慈禧修建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的事件。不论是谈慈禧,谈颐和园,谈北洋海军,谈洋务运动,还是谈中日甲午战争,都往往要涉及这个问题。然而,慈禧修颐和园用了多少白银,却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八千万两,(1)有人说六千万两,(2)有人说约三千万两,(3)有人说二千余万两,(4)有人说八百万两,(5)最高的数字和最低的数字之间相差至十倍之多。经费的来源,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挪用海军经费,(6)有人说,海军经费之外还有铁路经费,(7)有人则说是来自其他款项。(8)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颐和园修建经费的多少,又直接关系着对其他问题特别是对北洋海军和中日甲午战争的研究。本文根据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这个问题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场景一] 山间一条小溪旁有两个游者。甲失望地看了看周围的景物,说:“你为什么每次都来这儿?死气沉沉,到处是腐败的落叶,到处是湿湿的泥水。这怎能让我放松心情?”乙说:“谁说的?当我第一次到这儿来时,就喜欢上了。你看,这小溪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多像是天上的泉水流到人间;再看周围的花草树木,在静态中又体现出无穷的活力。这儿的一切给人一种幽雅舒适的感觉,让我每次来这儿都可以使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小结: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许多,但要看你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场景二] 一棵苹果树下坐着两位物理学家。突然从树上掉下两个熟透的苹果,分别砸到了这两个人的头上。甲心想:“真倒霉!怎么这么巧,什么地方不掉,偏掉在我头上?唉哟,这还起了个瘤。”乙揉了揉头上的  相似文献   

6.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慈禧太后早已撤帘归政。照理说,慈禧太后与中日甲午战争不应该有什么关系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慈禧太后不仅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而且在某些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极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慈禧后修颐和园,慈禧太后六旬庆典,慈禧太后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态度三个问题作一些考察。长期以来,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影响了海军的建设,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此说的代表人物,就是康有为。康有为在《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写道:“时西后以游乐为事,目光绪九年经营海军,筹款三千万,所…  相似文献   

7.
没有了圆明园颐和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园林艺术集大成的承载者。因为是集大成游客要看的东西多所以就有些边边角角的不被人注意、万寿山后的赅春园就是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赅春园本是颐和园的园中之园眼下却是个遗迹花园。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将颐和园化为灰烬。1901年慈擅自西安回到北京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终因财力有限赅春园未能恢复起来。赅春园确实是一个残迹除近年修复的宫门(用作赅春国残迹陈列馆)之外,国内所有建筑荡然无存能够看到的仅仅是当年亭台楼门、游廊步道的地基和依山傍势的形态。它依后山漫坡而建,从地势上来…  相似文献   

8.
略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种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中划出一个“帝国主义战争阶段”的见解,在苏联已成定论,在我国也颇有影响。1979年,王振德和侯成德同志发表了《略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文,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自始至终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不存在帝国主义战争阶段”,使人耳目一新。笔者认为:这是个创见。一曹操《孙子注·计篇》说:“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克劳塞维茨所见略同。他  相似文献   

9.
打开一扇窗     
鲁迅先生说:"如果你带领一帮人对一个人说:‘喂!赶快把你的房子扒掉!’那人势必不肯!当他乞求你不要扒时,你说:‘好吧!不扒也可以,但必须在墙上开一扇窗!’他准会满口答应!"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不妨用一用这种方法,也只要学生"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妈妈: 您好! 在这儿,我首先向您说一声“谢谢!”。因为是您养育了我。十年来的养育,您又为我付出了多少辛劳,可您一直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1.
甲午海战之前,建设北洋海军的费用被挪去建了颐和园,数年之间,北洋海军未添一舰一炮,弹药也多是过期、不合格、不配套的产品。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海军炮弹发射速度只有日本炮火的二分之一,炮位也少,以次充好的“腐败炮弹”中,有不少是哑弹,充沙弹,  相似文献   

12.
太阳落山了,一只蜜蜂只顾采花,来不及飞回去,只好落在一块石头上歇宿。过了一阵子,一个蚊子嗡嗡地飞来问蜜蜂:“你是哪个?”“我是蜜蜂。”“你在这儿干什么?”“来采花蜜,天黑了赶不回去,只好在这儿过夜。”“怎么?天黑你不能飞行么?”“不能,我没有夜行的本领。”“呕!我的本领比你大,我夜里也能飞行。”“你又为啥也落到这儿来了?”“我好久没有吸吮到人的血了,肚子饿,飞不动了。”  相似文献   

13.
音乐城     
据史载,瑞丽,唐代称为“乐城”。最近,我来赶摆,一位傣族老人对我说:从没见过今年的大摆! 摆场,边城的摆场! 我是小曲一支, 融入你的合唱。摆场,边城的摆场!我是水珠一滴,汇入你的海洋。山歌、情歌、轻音乐、进行曲·“…千般音韵在这儿喧响。傣家、景颇、崩龙、汉族、阿昌“一万种色彩在这儿闪光。象脚鼓哟—了呼7仿佛巨大的酒杯,谁听了脚杆不晃荡?孔雀舞哟—犹如盛开的千瓣莲,谁见了不心驰神往?姑娘们脆生生的笑,胸中盛着满坛的醇酒。小伙子黑黝黝的臂,双手托起满囤金黄黄。坝子涌金,山岗溢翠,菠萝流汁,鱼鸭满塘,票子一捆存银行。公司小摊…  相似文献   

14.
<正>价值认同感让我与武汉结缘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开春之际,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一路南巡。武汉随即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意味着,武汉站到了中国第二轮改革的潮头。这一年,香港新世界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先生北上武汉,放眼张公堤外的荒野说"可以在这里建一座新城",从此开启了汉港深度合作的先河。这一年,我加入了新世界集团,并因此  相似文献   

15.
蓬山留翰     
光绪皇帝16岁到亲政年龄,慈禧太后没有借口再垂帘听政,不得已“退居二线”。为“归政”后有地方享乐,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和筑路筹款数千万两白银修复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清漪园。经十年建成,取“颐养冲和”之意改名“颐和园”。颇通文墨的慈禧太后为题此匾额,“遍召京师善书者皆不称意。”这时,有人向慈禧举荐了一名小小七品京官。慈禧“与其备论书法,并出示碑帖,与之评骘鉴别”,亲自考察后很赏识这名小小京官的书法造诣,便选定他题写“颐和园”匾额,并赐“宸赏”等章二方。“颐和园”匾额至今仍悬于颐和园正门———东宫门。字体…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为四川大地震捐款的那天,我看到的一幕,使我感动极了。我和妈妈来到了捐款的地方,看见了有许多人在捐款,我也和妈妈来到捐款箱前,将钱投了进去。我朝四周望望,咦!那不是我们小区附近的那个乞丐吗?他还是平常的样子,衣衫褴褛,裤子上有好几个补丁,头发乱蓬蓬的,一点精神都没有。我想:他怎么会来到这儿呢?他不是每天都坐在马路边吗?我仔细打量他,只见他手上拿着钱盒。我想:这里不是不能乞讨吗?他怎么跑到这儿来了?我走到他跟前,没好气地说:"你知道吗?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更不能乞讨!"我瞪着他,看他敢不敢回嘴,接着他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我来捐款,不来乞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你来干  相似文献   

17.
北京有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叫颐和园,它的著名,不是因为这座园子如何美丽,也不是因为它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中占有什么重要位置,而是因为它是慈禧太后为自己的六十大寿,挪用海军经费修建的,从而导致中国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失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奇耻大辱。所以,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慈禧的声讨之声,不绝如缕。  相似文献   

18.
在我所遇到的老师中,没有一个像她那样粗俗,也没有一个像她那样脾气古怪。我虽然只上过她的一节课,但从此就从心里恨她,她竟然在全班人面前大骂我一顿。又是一天下午,我兴致勃勃地走进音乐教室,这是一个挺宽敞的屋子,可是设备十分糟糕,幸亏只有上音乐课时才来这儿。我远远地望见那张板凳,不禁又毛骨悚然,每次只要有人坐在上面,背后不是青一块,就是紫一块。哈!这次是李红坐那儿,她可真倒霉。“老师!”李红举起了手。“什么事?”音乐老师不耐烦地喊道:“这凳子是坏的!”李红说道,并指了指她坐的那张缺胳膊少腿的凳子。“能坐!能坐!”老师仍然不耐烦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19.
秀才买柴某秀才来到集市买柴,他坐在树下一边看书,一边打问。一个人挑着一担山柴走了过来,秀才便问:“柴卖吗?”那人瞪了他一眼:“不卖,挑到这儿干啥!”秀才一听“不卖”,便低头继续看书。一会儿,面前又放着一担山柴,秀才又问:“柴卖吗?”柴主说:“不卖,放在这儿干啥!”他一听,还是“不卖”,又低头看书。黄昏时候,集市上的柴已卖  相似文献   

20.
百余年来,中国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和威胁,而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保卫祖国海防,就成为中国人民心中的强烈愿望……然而,这一民族夙愿,在旧中国显然无法实现。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曾先后制定过加强海军建设的庞大计划,但皆遭流产。这一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贫穷积弱的中国,将无力完成巩固祖国海防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