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十四世纪初至十七世纪中叶,欧洲诸国先后发生了反封反教会统治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它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运动的产生具有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一、)十四至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封建社会内部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关系,新的资本主义经济要求为自己的发展扫清道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合法地位,首先向教会神学统治和封建意识形态发动了冲击。他们同封建的僧俗势力斗争时,从古典文化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同封建神学相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思想上、认识上的新飞跃,也是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为了进一步说明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必然性,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含义、基本特点、基本内容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等重大问题,这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汤涛 《百年潮》2014,(9):1-1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传统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步摆脱了这种观点,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也一步步得到升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党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取得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资本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纯理论争论的核心领域。依据马克思经济学有关资本概念及资本理论的讨论可以看到,马克思正是通过对预付货币资本的内涵、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资本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竞争的资本性质这三方面内容的层层推进和深入解析,科学地揭示了现实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规律。无疑,这对于指导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是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都经历过的历史过程,过渡型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形态在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时期均存在过。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时期,亟需在理论上建立一种过渡型社会形态的理论,作为我们对过渡时期纷繁复杂的现实状况进行思索和理解的参佐。沈汉、王建娥著《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研究》(1993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版,下文简称《过渡研究》),凭藉严谨翔实的史料研究,从经济、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期,俄国日益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中。1861年改革使2000万地主农民摆脱了人身依附地位,为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条件。俄国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商品市场。俄国为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发展本国经济,需要大规模修建铁路和发展新式军事工业,但苦于资金缺乏,只能借助于外国资本。而这一时期西方一些资本主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相继经历了萌芽、受挫、恢复探索、理论形成、体制建立、完善成熟等六个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之后就开始了这一探索过程,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萌芽阶段,所取得的成果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源头和起点;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尝试“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日益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说明了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世界形成了两大阵营,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东欧、苏联、中国都建立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开始时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但后来增长速度却持续下降且经济效率严重低下,可见下表(以苏联为代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关于“我明确地把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论述,国内学界一种观点解释为:马克思在这里强调资本主义道路或社会形态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限于西欧各国,表明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线性或多样性问题的认识。实际上,马克思这里只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问题,而马克思要将其“‘历史必然性’限于西欧各国“的“运动“,也只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起源之时英国及其他西欧国家对农民的痛苦的、可怕的剥夺运动,或者说是指这种以“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运动,而非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或“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原始形成”理论研究——重读《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何顺果一近年来,关于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得到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一些著作和文章相继问世。但总的感觉是,这些著述从微观上考察较多,而在宏观上把握则不够,因而虽然在具体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徐华娟 《史学集刊》2007,23(3):88-94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基础,约曼又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动者、农村社会的“脊梁”。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生的时候,约曼是先行者。“约曼”经历了由一个带有荣誉感的职业名词向具有经济与社会含义的名词的转变;约曼阶层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约曼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村的精英群体,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向深层次迈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经济体制在20世纪的后50年里,就经济运行来说,经历了一个由计划与市场并存向计划经济转变、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螺旋式发展过程。中国在50年代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主观认识因素外,当时的工业化压力、资源短缺和政府动员能力强也是重要因素。计划经济体制形成后的20年里,尽管它在集中资源加快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基本保持了高积累下的社会稳定,但是它最大的缺陷是不能长久实现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高效率,而这正是计划经济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民族地区与全国发达省区一样,也是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经济过渡包括:发展和改革双重模式的过渡,即经济发展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过渡,也就是二元经济结构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即新旧双轨体制模式的变革.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是民族地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二元结构与双轨体制之间的矛盾是过渡时期民族地区的基本矛盾.抓住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矛盾,我们就找到了民族地区发展和改革陷入“放—乱—统—死—放”怪圈循环的根本症结,就找到了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就明确了现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这就是努力促进二元结构转换与双轨体制变革的协调配套,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耿佃永 《沧桑》2010,(5):148-149,151
认识社会主义,不能不认识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不能不解决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主义理论的止步不前,有时就是因为难以跨越认识资本主义的鸿沟;而这个鸿沟一旦跨越,则会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呼唤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这是建国四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沿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区域经济的认识。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在经济体制上照搬前苏联的模式,实行了一种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是唯一的经济利益主体,不承认地方和企业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虽然在此期间,也出现过几次中央向地方和企业的放权,但由于种种原因,下放的权力又被中央收回,在利益结构上呈现出一元化的格局。这种体制把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制定指令性计划指标,层层下达,…  相似文献   

17.
原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和转轨过程已历经有年。各国在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基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的同时 ,也都或多或少地为经济转轨付出了社会成本。在某些国家 ,这种成本是非常沉重的。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是人们十分关切的问题。本文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成本理论为基础 ,对不同国家经济转轨成本的特点、原因进行一些分析 ,并对如何采取恰当的对策 ,降低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 ,提高社会对改革成本的承受力 ,提出一些看法。一、如何认识经济转轨的社会成本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是一次重大的制度变…  相似文献   

18.
刘秋根在《明清高利贷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26页)中对于“高利贷资本”一词有着概念上的界定:所谓高利贷资本即指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息资本,就中国古代而言:凡带有经营谋利性质,且收益较一般地租收益高的借贷,均属于高利贷资本。这种借贷既有对小生产者、地主、贵族的生产性、生活性借贷,也有对商人、手工业者的经营性、资本性借贷。  相似文献   

19.
续修志书要体现时代特点,对地情的认识要更客观、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入,要弘扬主旋律和先进化,还要有新的工作思路。作分七个方面谈了个人的认识:关于反映改革;关于反映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多样化;关于正确反映总体小康;关于全面反映人民生活;关于正确反映民俗、民谣;关于志书字总量控制与资料性之间的关系;关于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即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则是资本主义关系逐渐取代封建生产关系的过程。 对英国乡村中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研究,过去往往偏重于圈地运动和租地农场的兴起,而对乡村工商业与英国早期近代化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则重视不够。本文拟以15至17世纪英国乡村工商业的发展为主线,探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其早期近代化道路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