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又字朴存,湖南湘阴人,早年自号“湖上农人”,道光举人。咸丰十年(1860)率湘军赴江西、皖南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闽浙总督。同治四年(1865)节制赣、粤、闽三省军务,镇压太平军。同治五年(1866)调任陕甘总督,次年镇压回民起义和捻军,  相似文献   

2.
清代的番禺茭塘司冈尾社十八乡:石子头(石楼古称)、赤山东、赤岗、大岭、岳溪、官桥、上下山门、西山、潭山红石祠、潭山白石祠、乌石冈、明经左里、明经右里、仙岭、草堂、方头(疑为草堂的芳山)、灵山(凌边古称)、苏坑(眉山古称)等乡,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洪圣,  相似文献   

3.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的农讲所旧址,其前身为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1370)的番禺学宫(又称番禺县学、番禺儒学)。该学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番禺县学和祭祀孔子及先贤名儒的孔庙,在岭南文化史占据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有关番禺学宫的史料缺乏较完整的梳理,本文试图就广州地方志相关记载,对番禺学宫建筑的历史沿革与变迁作一初步,  相似文献   

4.
古应芬(1873—1931年)字湘芹,亦作勃勤、湘勤,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生于广东番禺,民国二十年(1931)十月二十八日,卒于广东。  相似文献   

5.
1968年逝世的番禺人邬庆时 ,在民国时期研究地方志数10年 ,编纂过9部县志 ,出版了方志专著 ,对方志理论有所建树 ,解放后曾编纂两广少数民族史料 ,居住于广州文明路 ,与梁方仲、冼玉清等学者、诗人有往来。但是 ,查新编的《番禺县人物志》、《番禺县志(人物部分)》、《广州市志·人物志》均未见收入。为此 ,笔者请曾与邬氏有交往的广州诗人、现隐居番禺的区友云先生寻找邬氏的资料 ,十分感谢他写了一些所知情况 ,并手抄邬庆时之子祥光、孙敏穗所撰的《邬庆时生平记述》寄来(原载1987年10月《番禺文史资料》 ,笔者未作核对)…  相似文献   

6.
又是梅花斗雪时——重游史公祠○陈德舜在扬州参加一个会议期间,我又一次参观了民族英雄史可法纪念馆。八年前我曾去过,这次重游,感触更甚。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南明大臣,抗清名将。顺治二年(1641年),清兵...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最高神是“三清”尊神,即掌管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又称天宝君)、掌管禹馀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掌管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  相似文献   

8.
潘名江(字瑶台、号鼎荣、叶荣,清末举人,今天河区珠村人) 封授:清授荣禄大夫武功将军从一品(珠村鹤呜山墓记) 官品位:前清国学生诰封二品顶带奉政大夫 民国历任:番禺治安分局牍员、鹿步西区团保局局员、番禺选举县长调查员。(珠村北帝庙碑记)  相似文献   

9.
正清代中晚期,在佛山古镇,由顺德迁居而来的梁氏,因商而富,于松风里一带,置地建屋,迅速繁衍壮大,同时好读业儒之风浓厚,人才辈出,涌现出了梁蔼如、梁九图、梁九章、梁九华等一批文化名人。他们各筑园林斋轩,与远近士林雅士悠游唱和,盛极一时,后连聚一起称为梁园,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相似文献   

10.
《神州民俗》2006,(4):48-50
潘治、字华庭、号达易、法号“曾觉”(1882-1949)。 1882年农历3月25日,生于番禺鹿步司朱紫乡(现广州市天河区珠村) 1900年,考入黄埔水师学堂学习驾驶,第八期学员,与杨树庄(后为海军总司令)等十四人为同学(14人中出了两个海军总司令)。  相似文献   

11.
葛金根 《收藏家》2010,(9):46-52
嘉兴博物馆藏《寐叟赤椟册》,乃20世纪60年代干嘉兴古旧书店所得。该册内收六通信札,托裱折迭成册,册页纵33.2厘米、横22厘米,用硬纸板包花缎夹护,题签“寐叟赤椟”,署“樊粼壬寅夏日”。寐叟即沈曾植(1850—1922年),字子培,号乙鑫,  相似文献   

12.
汉番禺城故址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经济都会番禺城故址所在历来多有争议,本文通过细致的考证分析,否定了今广州旧城区说这一学术界的主流观点以及番禺沙湾说、顺德简岸说等异说,并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名遗存、地貌状况、汉墓葬点分布、历史水道交通条件、历史城市生态环境等多重证据,认为秦及南越国时期的番禺城在今广州旧城区,但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则将南海郡治与番禺县治并置于旧番禺城之南,并考订两汉新番禺城的具体方位当在今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北一带,论文相应还探讨了东汉末年番禺县城迁回旧址的时间、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公祠位于太原市北城区东缉虎营街东段路北,即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委员会院内。是1917至1918年(民国六至七年)间为纪念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爱国主义者傅山(1607—1684年)专门营建的一处规制宏敞、格局新颖的园林式祠堂。沿祠园西边约二十多间碑廊内陈列过许多古代石刻。七十年来,虽经旧时代的不断摧残和建国后兴建等原因,这里已见不到石刻,人们  相似文献   

14.
董文涣(1833—1877),字尧章,号研樵、研秋,岘嶕山房、藐姑射山房为其室名,山西洪洞杜戍永乐堡(今东堡)人。咸丰六年 (1856)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检讨,文宗显皇帝实录馆协修、总纂,巩秦阶兵备道等职,是晚清书法家、诗人和外交活动家。 董文涣在咸丰、同治年间,居北京菜市口米市胡同兵马司后街16号(现为后兵马司街31号大杂院,旧宅遗迹尚存),曾与朝鲜赴北京使臣交往甚密,仅他所著《岘嶕山房日记》与《岘嶕山房诗集》中出现的朝鲜人名即达93人,并保存了朝鲜使臣诗144首,与朝鲜使臣交往史料12万字,其所存著作,从史料、民俗、外交、医药、古文字诸方面来分析皆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画大师张大千与广东有特殊的情缘,只因在广东甚短,并且鲜有记载,许多人都不知道张大千“原籍广东番禺”。 据1971年香港出版《当代中国画人名录》(林建同等编著)介绍张大千“原籍广东番禺”,林乃张大千的学生,此书又经张大千过目,可见此说乃张大千特意安排。此书还介绍了张大千的二哥张善抒(后改名“善子”),但却没有“原籍广东”之说了。这种“因人而异”,并非疏忽吧。  相似文献   

16.
番禺“自梳”始于何时已难确考。乾隆《番禺县志》载:“国朝百年来,番禺一邑,其所称贞女者,志不绝书。而其甚者,相约不嫁,联袂而死。”据此推断,“自梳”至少开始于清初。清代至民国则颇流行。清人张心泰《粤游小志》云:“此风起自顺德村落,后传染至番禺、沙茭一带,效之更甚。”光绪、宣统年间,番禺南村人口多达数千人,一年之中,“女子之出嫁者不过数人”,1909年“甚至无一人出嫁”,形成有人无出的畸形状态,自梳风气之浓,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17.
一、张冠李戴的<鸣野山房书目> 1958年1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潘景郑校订的<鸣野山房书目>,但印行后不久,发现该书存在差错,同年6月,出版社以油印和铅印方式,先后两次补印了一份"关于鸣野山房书目的说明"[1],文云:  相似文献   

18.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新疆“站赤”研究田卫疆“站赤”(蒙古语jamuci的音译),《元典章》谓之“驿站”,是”驿传”的蒙古语译。驿传作为一种制度推行始于元朝建立以前的蒙古时期。元朝建立后,驿传制度进一步发展。据至顺二年(1331年)成书的《经世大典》记载,元朝建立后,...  相似文献   

19.
南汉主刘龚(初名岩)于五代后梁贞明三年登帝位于番禺,国号大越,改元乾亨,以广州为兴王府。事见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后梁纪五:  相似文献   

20.
戴燿(1542-1628),字德辉,别号凤岐,福建长泰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初任新建(今属江西南昌市)知县,万历元年(1573)任户部主事,不久,转任户部郎中.后外调豫章州牧.八年,提任副蜀宪,继任江西参政、云南按察使.二十年任陕西布政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