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佚籍是成书于先秦时期且已经亡佚的、至今只有吉光片羽或残篇断简传世的文献。它涵盖面广且数量庞大,主要有三方面来源:其一,传世古书中征引;其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其三,地下出土的简帛(牍)。深入挖掘先秦佚籍对研究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之学的学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均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推进文献学研究,而且对正确、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刘知几"疑古惑经"思想集中体现在对儒家经典《尚书》、《论语》、《春秋》等提出的怀疑与批驳中。他在强调直书实录、史学求真的同时,也注重儒家的纲常名教。"疑古惑经"思想对后世经史之学,尤其是唐代儒学、宋代辨伪学、清代乾嘉考据学和民国疑古思潮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江涛 《黑龙江史志》2011,(17):36-38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显著人物,前人已有诸多研究。本文从辨伪学这一领域切入,主要阐述了他在辨伪的必要性、辨伪的种类和辨伪方法等几个方面的贡献,并将其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结出他的辨伪学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十世纪文献辨伪学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文献辨伪学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由构建学科体系到多元发展的道路。文献辨伪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可观的学术成果,但真正构建成一门学科却是本世纪的事。其主要标志是:在辨伪理论上,由过去传统的、较为零散的归纳总结逐渐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辨伪方法上,由过去主要是乾嘉考据辨伪方法,逐渐加入了现代科学方法,包括考古学、社会学、逻辑学、计算机等等;在学科体系上,由过去附庸于其他学科之中而逐渐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回顾本世纪中国文献辨伪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  相似文献   

5.
在经学与中国现代史学的演进中,顾颉刚是一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典型人物,他对经学史、经学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评论。他批评汉代经学以通经致用为目的不惜造伪,在推崇宋代疑经辨伪的同时也批评宋儒"舍传求经"的弊病,肯定乾嘉学派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今文经学家的辨伪之功。在治经理念和方法上,他总结了传统经学研究盲从门户、忽视原始经典文本、恪守"考信于六艺"等不足。顾颉刚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经学史的演变,经学态度也由激进趋于温和,并试图建立现代经学研究的新范式,其目的是修正传统经学中的种种流弊与缺失,更好地为现代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此期间,佛教史学人才辈出,著述颇丰,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念的拓展上,都发展到一个繁荣阶段。本文主要从文献编撰、史学观念两方面探讨宋代佛教史学对后世文献编撰的影响,以阐明宋代佛教史学在中国佛教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19世纪中期以后,中西化的撞击和交融促进了中国近代学术向前发展。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新化运动以后,带有浓烈反封建色彩和近代理性精神的疑古辨伪思潮震动了整个学界。以顾颉刚、胡适、钱玄同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古史、古籍辨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20世纪初的其他一些学,如梁启超、罗根泽、钱穆、张心徵等,其献辨伪的成就也不可小视。本仅就梁启超的辨伪成就作一番清理,以示梁氏在此化思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陈力 《文献》2004,(3):33-51
二十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学术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其中古籍辨伪学尤为突出,争议最多,格局变化最巨.审视整个二十世纪的古籍辨伪学,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前半叶,特别是二三十年代,古籍辨伪之风最盛,古籍也越辨越伪;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古籍考辨之学复炽,然古籍越辨越真.  相似文献   

9.
在对旧志进行整理与研究时,有时需要对其真伪进行辨明。可以说,辨伪是旧志整理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旧志在编纂和流传过程中,会形成部分伪志。伪志现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旧志原书作伪,一类是旧志影印本作伪。前者系旧志编纂者所为,后者则系旧志出版者所为,两者的作伪动机、作伪手法不同。甘肃、宁夏两地个别旧志的作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旧志辨伪,需要以传统辨伪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再结合旧志自身的编纂体例,从古今目录著录的对比再到序跋、内容、体例等方面进行考察,揭示出作伪痕迹,并合理认识伪志的文献价值,以期为全国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旧志整理者提供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时显群 《史学月刊》2008,(6):121-123
中国先秦学术的精华在先秦诸子之学.学者们对于先秦诸子派别的分类不一,有的分为六家,有的分为九流,然而其中最主要的派别,只有四家,即儒、法、墨、道.法家之学是一种纯粹的治国之学.中国学术中,如果缺乏法家之学,便要失去关于治国方略方面最精彩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近代兴起的“辨伪学”曾经给中国史学的变革带来了极大动力,但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出土文献的问世,人们开始在方法论层面对传统辨伪学进行质疑和检讨,使中国史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古代伪书“典型代表”的《孔子家语》,其“伪书”案也随着这一学术潮流的勃兴而得以“终结”。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胡人"的概念在宋代有三种情况:一是宋人称党项、契丹或者女真等北方对手为"胡人";二是指先秦至宋以鞍马为家的北方游牧民族,其中指汉代匈奴的情况较多,并多出现在宋代文人的诗文中;三是指来自遥远异邦国度的商人,与宋代海外贸易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1007—1072)大胆疑古辨伪,在宋代疑古思潮中是先驱、开风气人物:而他用金石证史,扩大史料来源,为历史研究开辟新门径,同样具有开创之功。欧阳修金石证史的成果,虽经岁月流逝,却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今天我们历史工作所必须注意吸收的,本试对此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4.
罗尔纲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历史学家,太平天国史学研究的泰斗和奠基人。7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先生共撰写了专著40余部约700万字,发表论文400多篇,编辑文献资料约3000余万字,为太平天国史的研究立下了一座巍巍的丰碑。近年来,海内外学者介绍罗先生治学、为人的文章不少,但涉及先生辨伪学研究的不多。本文试从罗先生对太平天国史辨伪的角度,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宋代的经学领域,疑经变古思潮渐趋兴盛,促使易学考辨多维度、全方面展开。北宋欧阳修首先向孔子作《易传》(《十翼》)的传统观点发难,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也由此成为易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而备受关注。南宋学者又进一步深入,或借之佐证、充实自身的理学思想体系;或藉以批判理学空疏的“义理”、“心性”。肇始于宋代的易学考辨对中国传统经学史、易学史乃至辨伪学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按照"字形———字义———先秦学校情况"三步式对先秦的几个常用的学校称谓字进行论述,以求理清称谓字的本义及其演变,了解先秦学校的概况。学校自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金文中能证实周时有学校的铭文也有很多。如周康王《大盂鼎》":……余隹即朕小学,女勿克余乃辟一人。"周宣王《师■■》":师■才昔先王小学,……"《静簋》中有"学宫"称谓。以上先秦典籍及古文字资料中出现了"学、庠、序、校"等众多先秦学校称谓字。本文就"学、庠、序、校"四个先秦学校常用字逐一进行解说,以便探其字源并了解先秦时期学校的设置情况。  相似文献   

17.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应麟与古籍辨伪曾贻芬辨伪由来已久,班固《汉书艺文志》已取得成果累累,这以后仍不断有人涉足此事,但多是出于个人读书的需要,所以辨伪基本上还是零散的、无序的。直到南宋朱章从诸多辨伪实践中总结出两种辨伪方法,而且有意撰一部有关辨伪的专著,尽管这部专书未能...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代《易》学、《尚书》学、《诗经》学和《春秋》学倾注了不少心血,也有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面世,而于宋代的《三礼》学则少有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当代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三礼》本经的研究上,而忽略了《三礼》学史的研究。二是当代学者倾向于研究宋代经学中所谓的“显学”。  相似文献   

19.
从1956年发表第一篇章《谈谈汉字简化的历史》起,周勋初先生已经在古代史领域辛勤耕耘了将近50年,从先秦典籍到六朝唐宋学,从学批评到献整理,从学到史学、哲学。他在许多学术领域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绩,在学术界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宋代周礼学文献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代的<周礼>学文献数量明显增加,内容更加丰富,大致可分为传说、分篇、专著、图谱四类;宋代<周礼>学文献在训诂上喜与郑、贾立异,并多以义理解经;宋代<周礼>学文献具有珍贵的经学、史学、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