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所言隐士,是指隐身于深山密林或雪山岩洞之中静坐苦行的僧侣。 在密宗盛行的雪域高原上,无论哪种教派的僧侣大都喜欢隐身修炼,力求悟得普渡众生之正道。但各自意依的佛仙及具体方式有别。格鲁派僧人隐居修炼,首先必须修去孽道,为了去除自身在前世或今生所造之孽,反复念诵赎罪经、祈祷经和百字经等三种经文各十  相似文献   

2.
正浙西南的松古平原,土地肥沃、群山环翠。偏居一隅的松阳,汇聚地域之精华,茶园吐翠、田舍掩映,形成阡陌纵横的原生态田园风光。茶叶是这片富饶的土地凝结出的绿色珍宝,从旧时的卯山仙茶,到现今的银猴等系列名茶,无不反映着松阳茶文化的源远流长。从道家仙茶说起话说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松阳籍道教法师叶法善在松阳附近浓荫蔽日的卯山隐居修炼,深究道教精义和方丹金石之术。在修炼期间,他从山  相似文献   

3.
陕西户县重阳宫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炼成道之地。元初全真教被奉为国教,风行于中围北方,重阳宫更是被尊为“祖庭”,地位显赫。在其极盛时有道上达万人,建筑规模极其宏大,众多高道在此修炼、传道,以至仙逝,因此也就留存下来大量宝贵的道教石刻艺术资料。提起重阳宫的石刻艺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祖庵碑林所安放的那些具有珍贵文献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的道教碑石。  相似文献   

4.
白族命名     
《神州民俗》2007,(7):32-32
古代大理地区白族的姓名制度,也深受阿吒力教的影响,形成了极有特色的白族佛号命名制度。 白族的佛号命名制度就是信徒将其修炼的“本尊”(即所希望达到的境界)之名引入自己的名字之中,以示虔诚。如,宋朝时有大理商人李观音得,“李”为其姓,“观音”是佛号,即此人修炼的“本尊”,“得”为其名。  相似文献   

5.
<正>峰山叠翠,溪涧流清,泉池涌珠,天台凌云。江苏句容茅山,道教圣地,自古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誉。相传上古帝喾时,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东晋时期,葛洪于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杨羲、许谧则制作《上清大洞真经》,创立上清派。至唐宋,茅山道教达臻鼎盛,峰巅峪间,宫观、殿宇达三百余座,故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在地理上,茅山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14,(6):30-31
“袈裟”是僧人最重要的着装,可僧人穿袈裟为何要露出一只胳膊?相传,有一名叫慧可的儒生,非常笃信佛教,对佛教祖师达摩的修炼之术十分倾慕,便追随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修行佛法,并侍奉在达摩身旁。  相似文献   

7.
剑阁自古是川北门户,而位于城东的鹤鸣山唐代道教造像更是四川道教造像中之精品,它有两大特点:一是题材独特,二是被用作为修炼的场所,不仅仅局限于普通的祈福功效。“长生保命天尊”造像系全国道教造像中的孤例;早期的道教修炼图也堪称罕见。从艺术上看它又与位居蜀中腹地的安岳玄妙观唐代道教造像一样,继承了北齐北周以来石窟造像形态向大型化发展的总趋势,具备圆润、丰满、华丽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天官赐福相传,在北海岛上有块当年元始天尊修炼灵胎时遗留下的仙骨。星移斗转,这块仙骨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居然修炼成人形,并与北海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下三个儿子。  相似文献   

9.
池喜生 《神州》2012,(35):19+21
读书,是头脑的签约、神经的运营、情致的腾达、智慧的孵化、文化的播耙。读书,就是修炼。生活在当下,竞争激烈,心态很重要,修炼更关键。青春飞扬,读书香!  相似文献   

10.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09,(11):40-43
巾山又名巾子山。相传皇华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腾入霄汉之时俯视修炼之所,临风作揖。不料头巾随风而堕,翩然直下。落到江畔化为一座形似古人头巾的小山,于是人们便将此山称作是"巾子山"。巾山四塔,既是临海地域的标志,又是台州文物昌盛的徽记。  相似文献   

11.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一个人能够做到“闻过则喜”,那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一种肚量.一种自我修炼的韧劲!因此,世间的不少凡夫俗子不是“闻过则喜”,而是“闻过则怒”。  相似文献   

12.
<正>青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自古以"幽甲天下"著称,也是文人墨客隐居、修炼、净心、问道的圣地。青城山所在的都江堰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众多,拥有一连串国家级、世界级的标签,且生态环境绝佳,拥有龙池国家森林公园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青城山到都江堰,不仅是一条风景之路,也是一条融文化之道、自然之道于一体的身心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13.
柳夏  陈团结 《中华遗产》2014,(12):110-125
佛教四大名山闻名遐迩,鲜为人知的是中国还有一座山——终南山,堪称佛教诸宗的祖山,大乘佛教九宗中有六宗祖庭集于此处。佛教进入中国初期,并没有宗派之分,而当佛教走人山川形胜的终南秘境,仰对峰峦、俯拾河溪,却体会出更多佛法的真味。山寺与山僧的修炼历程,即是终南山梵音响起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瑜伽是起源自古代印度修炼身心的方法,修炼瑜伽不仅能提高人的身体协调能力,还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然而,最近一位名叫马赛厄斯·提艾克的德国历史学家在查阅了大量德国历史档案后,在其新书中披露了纳粹党卫队通过练习瑜伽缓解执行屠杀任务后产生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员能否应对新时期来自各方的挑战,关键在于调整自身素质,在继续教育中修炼自我。  相似文献   

16.
道教是以中国古代流行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之学的某些宗教观念与修持方法而形成的,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为宗祖,相信人们通过某种修炼就能够成仙得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历史若从老子写《道德经》算起,距今有2500年了;若从东汉张陵正式建立教团算起,距今  相似文献   

17.
龙多山位于合川城北60公里,当古代南充至合川的要道上,滨临涪江,距嘉陵江也不远。地势高耸陡峭,与青石山相连,构成合川重庆西北面的屏障。据传晋永嘉年间,广汉人冯盖罗隐居修炼于此,举家飞升。隋代分石镜地置赤水县于山之西南麓,此地又成为赤水附近的游览胜地。唐天宝十载,有蒲居士在石囤刻像留偈,这是龙多山造像题刻之始。其后历代经营,构筑庙宇和石刻造像。到晚唐时期,庙宇有集圣院、至  相似文献   

18.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卷35载:“(崔浩即下信佛、道,模深所归向,每虽粪土之中,礼拜形像。浩大笑之,云:持此头颅不净处跪是胡神也。”案此处将佛、道断开是误断。翻检史籍可知,北魏崔浩与道教的关系是密切的,“(崔浩)既得归第,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魏书》卷35)我们知道,服食为道家修炼之术,而寇谦之为北方天师道首领,崔浩师之问题不言而喻。陈寅  相似文献   

19.
东晋南朝流行的券顶式长方形墓葬,其建筑形式来源于中原地区的洞石墓,其文化含义可能与侨居以及道教的修炼有关,那就是迁居江南的北方人士虽然死在了江南,但却始终想回到自己的故土,想乘坐上带有卷棚的"安车",躺在安车式的墓葬之中,实现回归的梦想。当故乡已经完全不可回归的时候,侨民们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了佛教和道教的方式,将墓室视作洞天福地,就地修炼超升。  相似文献   

20.
全家总动员     
林达  东田 《世界》2008,(5):120-134
有W 说,旅行是—种修炼。我们从没有想到有一种方式,可以拖家带口让全家人集体修炼。似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全家出游,有人要操心,有人要抱怨,有人会舟车劳顿疲惫不堪但是,这一欠,我们选择了4类最适合你和全家去度假的酒店;还有4位让你们的旅行最为省心的明星人物:或者在旅行之后,倒门会成为很好的朋友。这样的度假之后,每一个人都更能知道家和假的关系,其实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