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种类。原始青瓷在商代已出现,春秋战国至汉代,原始青瓷逐渐发展,大约在东汉两晋时期,越窑青瓷成型。青瓷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瓷器盘品种之一,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晶莹如玉,色泽有如千峰翠色,宁静深远。唐代越窑、宋代官窑、汝窑、龙泉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窑口。  相似文献   

2.
伍显军 《收藏家》2014,(8):47-52
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瓷窑。鼎盛时期的龙泉窑粉青、梅子青釉瓷器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极致。龙泉、温州分处瓯江上、下游,特殊的地缘关系决定了龙泉窑青瓷与瓯窑青瓷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千峰翠色绿如染,雅淡悦目青瓷苑”。可谓对龙泉青瓷的赞美,龙泉窑以其釉面晶莹滋润,青碧如玉的青瓷驰誉中外。青瓷是我圈传统瓷器中最早出现的一个著名品种,据考古资料显示,原始青瓷出现于商代中晚期,成熟于东汉。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原始青瓷的出现,是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为后来青瓷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9年7月27日,龙泉剑瓷作品爱心拍卖会在广东东莞举行,现场展出和拍卖的100件青瓷、宝剑作品,均为浙江省龙泉市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龙泉青瓷新力量联盟、龙泉宝剑新力量联盟)会员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的精品力作。当晚,涨幅最高的一件拍品,从3000元拍到了20000元,而创造这个纪录的,是一位当时年仅23岁的龙泉青瓷新秀——柳佳昊。这件名为《腰缠万贯》的青瓷作品,以唐代流行的酒樽样式为造型(图1),借盛唐时期青瓷的经典款式表达出作者对当今盛世文化的自信。其在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常见的对称开光形式,辅以象征财富与福气的钱币纹为饰,通体施粉青釉,富有玉质感。  相似文献   

5.
安政隆 《旅游纵览》2022,(17):169-172
本文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经过文献研究和相关实践调研,发现目前龙泉青瓷文化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如文旅产品竞争力不强、商品创新不足、品牌建设力度不够等。根据龙泉青瓷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龙泉青瓷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完善产品体系与品质,提升竞争力;二是重视创新设计,开发特色旅游商品;三是创新营销策略,提升网络营销能力。  相似文献   

6.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是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创期的产品与越窑没有多大区别,至北宋时期已脱颖而出,南宋是其鼎盛期,元代龙泉青瓷的产地、产量继续扩大,尤其在烧造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中期后渐趋衰落,清康熙以后龙泉窑停烧。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江西地区明代纪年墓中出土了一批龙泉釉青瓷,并且大多集中在藩王、高官及其家族墓中,这批青瓷究竟是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还是江西地区仿烧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对这批青瓷集中地作一详细介绍,并试着对窑…  相似文献   

7.
季冬 《神州》2021,(2):3-4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瓷器艺术发展史上,龙泉青瓷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不断的吐露芬芳,滋养着祖国大地.和别的瓷器一样龙泉青瓷也经历了初创、发展、鼎盛、衰落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后,沉寂了半个多世界的龙泉青瓷又枯木逢春,获得了新生.半个世纪以来,老一辈的龙泉青瓷青瓷艺术家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上半叶,因海内外市场需求等原因,在浙江龙泉的宝溪、八都、木岱口一带出现了几家仿制南宋、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器的小型怍坊,部分产品则属创新之怍。龙泉市博物馆收藏了少量作品,其中以宝溪张高岳所制居多。  相似文献   

9.
宋元明时期闽北(福建北部)地区的青瓷生产受到了龙泉窑的影响,其仿龙泉青瓷的生产在宋代最盛,元代渐衰,明代仅余零星几处。闽北窑场对龙泉青瓷的仿烧程度不同并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即同一水系上的窑场受龙泉窑影响程度近似,距离龙泉窑中心产区愈近的流域所受影响愈大,反之则愈小。闽北仿龙泉青瓷主要为外销而生产,至迟在北宋末年,其产品已运销东南亚地区,到南宋早中期仍是重要的外销船货。  相似文献   

10.
孙传波 《收藏家》2008,(11):67-7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窑》诗把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纯、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越窑青瓷,以其釉色的类冰似玉、造型的奇特多姿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方忆  张必萱 《收藏家》2013,(8):23-31
六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政权的交替分裂在南方愈演愈烈,但瓷器生产却在偏安江左的小国中渐渐发展起来,留下了著名的六朝青瓷。由南京市博物馆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共同策划的“青莹之韵——南京地区出土六朝青瓷展”于2013年5月起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2.
熊贤礼 《收藏家》2012,(3):13-21
景德镇的瓷业自唐、宋兴起以来,其器就开始流播中外。从那时起,景瓷在陆海“丝绸之路”上宛如动人的乐曲在漫无边际的大漠上、海天里奏响,使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流霞绚烂无比。  相似文献   

13.
席育英 《收藏家》2008,(9):83-86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是最早发明制陶瓷技术的国家,有着瓷国之美誉。从古代开始至今,一直对世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长久不衰,在于她的艺术魅力与实用价值。本文浅析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经典瓷器,供人们鉴赏。  相似文献   

14.
葛金根 《收藏家》2009,(12):65-70
嘉兴博物馆藏有清光绪五彩耕图瓷板8块,均采国画勾勒线描线描填色,并配墨书耕诗,诗画合一,意境深远。因其描绘农家耕种的生产场面,又称为“田家乐”或“农家乐”。虽仅是传统耕图中的部分,但作品形象生动、细腻传神地描绘了劳动者耕种的场景和生产过程,起到了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作技术的作用,不失珍贵的耕作资料。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境内的龙泉窑是宋、元、明早期著名的青瓷窑场,尽管考古资料揭示龙泉窑的始烧年代可能早至东汉,但形成龙泉地区青瓷风格的制品则是起于北宋。  相似文献   

16.
常州博物馆典藏的龙泉窑青瓷器,基本反映出龙泉窑从初创到兴盛、发展、衰弱直至终止的全部过程,是研究龙泉窑工艺成就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赵青  董洁 《收藏家》2008,(8):75-76
在唐代慕葬发掘中,时常有一些滑石器出土。这些滑石器通常作为玉器的替代品,它们不仅色泽、质地与玉器相近,而且在装饰工艺上也与玉器相同,当中的一些甚至可以与玉器乱真。可以说这些滑石器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唐代玉器的补充,本文摭选几件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具有代表性的滑石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吉林伪满皇宫博物院曾是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遗址,属遗址型博物馆。在伪满的殖民文化统治时期,有大量的日本书画流入,特殊的背景,独特的条件,使得伪满皇宫博物院在日本书画的收藏和研究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除介绍伪满皇宫博物院日本画收藏现状,并精心挑选了松村景文和都路华香两人的水墨禅意作品《禅狐图》  相似文献   

19.
A mass of Longquan porcelain shards carved with ‘Guan’ or the dragon patterns were unearthed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layer of the Fengdongyan kiln site at Dayao County. These celadon shards were fired in the Hongwu and Yongle eras of the Ming Dynasty. 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raw materials and firing technology of the imperial porcelain, 85 typical shards were analysed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EDXRF).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ntents of TiO2 and Fe2O3 in the body vary in the Hongwu and Yongle eras. Compared with Longquan glazes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average values of K2O, Fe2O3 and TiO2 are higher, but that of CaO is lower in early Ming imperial porcelain glaze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PCA) shows that different degrees of elutriation of the same raw materials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difference in the Hongwu and Yongle periods. However, the raw materials of imperial porcelain glazes show no obvious changes and have inherited the earlier tradition. The production and firing technology of imperial porcelain reached a higher level and had not declined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