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临终未留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文书侍从(如秦孝仪)做任何书面遗嘱。他逝世后由台湾官方写了《总统蒋公遗嘱》,1975年4月6日刊载于台北《中央日报》。2007年12月,台湾记者访问曾长期服侍蒋介石与蒋经国的"两蒋贴身卫士"翁元。翁元说:蒋  相似文献   

2.
一、蒋介石油尽灯枯遗恨台岛 危在旦夕 进入70年代后,80多岁的蒋介石已风烛残年,身体每况愈下。 1972年3月,蒋介石以87岁高龄“当选”为“行宪”以来的第五任“总统”。蒋这时的身体已是虚弱不堪,站立不稳。在5月20日“总统”就职典礼上,为了不出洋相,侍从官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在“总统府”大客厅里摆上一张大沙发,让蒋和夫人宋美龄站在沙发前。这样,让沙发给蒋的身体以倚靠。即使是蒋支撑不住,站立不稳,也不致跌倒在地。  相似文献   

3.
从蒋经国去世的第二年1989年夏季以来,蒋孝严和奉化溪口就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夏天,他和孪生弟孝慈委托台湾《联合报》记者周玉蔻和摄影师刘芳枝到溪口征询蒋氏族人对他们认祖归宗的意见,这可谓“投石问路”。时隔12年即2000年,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之后,他第一次踏上了溪口的土地,与族人联谊,向祖宗叩头,这可谓“初进蒋门”。再过三年即2003年,在身份证上的父母名字改为蒋经国和章亚若之后,再次来到溪口,正式向祖宗报到,这可谓“登堂入室”。这次,2005年4月7日第三次到溪口,以“蒋孝严”之名祭告祖先,可谓“完满结局”。蒋孝严先生为什么…  相似文献   

4.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陈嘉庚始终拥护蒋介石把持的南京政府,1936年蒋50岁生日时,南京政府请陈发动华侨捐款购买1架飞机祝寿。陈发动华侨捐款130多万元,可购飞机10架。抗战期间,陈领导华侨组织努力筹赈,募捐巨款数亿,以巨大财力支撑祖国的抗日战争,然而当他应邀回国考察和慰问了重庆与延安等地之后,却由拥蒋转变到坚决反蒋,进而成为中共的支持者。陈、蒋决裂内情,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川康整军会议,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着深刻的原因。它本是蒋介石在"两广事变"之后,进一步削略地方军阀势力和加强控制四川的一次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但由于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与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政权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尖锐矛盾,以及后来的全面抗战的爆发,蒋的计划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整军会议之后,四川军阀刘湘集团的势力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这不仅加剧了刘、蒋业已存在的矛盾,而且引起了蒋对刘的进一步忌恨,这也可能是后来,蒋介石乘刘湘在汉口生病之机派人置他于死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9月2日的上海,秋高气爽,阳光洒满了愚园路1136弄31号偌大的公馆。公馆的主人王伯群正坐在书房批阅公文。这时,朋友何家成引来一位陌生的客人。一番寒暄之后,客人自报家门,谦称叫侯念言,系蒋百里先生之亲信。他说,蒋百里先生不久前被蒋介石授予中央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为履行职责,正在紧密联络各方,最近与汪精卫多有接洽。侯念言开门见山地表示,此次登门拜访,是代表蒋百里先生特来寻求与王伯群先生合作。  相似文献   

7.
上大学时,西班牙小伙马里亚诺·拉霍伊立志做一名政治家。24岁,他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产权注册师;26岁,他当选市政议员,步入政坛……当一切都顺风顺水时,拉霍伊却在一场车祸中受了伤。几个月后,身体虽然康复,下巴却留下了难看的疤痕。他担心因此遭取笑,于是成天用胶布粘裹着不敢见人。他还接受了修复手术,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在蒋介石众多盟兄弟中,有一位著名的会党领袖,被人称为“浙东好汉”,他的名字叫竺绍康。辛亥革命前,竺绍康曾追随徐锡麟、秋瑾、陈其美等人,积极参加反清革命。1910年,竺绍康在上海病逝之后,蒋介石又与其子竺鸣涛过从甚密。蒋氏发迹后,竺鸣涛也得到了蒋的包庇和重用,成为其亲信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金以林 《民国档案》2007,8(1):117-125
自1927年宁汉分裂到1931年宁粤对峙的数年间,国民党内爆发了数次反蒋战争,陈铭枢都以自身实力鼎力拥护蒋介石,成为非蒋嫡系的地方实力派中独一无二的挺蒋劲旅。特别是在宁粤对峙期间,国民党内粤籍领袖几乎全部投入反蒋阵营,唯有陈铭枢率领的这支以粤人为主的第十九路军,公开支持蒋介石,助蒋稳定权力,立下汗马功劳。以往对陈铭枢的研究多集中在福建事变的反蒋活动,而缺少对此前陈氏政治活动的探讨,即使在他个人回忆录中对此也语焉不详。本文主要依靠档案文献,力图重现此段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0.
不比不知道     
牧惠 《文史天地》2003,(8):44-46
曾在《随笔》上读到过绿原同志的一篇文章中谈到,他曾被蒋政府分配到中美合作所工作。得知此事后,在胡风等人的帮助下,他逃跑到一个地方教书,根本没有去中美合作所报到。十年之后,胡风“反革命”案发,绿原当年因此事向胡风求助的信,被加以删节后,成了他当过“美蒋特务”的“罪证”。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一位当过国民党大特务的人,居然出面证明绿原“确是中美合作所的人”。其实,当时绿原并不叫绿原而是另一个名字。我这番转述可能不够准确;但是,这段文字给我的印象极深。绿原虽经公安部门查实他根本没有进过中美合作所,连一天译员也没当过,…  相似文献   

11.
1975年的秋天,台北阳明山中国文化大学,18岁新生王伟忠提前一天报到,没宿舍住,只好在校园里打地铺。看着山下缤纷的夜景,他许了一个心愿:“有朝一日,要让这万家灯火通通认识我!”  相似文献   

12.
舒彩 《福建旅游》2005,(8):33-33
台湾阳明山公园是以大屯山、七星山火山群为主体的公园。在不同的季节里,阳明山公园能呈现不同的风情。春季是阳明山传统的赏花季节,满山之杜鹃和绯塞樱缤纷绽放,将阳明山点缀成万紫千红的花海.格外亮丽动人;夏季来临把阳明山的花花世界逐渐转换为生机盎然的青翠山谷,林木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3.
清代嘉道年间的蒋湘南是回族历史上第一位修志者,也是中国方志史上重要的方志学家。纂修方志是蒋湘南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在蒋湘南看来,方志具有地理和历史两大属性,前者要求方志重视地图,后者要求方志具有史法史例。在两大属性认知基础上,蒋湘南提出“图经”与“史法”的方志观,给清代的方志学注入新的思想力量,也是继章学诚之后中国方志学的一大发展。蒋湘南以该方志观为指导纂修的方志也成为清代志书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9日,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在中共地下党和各民主党派和全省人民的支持下,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毅然在蒋嫡系军队的包围中宣布反蒋起义。接着,他指挥保安部队击败了蒋嫡系部队的围攻,迎来了解放军,昆明得以解放。  相似文献   

15.
1924年,陕西米脂人杜聿明与陕籍青年阎揆要、关麟征等11人,千里迢迢奔赴广州,经陕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同年12月,杜聿明从军校毕业,开始了他20多年的军事生涯。 1927年“四·一二”反共事变之后,宁汉对立,杜聿明在武汉因为拥蒋被关押,他冒死扮成商人逃到南京,投奔蒋介石,从此逐渐得到蒋的信任。1929年,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被委任为该师中校营长。1930年冬,教导二师改为陆军第四师,徐庭瑶任师长,杜聿明任第二十四团团长。徐庭瑶见多数团队都松松垮垮,只有杜聿明  相似文献   

16.
张磊 《文史月刊》2008,(3):7-10
蒋百里,名方震,晚号澹宁,笔名飞生、余一。浙江海宁人,光绪八年(1882年)农历九月初二出生。蒋百里13岁时父亲亡故,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庭生活困苦。其时蒋百里的叔父蒋世一延请老秀才倪勤叔给自己的孩子授业。喜欢读书的蒋百里经常溜到书房里去听讲,倪勤叔见他聪慧,顿生爱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分文不收,从此蒋百里从倪勤叔读书,学习诗文。1898年,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  相似文献   

17.
<正>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余姚(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31岁时,在家乡会稽山明阳洞中筑室,转眼理学,故人称“阳明先生”,“阳明”从此成了王守仁的别号,他也自称为“阳明山人”,故后人多惯称其号。王阳明27岁中进士,授刑部主事,转兵部主事,因反对宦官刘谨被贬为贵州龙场(今贵州省  相似文献   

18.
1928─1931年的胡汉民席富群胡汉民继1927年与蒋介石合作进行反共清党之后,1928-1931再次与蒋联手。其间,胡汉民以其在党内的特殊地位,主持党政,对各地方实力派的反蒋活动口诛笔伐,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使国民党中央政权的统治合法化。但由于胡汉...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语文老师蒋老师虽然是教语文的,但是他能歌善舞,是众多同学心目中的"偶像"。记得每次写作业的时候,补充习题上总有一首歌的歌词,会被作为阅读练习。就当蒋老师在讲评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约而同地让蒋老师唱这首歌。蒋老师第一次歌唱是一首关于保卫边疆的"催眠曲"。当时的他在学校还没什么"名气",只是我们班的同学发现了他在这方面的才能。蒋老师用一首歌使他一"夜"成名。当时他在给我们上《七律·长征》这一课。"……这个《七律·长征》被后人改成了  相似文献   

20.
1939年,最后一支出川抗日的川军部队——第八十八军也雄赳赳地奔向抗日前线,这支部队的军长便是川军中颇有名气的范绍曾,也是电视连续剧《哈儿司令》的原型人物。范绍曾,字海廷,外号“范哈儿”,四川大竹人,他长得肥头大耳,憨态可掬,整天眯着个眼,显得傻呼呼的。他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被招安后,当了个师长,1927年随杨森投了北伐军。在四川军阀混战中,他又投靠蒋介石,得到蒋的青睐和器重。武汉失陷后,蒋给他一个军的番号,委任其为八十八军军长,令其出川抗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