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何谓社区?这一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在过去,社区的定义指的是一群人在一个社会单元共同生活的概念,它包括地理空间、社会互助、和共同关系三种观念。是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环境资源等整个社会的各种构成要素在一定区域社会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体现。简单地说,社区是一定地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某种程度上,社区是微型的、缩小的社会的折射和反映。社区的发展离不开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例如面向社区居民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社会问题中的焦点问题,而自然资源问题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少人甚至认为国家主权内容中的自然资源绝对所有权是自然资源所有权的最高准则。这显然是对资源产权制度的误读与曲解。实际上,自然资源的归属和利用情况直接决定着环境的保护情况。资源交易市场化远非洪水猛兽,而是对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一定思考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山体作为自然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元素,既蕴含着大量矿藏资源,同时又是森林的承载体,理应受到关注和保护.但山体资源保护情况却并不乐观,究其背后的原因,法律责任的不明确、不全面是问题的重要诱因和关键矛盾.本文通过厘清山体资源法律责任中的基本概念,揭露并剖析了处罚依据和修复制度,监管、执行和信息公开等问题,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出...  相似文献   

4.
中外合作开发旅游资源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健 《旅游科学》2005,19(2):59-65
本文从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入手,讨论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重要法律问题: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问题、允许外国合作者开发我国旅游资源的范围和方式问题、中外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协议的法律性质问题、中外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协议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中外合作开发旅游资源协议相关争议的管辖权问题等。最后,本文提出了解决上述法律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乡土资源指的是农村幼儿园特有的自然资源,既包括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又包括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是一个包含物质环境和人文情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广义概念。乡土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对于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研究意义和成果,根据当下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贾永莉 《沧桑》2013,(6):182-183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是资源的稀缺性,不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无例外。这是因为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要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限制的,主要包括资源数量的限制、质量的限制、时间的限制、空间的限制、结构的限制、资金的限制和环境容量的限制等。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资源观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诞生、发展和资源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奠定了基础。20世纪的资源观经历了早期的人本位资源无限史观、中期的“资源有限论”和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史观的转变。可以断言,21世纪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探索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资源科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存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大自然赋予的种种资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时候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拥有和利用为基础为前提的。但只有自然资源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亿万斯年中伴随生命与人类繁衍生息、成长变化而逐渐积累起来的丰厚的文化与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9.
滕海键 《史学月刊》2006,(10):57-64
民间资源保护队是罗斯福新政期间从事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织”。它的成立是由一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愿望和为城市失业青年提供有报酬的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同时它也是罗斯福具有进步主义内涵和特征的社会改革和资源保护思想与实践发展的逻辑结果。民间资源保护队在美国现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当时所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危机,而且扩展了资源保护运动的范围和群众基础,为战后美国的环境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当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支撑,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生成性资源、文化资源、生活资源以及教材资源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活用,从而有效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城市化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基础,并对自然资源基础产生一系列复杂、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阐释了城市化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的基本内涵,即资源供需矛盾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资源稀缺与替代是对城市化自然资源基础保障作用的演绎与强化,资源综合优势是城市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提出自然资源对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作用包括三种类型,即资源开发驱动型,资源结构制约型以及资源环境耦合型。并从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等角度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基础,促进城市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旅游业是目前国内迅速发展的一个产业。昭通地区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处,有"鸡鸣三省"之称,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但由于交通闭塞,严重制约了昭通旅游业的发展,虽然最近几年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是比较落后,本文笔者从昭通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对昭通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相对资源承载力,即适度人口容量,是指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相对资源承载力是以较之研究区域更大的数个参照区域为对比标准的,本文分别以全国和哈尔滨市为参照区域,研究哈尔滨市道里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演化过程,分析得出道里区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并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对道里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相对资源承载力,即适度人口容量,是指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相对资源承载力是以较之研究区域更大的数个参照区域为对比标准的,本文分别以全国和哈尔滨市为参照区域,研究哈尔滨市道里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资源承载力的演化过程,分析得出道里区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并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角度对道里区的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来对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加快这一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一、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一)旅游资源基础。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武隆、石柱、彭水、西阳、秀山"一区五县",渝东南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鲜明;旅游资源品质较高,开发潜力大。据调查,渝东南地区共有1780个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以"地文景观"为主的自然资源单体数占  相似文献   

16.
边疆开发即是使在经济活动中闲置的或利用程度不高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功效。资源既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经济资源,也包括组织、政策等社会资源。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必须通过开发主体—人—的活动而实现,而人并非单纯的自然人,文化模式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通过衍射和内化的环节使人具有一定的思考方式、行动方式和价值取向,所以人的素质深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社会大系统中,文化子系统能够通过信仰、社会规范等等引导或控制人们的经济开发活动。文化因素对清代西藏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是昭然可见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尼尔基水库旅游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从资源品位上看,自然资源品位高,人文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开发的潜在价值较高。尼尔基水库旅游风景区的定位是:湖泊生态、民族风情与体育娱乐休闲度假区。其次,探讨了尼尔基水库旅游市场的现状,客源情况,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预测。在本研究的最后部分,根据目前旅游开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析省情研究的基本内容丰张翼省情是一个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是省区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总和。她包括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和现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人口构成及人口素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民族文化传统、科技教育发展状况、外部环...  相似文献   

19.
武友德 《人文地理》2000,15(3):69-72
西部不发达区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密集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其经济成长采取自然资源转换模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要素转换模式已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中的技术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资源转换模式等问题的系统思考,提出了提升区域自然资源转换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全国和陕西省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78、1980、1985年和1990-2002年间各年西安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指出西安市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的不协调,导致其综合承载力长期处于超载状态,而且近年来由于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超载状态愈趋加重。因此,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合理控制自然资源开发规模、大力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等措施,不断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矛盾,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