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科技研究成果主要是在测试南宋老虎洞窑、郊坛下官窑等窑址瓷片基础上取得的,尚缺乏对宋代官窑完整器的科技分析和研究。本文采用荧光能谱仪(EDXRF)在无损情况下对故宫博物院藏35件宋代官窑瓷器青釉的化学组成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文献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宋代官窑瓷器青釉成分的组成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宋代官窑特征、深入探讨北宋官窑是否存在的问题、研究明清仿官窑以及区分宋官与仿官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对相关历史文献的理解不同以及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致使在宋代官窑瓷器研究中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诸如何为北宋官窑,北宋朝廷是否在都城汴京设置过官窑,北宋官窑是否就是汝窑,河南汝州张公巷窑是否是北宋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的称谓是否准确,南宋官窑是否只有郊坛下官窑一处,何为文献上所说的内窑,老虎洞窑是修内司官窑还是文献上所说的续窑,等等。本文在对专家学者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进行疏理的基础上,指出对宋代官窑瓷器的研究离不开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考古发掘资料,只有将这三者结合起来开展综合研究,才能最终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对28件院藏宋代官窑完整器釉的颜色进行了测试分析,运用社会科学和色度学相结合的颜色分类方法,分别利用色度学中Lab均匀色度空间、LCH色度空间和分光反射光谱曲线对院藏宋代官窑瓷器釉的颜色进行定量化表征和分类,从而揭示了釉的不同颜色的色度学特征。并结合宋代官窑瓷器釉的化学组成,探析院藏宋代官窑瓷器釉的化学组成与釉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宋代官窑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官窑是中国古代青瓷发展史的巅峰,然因文献记载不全以及出土资料匮乏,所以其真实面貌至今模糊不清,这就给人们留下了宽阔的想像和研究的空间。作者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宋代官窑的研究,本文乃十年前发表的《宋代官窑探索》的续篇,以新的出土资料结合古籍记载,对宋代州府一级的官窑和朝廷掌控的官窑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从各个角度阐述了独到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院藏33件宋代官窑瓷器和12件明清仿官瓷器进行了无损分析。研究人员通过对瓷器釉面、釉及胎釉中间层的显微观察,对瓷器釉纹片和釉中气泡的记录及统计,系统对比了宋代官窑和明清仿官瓷器显微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并对院藏宋代官窑瓷器和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对故宫博物院藏32件传世宋代官窑瓷器以及14件明清景德镇仿宋代官窑青瓷胎体(圈足、支钉、露胎处)的主次量和微量元素组成进行了无损测试,初步研究了这些瓷器胎体元素组成的特点、规律和类群关系,进而从胎体元素组成角度佐证和补充了根据釉料组成对院藏官窑类瓷器进行分类和产地溯源之研究所得的结论。结果表明:1)传世宋代官窑与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胎体组成可明确区分,其中原定为传世宋代官窑青瓷的G1、G29、G39号器物的胎体组成,符合明清景德镇仿官窑青瓷的胎体特征;而原定为明清仿宋代官窑青瓷的M41和Q54号器物,则与宋代官窑青瓷类似。2)综合胎釉分析结果,认为原定宋官窑鬲式炉的序号G26、原定宋官窑斗笠碗的序号G27和原定宋官窑圆洗(残)的序号G30这三件器物很可能为龙泉黑胎青瓷。3)原定为宋代官窑的7件菱花式小碟,胎体组成则符合北方青瓷特征。  相似文献   

7.
宋官窑有北宋官窑与南宋官窑之分,而南宋窑又有修内司官窑与郊坛下官窑之别。这种划分法是根据南宋·顾文荐的《负暄杂录》与叶寘的《坦斋笔衡》的记载而沿用至今的,两书记载略同,但均佚。现将《辍耕录》卷二十九“窑器条”所转引的《坦斋笔  相似文献   

8.
刘涛 《史学月刊》1999,(1):29-33
宋代官窑是宋代官营手工业的一部分。文章主要围绕宫廷消费、瓷器土贡和官营手工业组织管理等经济话题进行分析探讨,试图揭示宋代官窑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宋代官窑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官窑探索李刚宋代是中国制瓷业发展的辉煌时期,唐代形成的“南青北白”的格局,迅速被南北各地涌现的名窑所打破,莹润似碧的官窑青瓷,艳如晚霞的钧窑产品,黑光亮的建窑茶盏……,将瓷器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装点得绚丽多采。但在历史湍流的冲击下,不仅宋代...  相似文献   

10.
论宋代官窑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老的制瓷业在北宋时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长江南北窑场遍布,名窑、名瓷大量涌现,争芳斗艳.而宋代官窑则是其中的一株奇葩.由于以往介绍宋代官窑的资料已颇完备,因此,本文所要讨论的不是官窑本身,而是它出现的过程和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探讨故宫博物院院藏"高钾低钙"类传世宋代官窑器物的烧制年代,本文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EDXRF)对院藏传世宋代官窑器物和杭州老虎洞窑南宋及元代地层出土的青瓷标本的釉层成分进行了无损测试.结果 表明:故宫博物院院藏"高钾低钙"类传世宋代官窑瓷器与老虎洞元代地层出土青瓷标本的釉料成分更为接近,而与老虎洞窑南宋地层出土官窑青瓷标本相差甚远.根据瓷釉成分的判别分析结果以及从瓷釉技术发展史角度考察,本文推测这些"高钾低钙"类一直被认为是传世宋代官窑瓷器的烧制年代可能为元代早期,属于南宋官窑瓷器向元末烧制的典型传世哥窑瓷器转变过程中的过渡产品.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官窑制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代是中国古代官窑建设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政府对瓷器生产的介入程度空前提高,官府窑场也开始出现。考察历年来对定窑、汝窑、越窑、湖田窑、修内司窑、郊坛下窑等窑址的考古发掘材料,可以发现宋代官府窑业制度的建设存在一个与历史共进的动态过程。本文拟在现阶段学术界对该问题认识的基础上[1],从考古材料出发,对宋代的官府窑业制度进行更进一步的考察。一官府干预瓷器生产的方式北宋早中期,皇室用瓷主要通过传统的贡瓷和税收来实现[2]。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前就有的监越州瓷窑务官[3],是目前所知宋代中央派官员干预瓷器生产的嚆矢。…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系统比较了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宋代官窑瓷器、明清景德镇仿官窑瓷器和龙泉青瓷之间的胎釉元素组成,为1 0件故宫藏官窑瓷器的重新定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探讨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以及杭州各个遗址出土官窑标本的胎釉组成、原料特征,为探讨南宋官窑的技术发展脉络及演变规律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将故宫藏宋代官窑完整器与郊坛下、老虎洞窑址出土瓷片胎釉元素组成的对比,探讨了故宫藏宋代官窑瓷器的类群关系和产地窑口问题;探讨了杭州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产品与龙泉仿官窑产品的胎釉元素组成、显微结构,特别是铷、锶含量与锶同位素比值之间的异同,为研究杭州官窑与龙泉青瓷的产地特征和烧制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5周年及紫禁城建城590周年,故宫博物院于2010年9月26日至28日隆重召开了故宫学研讨会。其中一个分会为"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心主办,共有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英国、日本、韩国等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3  相似文献   

15.
宋代官窑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问题,尽管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不少问题尚未最终解决,如:北宋朝廷为什么命令汝州烧造青瓷?北宋朝廷亲自设窑的地点在何处?汝州张公巷窑是不是汝州新窑,即狭义的北宋官窑?南宋余姚官窑的地位以及与内窑等窑口的关系如何?乌泥窑位于何方?等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陶瓷古国,早在距今1万年左右便发明了陶器,距今约4000年左右出现了原始瓷器。至宋代,制瓷业迅速发展,官窑、民窑争奇斗艳,青瓷、白瓷等异彩纷呈。宋代洛阳虽然失去了国都地位,但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古文化的积累,又一次成为中国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河南汝州宝丰清凉寺出土的宋代汝官窑瓷片釉面冰裂纹为研究对象,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EDXRF)、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汝官窑瓷片釉面进行元素分析、表观形貌及显微结构观察。通过对冰裂纹釉与直裂纹釉的对比分析,发现宋代汝官窑冰裂纹釉与直裂纹釉在化学组成上差别不大;直裂纹釉的胎釉结合处比较致密,而冰裂纹瓷片胎釉结合处为一条使胎釉之间发生分层断裂的晶体簇带;冰裂纹的偏转除受气泡影响外,裂纹萌发时在胎釉结合处受到应力方向和大小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8,(1):49-56
被史学家称为清三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中国陶瓷生产的鼎盛时代。尤其是康熙官窑,因其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非凡成就,更为世人所青睐。考察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背景,追述评点其官窑瓷成就之所在,以及它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宏 《收藏家》2016,(8):85-90
一、关于北宋官窑的文献记载 宋代文献中涉及北宋官窑的史料只有两笔,其一是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中所收宋叶寘《坦斋笔衡》,另一是同为陶宗仪撰《说郛》中所收宋顾文荐《负暄杂录》。两书所载略同,但有小异。据《南村辍耕录》①卷二十九引《坦斋笔衡》"窑器"条云:  相似文献   

20.
复议宋官窑青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记载宋代有汴京、修内司、郊坛下三处官窑,由于北宋晚期有诏令汝州造青窑器之记且宫内大量使用汝瓷,遂有汝官窑之说。近年来在考古工作中已发现了汝窑、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三处窑址,极大地丰富了研究两宋官窑的材料。且有人把新发现的汝州张公巷青瓷窑址和北宋官窑联系起来。本文不仅是作者对考古所发现新材料的思考,也是对近年有关两宋官窑研究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