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文博事业的进步,文物保护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普及,然而面对我国数量庞大的文物资源和保护力量的相对紧缺,文保事业正面临着单独依靠政府的力量已经无法有效保护数量如此巨大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来进行文物保护。近些年来,这方面虽然有了许多尝试,但理论和实践均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从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出发,剖析当前社会参与文保事业一些观点和实践,并就如何更好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保做出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漳州漳浦蓝氏种玉堂为例,阐述了祠堂建筑的重要性以及联系血脉、增进族群关系的意义,并就漳州祠堂建筑的保护利用的相关对策进行探讨,重点对其保护途径以及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宣传和利用,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进行阐述。旨在呼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达到盘活祠堂文物资源,加强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英国素有尊重历史的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英国人没有一味地否定传统,而是合理承袭、温和改良,将传统和现代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英国人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根深蒂固,总是不遗余力地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在法制建设、宣传教育、监督管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从而少走弯路,避免失误。  相似文献   

4.
陈婷婷 《民俗研究》2020,(4):105-116
传统在传承的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发明、创新。在当下,政府意志和市场运作是保护、承袭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云南省龙潭村的仪式专家张修良作为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一名边缘人士,在没有政府介入和商业实践的背景下,依托地方性知识和乡村社会的行事准则,发明、重构集体性祭山神祈雨的仪式传统。在没有外在驱动力的情况下,大部分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并没有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张修良发明仪式传统的实践虽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平衡商业开发和文化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流保护模式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文物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当前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是我国在鼓励民众参与文物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不足,相关上位法还不够健全,因此需要建立完善文物的用益物权制度,明确社会力量进入的途径和方式,借助新技术手段实现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建立对价补偿机制,从而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6.
燕茹 《黑龙江史志》2013,(17):256-256
民国时期国家的建立,政府部门与一些社会团体相辅相成,促进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从而逐渐改变旧中国脏、乱、差的卫生现象。国家力量虽然是公共卫生事业主要领导力量,引领行政部分服务大众的健康。但公共卫生事业在近代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响应与参与,社会力量一定程度弥补了行政机构的不足,并且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旅游愈来愈热的今天,乡村古建筑作为文化旅游的典型代表,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社会力量对乡村古建筑进行保护从而实现其可持续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界定了社会保护的概念,从周家大院自身的旅游开发价值、以及在社会保护框架下周家大院的旅游开发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周家大院在社会保护框架下的旅游开发的相关策略,为我们剖析其它乡村古建筑在旅游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也为以后乡村古建筑的在社会保护框架下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保护好历史物古迹,建立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物保护体系,发挥社会保护物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保护。成都市在保护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物建筑的保护,体现在《成都市物保护管理条例》里,“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建筑、构筑物。并强调了对物建筑的依法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完成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针对中国在从文物保护向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保护类型,中国文物保护存在的社会参与、合理利用问题,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在延续2000年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核心精神的前提下,提出了保护对象价值、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合理利用等新的内容。《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订版反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提高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准线,对未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在景区开发中政府、开发商和社区的关系,本文用社会参与的概念进行分析,使三方利益均衡,有利于景区可持续发展。引言20世纪60年代掀起了社会参与新高潮,美国颁布了新的社会参与保护法案,传统理念受到挑战,在与公民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社会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众是社会参与的主体,指一个或多个自然人或法人,以及按照国家立法或实践兼指自然人或法人的协会、组织或团体。社会参与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媒体和社会公众。社会参与有三个基本要素:参与主体:个体公民和各种民间群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客体:参与哪些公共政策或哪些方面,参与范围按不同梯度分类实施;参与渠道:制度化渠道和非制度化渠道,主要是司法裁决、人  相似文献   

11.
遗址保护方案现存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在遗产保护的技术手段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对保护方案的前期勘察与价值评估工作存在基础资料普遍不足的缺陷;相关理念和原则与具体保护实践有所脱节,或体现不够充分;对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关系缺乏全方位统筹考虑;保护方案的制定和管理方缺少必要的协调与沟通。今后的遗址保护工作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广泛合作,综合研究,共同解决难题。  相似文献   

12.
兰州鼓子各方保护力量间因“政见不同”而表现的猜忌、矛盾和冲突行为使整个保护工作陷人困境。本文通过对兰州鼓子保护过程中各方力量的原始博弈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调试原始博弈以构建最优效率的协调博弈。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构建协调博弈的“中介缓冲”合作模式以及参与动力。  相似文献   

13.
朱民  李松志 《旅游纵览》2023,(4):131-133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明清赣、徽派古建筑和宗族文化等资源,但存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意识、政策资金、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建议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维保护模式,灵活应用土地和产权政策,打通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村民经营,启用专业运营,并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解决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民  李松志 《旅游纵览》2023,(7):131-133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苏山乡鹤舍古村作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明清赣、徽派古建筑和宗族文化等资源,但存在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保护意识、政策资金、文化传承、旅游发展等方面。建议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多维保护模式,灵活应用土地和产权政策,打通资金渠道、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村民经营,启用专业运营,并构建高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解决村落的空心化问题,希望本研究能够为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4,(2):109-110
正第九届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研讨文物事业与法制建设4月10日,第九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在无锡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文物事业与法制建设"。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论坛期间,13家承担《文物保护法》修法专题研究的课题单位与大家分享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与会者围绕文物的概念、文物保护补偿、文物行政强制执行、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合理利用、文物流通管理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6.
论文以法国、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三国为例,深入探究欧盟对海外侨民的社会保护特征。认为当今时代跨国移民快速发展,对海外侨民的社会保护愈益引起祖籍国的高度关注。社会保护内容主要包括失业、养老金、医疗健康、家庭福利、经济救助五大领域。法、意、罗三国的侨民社会保护虽各有特点,但在国家战略上都非常重视侨民价值,构建有广泛而强大的侨民基础设施。它们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协助侨民获得社会保护、整合民间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多边与双边社会保护协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中国海外侨胞的社会保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保护已然成为国内遗产保护的焦点和社会热点,大量资金和社会力量投入到传统村落保护中。尽管投入到村落遗产保护的项目理念和目标良好,却往往遭遇实施困难或实施结果达不到预期的窘境。传统村落保护的实践表明,有必要关注外部保护项目与村落社区的衔接桥梁——社区规划师角色并探讨其角色建构,从该层面寻求有效利用稀缺保护资源,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玉林市的经验表明,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是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人员不足的好办法,也是国家保护为主政策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物工作自身规律的文物保护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1960年代开始,面对城市化过程中地方社会没落的境遇,日本与台湾地区开始了至今仍在持续的社区营造。社区营造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这一经验对于中国大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在于: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充分激发地方民众的创造性;充分发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尊重地方现有的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建设能够维系居民认同、具有历史感的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需要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植根于地方社会自身的内生活力,如此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良性发展,非遗才具有可持续生存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问题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的失调,即社会上表现出某种不平衡、不稳定、不和谐的状态=任何社会问题的存在,一般都要以一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必须经历一个由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或者是深受困扰,对问题事实不断进行社会构建的过程,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