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文华记功碑”碑题为“(剿)平北三大功记”,因歌颂的碑主乃时任广西巡抚的吴文华,故当地乡贤俗称其为“吴文华记功碑”。 一 2012年12月,福建省连江县吴文华文化研究会组织三位同志前往广西、广东搜集曾任过两广总督的连江籍明代贤宦吴文华史料,在广西柳州市方志办刘汉忠先生指点下,我们在《广西通志》(清雍正七年编纂)卷十“艺文”、《柳州府志》卷三十二“艺文”及张羽中著的《鹤楼集》中查阅到这篇碑记。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博物馆“泉州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陈列一块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欧阳将军忠节祠记”碑.碑文记载一位不为人知的明代抗倭英雄欧阳深及其英雄事迹。该碑系石灰岩,通高2米.宽0.95米,厚0.1米。  相似文献   

3.
王拯卒年考     
刘汉忠 《广西文史》2005,(3):110-113
王拯,清广西马平(今广西柳州市)人,原名锡振,以服膺包拯而改名,字少鹤,亦作少和,一字定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官至通政使。在清代坛中,王拯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散为清代后期桐城派古“岭西五家”之一;诗作意深而词粹,《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评为兼有“苏(轼)、黄(庭坚)二家之长”;  相似文献   

4.
1995年10月,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白沙村村委在编纂《白沙村志》时,发现崔继泽墓表碑。该碑为袁世凯撰文并亲笔手书。立碑时间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经调查,此碑原立于巩义市北白沙村崔氏祠堂,后被毁为两段,上段因作它用凿有四孔,下段湮没地下。墓表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额已佚。碑座束腰,高0.35米、宽0.79米、厚0.43米。碑身高1.5米、宽0.75米、厚0.43米。碑座、碑身均为石灰岩质。碑文楷书,18行,每行42字,边饰卷草纹。 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并做过83天“洪宪”皇帝的…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笔者同梓潼县副县长孙滔、梓潼政协文史委赵荣先、仇昌仲等在天字山近山顶处发现“魏公寺碑”。该地,密林掩盖之下有40平方米的石砌围墙,石墙上半截早已倒塌,尚存8公寸左右高的石墙基础。“魏公寺碑”在石墙中央,碑高2.2米(不算碑基),宽0.75米,厚0.1米,碑盖与刻字的碑身是整体,碑顶呈弧形,碑盖部分正面是精雕的二龙戏珠,碑盖背面是林中奔鹿。碑的周围的石围墙内,乱石堆集,扫开泥土和枝桠,发现有石雕人像、(有佛象)石香炉、黄色筒瓦、石碉圆柱等,但多断折倒伏。此碑是大清乾隆四十九年岁次…  相似文献   

6.
贡院石碑     
贡院石碑,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街上(现已搬到下坝乡喇平村下院村民组)。碑高1.2米,宽0.8米,厚o.12米,青石。建于清道光8年(1829年)农历十二月初四日,距今已有180余个春秋。碑眉为“万民沾恩”,碑文为小楷,阴刻,共1040字,多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书写。因置于贡院大门内侧,未受风雨侵袭,字迹清晰可见,无标点符号。全文如下(文中标点符号系笔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五礼记碑修复工程设计与施工(上)辛桂未五礼记碑,俗称五礼碑,因碑文所刻系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所作《五礼新议》①,故又称"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据对修复后的石碑实测,石碑通高(自石龟呋底面至碑额顶部)12.34米,宽3.04米,厚...  相似文献   

8.
一简述绛州碧落碑现存于新绛县博物馆(原龙兴寺址,唐初称碧落观),1992年建碑亭予以保护。碑为青石质,通高2.55米,宽1.03米,厚0.21米。碑身长方形,高2.25米,底座0.30米。碑阳篆刻630字,共21行;碑阴上段刻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从“拉萨痘碑”看驻藏大臣的历史作用扎西次仁发表在《西藏民俗》2001年第二期上的文章研究了“拉萨痘碑”。文章说,“拉萨痘碑”位于大昭寺正门前, 为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钦命总理西藏事务大臣和琳竖立,碑高3.3米,宽1.2米,碑额刻有二龙,身尾相绞,龙头相对,含珠嬉戏,极其生动,碑身竖刻汉字。立碑缘由是和琳在任期间,西藏发生空前的天花病(出痘疹)传染极广,死亡人数众多,尤其在拉萨地区,人们并不知道此病能够治愈,对此极其恐惧,并按照当地的风俗,凡是有染痘疹者,皆驱至旷野岩洞或山溪水边,任其风…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上旬,靖江09号地块平整场地时,在原孔庙的地下,露出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碑。此碑材质坚硬。非一般石碑可比,重约8-10吨,碑体连基座高4.4米,宽1.68米,厚0.4米,碑面满汉双文,分左右排列,其文字埋前已被糯米汁拌灰浆涂平。此碑露出地面后。因无人问津,被重型机械压碎、砸断、分离成四块。从依稀露出的部分汉文内容看,是清雍正二年(1724年),  相似文献   

11.
明孝陵是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康熙御碑位于碑殿正中,碑高3.85米,宽1.42米;龟趺长2.69米,宽1.64米,高1.06米。碑上竖刻“治隆唐宋”4个大字,每个字径69厘米,碑正面右上方镌刻“康熙岁次己卯四月望日敬上”12字。  相似文献   

12.
武当山白庙敕谕碑与武当官山徐耀进1989年5月,武当山文物保管所在进行全山古建筑保护规划时,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白庙村发现一通明代敕谕碑。其中版高1.59米.宽0.84米,厚0.11米。题额“敕谕”正书,碑文共15行,每行3O字。嘉靖二十六年(1547...  相似文献   

13.
广西历代状元,不但近人新添的文状元裴说、毛自知,武状元李,需考辨清楚,就是原先较无异议的八位文状元,有些问题还待推敲,以力求准确。史载“长沙王世则”考释北宋状元王世则,明《嘉靖)广西通志)(黄佐纂),以及天顺五年(1461)成书的(大明一统志),均云:“广西永福人。”清代广西的史志,康熙时的(粤西文载)、《嘉庆)广酉通志)、《道光)永福县志)(光绪重修本),都依此不变。其“世居(永福)城内”的家世,记之颇详,遗迹传说亦多。祖宅叫王家巷,后为县衙所在地;故居原址,后改建县学宫,立有“状元故里”碑;其祖…  相似文献   

14.
“国殇”为国牺牲也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陈列室里,陈列着一块刻有“国殇”二字的石碑,它用普通的江南麻石雕琢而成。碑通高1.12米,碑身高约0.72米,宽约0.4米,厚约0.19米。碑额上端正中刻着红“十”字标志。碑心隶书“国殇”二个大字,为国民党元老程潜所书。两侧分别刻有“中华民国”、“元年增筑”题款。这块“国殇”碑曾作铺路石铺在汉阳凤凰山的山道上。1991年10月,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的退休干部黎柳西先生发现了它。经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联系,该馆作为珍贵文物予以收藏并陈列。这块石碑记录了辛亥革命阳夏战争的…  相似文献   

15.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现存甘肃省武威市博物馆(文庙)石刻陈列室内,仅存碑首和中段。碑首刻蟠螭,残高1.3米,宽1.8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正面为汉文,36行,行残存41字;背面为回鹘文。立碑时间为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碑文由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元代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康里崾暖奉敕书,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延篆额。碑文内容是研究回鹘史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鹤湖新居是深港地区最大的客家围屋之一,是同时具有广府围和客家围特点的特大型客家居民建筑。它位于深圳市龙岗镇罗瑞合村,原属归善县(今惠阳),始建于乾隆中期,落成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其创建者罗瑞凤于乾隆二十二年(1758)从广东兴宁迁居此处,初为小商贩,后发迹致富,遂始建此围,历罗氏三代之努力始成。鹤湖新居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内围为方形,外围呈梯形。前宽166米,后宽122米,进深10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48万平方米,包括围前的禾坪、月池等共占地约2.5万平方米。鹤湖新居的内围是标准的三堂四横式五凤楼…  相似文献   

17.
《羊城今古》2005,(4):49-52
《番禺县杨村士民颂德碑》在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高氏大宗祠内。立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碑质花岗石,高1.75米.宽0.87米,碑首呈弧形,篆书题颧.镌刻工良。文中记载:明崇桢初年,钟国让、钟国相、钟国宰三兄弟纠合李三觉等扰掠番禺县杨村(今花都区北兴镇杨二村)等乡。乡绅高林盛、高广率村民配合官军护卫乡里,击溃匪盗。崇桢四年畅村士民倡立此碑以纪其事。碑中特别颂扬了当政者关心民瘼,能急民之所急。  相似文献   

18.
梵净山兼有黄山之奇,峨嵋之秀。然而,‘包不仅有着满族的自然风光,而且,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历史古迹,碑文便是其中的一种。梵净山的碑文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禁止碑;二是功德碑;三是记事碑;四是墓碑。现按类分述于下。一、禁止碑。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梵净山禁砍山林碑”。碑共两块,竖立在梵净山金顶附近滴水岩,高1米,宽0.5米;分别刊刻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十二月护理贵州巡抚磷庆、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李文耕署名的通告。磷碑在左,李碑在右;映碑已断为三截,但仍可拼合辨读;李碑仍完好…  相似文献   

19.
1987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初八),《侵华日军天镇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在天镇县洋河生态公园内重建落成。纪念碑矗立在八级台阶高的碑座上,碑长10米,高5米,厚0.6米;碑面通体用黑色大理石方砖砌成,平整稳重。碑的正面刻有《侵华日军天镇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几个金色大字,背后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16个金色魏体大字。新碑的四周,围绕着1946年建的《八·八惨案蒙难同胞纪念塔》的4块青石大碑,在300多棵苍松翠柏和郁郁葱葱的杨柳树的簇拥下,显得格外幽静,格外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万年寺前“第一山”碑,其书笔力圆润、雄健、清新、流畅,近年已成名山胜迹为人瞩目。万年寺“第一山”碑通高2.53米,宽0.95米,左角残缺,损年号,余皆完整。碑面镌刻“第一山”三字,字径约0.66米,署名米芾书。(附图)今有不少游人据书家生卒年代误为米芾亲笔书刻之宋碑。其实,碑面前后题记自有说明,现将志文钞录于后,以供雅赏者自断,志文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