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和消费活动显著扩大。具有文化消费者和生产者双重身份的士大夫阶层,认识到文化作为谋生资本的作用,自觉地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生产和消费,并引导整个文化消费风尚。商人与普通民众亦步亦趋,雅文化与俗文化交互作用,士大夫的传统义利观正在发生变化,市井之民在社会生活中崭露头角,这种变化是将要萌生新生力量的前兆,经济、文化、政治正在积蓄前所未有的变动,中国进入了第一个较具普遍意义的文化消费时代。  相似文献   

2.
荒政在宋代发生了思想、制度、机构的变革,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荒政构架。在这个过程中,宋代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形成和政治地位论证其参与荒政变革的可能性,并考证"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荒政思想于荒政思想史中的重要变革以及其在荒政实践中的具体创新,以期还原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宋代荒政变革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荒政在宋代发生了思想、制度、机构的变革,完成了制度化的过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荒政构架。在这个过程中,宋代新兴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代的形成和政治地位论证其参与荒政变革的可能性,并考证“文人士大夫”阶层的荒政思想于荒政思想史中的重要变革以及其在荒政实践中的具体创新,以期还原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宋代荒政变革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宋朝的治国方略与文臣士大夫地位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史学集刊》2006,(1):12-14
在宋代历史上,士大夫集团无疑担当了政治精英的角色。学们已经注意到:宋代士大夫影响力的增强对皇权产生限制,出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现象。宋代士大夫地位之所以提高,学界以往更多地侧重在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等具体“重”方面的原因,而于宋朝在政治上对士大夫阶层的选择,特别是其相关治国方略及处理武关系所产生的作用仍然探究不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现、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为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晚明士人嬗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晚明社会,出现了不同于以往历史时期的特征,这其中士人阶层极具代表性。士人这一具有历史性传统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生活观、文学创作观和本末观等方面。造成士人阶层嬗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晚明士人的嬗变给晚明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对当今社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北宋"不杀士大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峰 《史学月刊》2005,(12):31-35
学界普遍认为宋代存在或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不杀士大夫或不轻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事实上,不杀或不轻杀士大夫事实的出现,并不是皇帝主动给予士大夫优待的结果,而是士大夫阶层通过与皇权不断斗争,从而最终为自己争得的一项利益,因此它是一条伪家法。从它对宋代的影响看,它无助于维护封建统治,适足以败坏宋代的政风。  相似文献   

8.
具备文学素养,有知识,有能力,并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唐代士大夫群体,是唐代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很好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官僚士大夫秉承信为国本的政治理念,思想家们阐释食可去而信不可失的人生信条,史学家们将诚信化为善恶必书的治史原则,文人学士则将诚信融入激情飞扬的诗文之中。唐代士大夫的诚信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略论宋代士大夫家庭的经济生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应该忽视对其基本细胞——家庭经济的考察。遗憾的是国内对宋代这个领域的专论尚付阙如,日本、美国许多学者对在宋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士大夫阶层及其家庭观念的兴趣颇浓,而对士大夫家庭的经济形态则顾及不多。本文试图勾画出宋代士大夫家庭的经济轮廓,分析该经济体的运转状况尤其是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以期从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出发窥探宋代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社会,士大夫集团在文化—政治的权力架构中处于支配地位。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文化的商业特征得以充分展开。士大夫通过文化商品品第与艺术内涵的决定、新风尚和消费模式的引领等,掌控了文化商品价值的裁量权,同时参与到文化商品的供给、交易中,得以进一步强化其在文化的垄断地位,并使其文化创造活动兼具经济意义。新崛起的商人随着经济地位的提升,挑战士大夫对文化资源的独占性与权力的排他性。但由于士大夫对文化核心价值定义的垄断,商人只能从而导之。在文化商业化的进程中,士大夫凭借其在文化上的垄断,成功地强化了其在文化、政治、经济权力架构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元明之际士大夫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上世纪80年代始,士大夫研究日渐勃兴。其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之际、魏晋时期、唐宋变革时期、宋元之际、明清之际、晚清等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群体的研究,更为学界所热衷,相关论著异彩纷呈。对于元明之际士大夫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仍显薄弱。以下,拟就笔者所及,对20世纪以来中外学界有关元明之际士大夫的研究予以鸟瞰式回顾。  相似文献   

12.
王宣艳 《收藏家》2022,(3):45-54
宋代崇尚文治,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宋代的士大夫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思想文化,而且塑造了崇高的士大夫精神。“宋韵—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是浙江省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携手打造的跨年大展,展示来自38家考古文博机构收藏的约300件宋代文物精品,突出浙江宋代考古新发现,包括大量浙江宋代士大夫墓葬出土文物,展现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展览分上下篇,上篇以“文治天下”讲述宋代士大夫的治世行道,下篇以“士林风雅”展现宋代士大夫的文艺生活。  相似文献   

13.
张申 《黑龙江史志》2012,(18):48-49
宋代重用文士的国策和内忧外患的国势,大大强化了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倡导社会变革,体恤百姓疾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两宋社会在内忧外患中维持三百余年,士大夫的这种忧患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邹公是汀州四保地区最重要的地方神,至迟元明以来就为当地村落所崇奉,并被当地邹氏视为始祖。文献资料多认定邹公是南宋状元邹应龙,实际这一说法在明代后期邹氏地方精英开始有意识进行收族活动后才出现,与汀州流传的一系列斗法传说有关。这些传说透露出邹公不是状元,而是位神通广大的法师。邹公从法师到状元的身份转换过程,不应简单归结为士大夫文化取代地方文化的过程,而应视为道教、士大夫与地方社会几种文化传统相互合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明中期以后,社会精英群体开始热衷于参与文人雅集活动。这一文化现象的兴盛,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价值观念、士大夫心态和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明代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仇英在《竹院品古图》中,描绘了四百多年前的一个春日,缙绅士大夫在某个江南私园中参加雅集活动的场景。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运用形象史学的研究方法,对画中所绘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将画中具有代表性的器物与相关传世文物进行了类比,力图重现此次活动的历史原境,从而使本文揭示的历史信息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16.
在五代政治中,士人进行适应性转变的同时,也让渡了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并主要表现为士大夫精神的缺失.从科举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与五代科举的客观环境、士人的文化状况和士林风气密切相关,从而使北宋士大夫精神的重建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加剧以及国家对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不同阶层家庭在教育消费上表现出结构性差异,其背后反映的是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宋朝士大夫之所以能考进士、中状元、当学士、点翰林,个个都经历了寒窗苦读,经历了比当今高考更加残酷的比拼,然后过五关、斩六将,脱颖而出。所以,他们五经六艺烂熟于胸,赋诗作文随手拈来,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除了精通应试教育所要求的文学才华之外,还有很多与此并无必然关系的特殊才能,像苏东坡长于美食,米芾善于奇石鉴赏,陆游精通养生之道等等,这倒是许多同时代士大夫无法比肩的,堪称异秉。  相似文献   

19.
在晚明士大夫的观念中,将针对皇帝而起的批评,要求皇帝行止、调整某一政策,显现出较强纠错诉求的激越建言之举视为谏诤,那些因此类建言而受到贬黜、廷杖等处罚的官员往往会获得忠臣的名誉。对谏臣之忠臣名誉的铺叙,以及不恤生死之进谏心迹的自陈,反映出晚明士大夫群体以谏为忠的主流政治价值观。反思谏诤的言论普遍存在,则对士大夫以谏求名现象的泛滥倾向构成一种制约。晚明以群臣好谏,政治舆论活跃为凸显的时代特征,但是也要注意到,晚明谏风大盛的另一面,是士大夫群体逐渐陷入一种无法逆转的政治角色困境中,他们看似强势的话语权却经常游离于具体政治运作之外,无力振作,直至明亡。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期尤其是正德以后,中国社会,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社会开始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这种变化鲜明地体现于士人身上。吴中地区城市工商经济的发达,导致部分士人对生活方式作出了全新的选择,并由此带动了当地士风的变化。文徵明作为出身官僚家庭的传统文人,一向以保守、审慎著称,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也以各种方式参与当时的文化市场,并对商人、商业活动有着不同于以往士大夫阶层的全面评价,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吴中社会风尚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