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1934年开始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北京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全国人大常委等职。她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小说在读者中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影响深广,曾由作者改编为电影剧本,拍成同名电影上映。杨沫的作品还有中篇小说《苇塘纪事》,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自白——我的日记》,以及《杨沫文集》等。  相似文献   

2.
孟红 《文史春秋》2008,(2):11-19
《青春之歌》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是现代著名女作家杨沫的一部成名作。它主要讲述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中国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影响和领导下,逐步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并不断改造思想、茁壮成长为立场坚定、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它以独特的视角、以一个特殊群体为描述对象而绘出一幅革命斗争风云的精彩画卷。  相似文献   

3.
催嵬 《神州》2007,(12)
《青春之歌》影片形象的产生以及创作的想象和构思,并不是从我接到文学剧本才开始的。小说在报刊上连载的时候,许多人物和情节的描绘,已经引起了我的兴趣,引起了我把小说搬上银幕的设想。1958年,小说单行本出版以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在广大的知识青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一年最末的一个季度,许多同志提议由原作者杨沫同志将《青春之歌》改编成电影剧本,由我和陈怀皑同志担任导演。那时候,我正在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突击《老兵新傅》的后期工作,我  相似文献   

4.
在杨沫同志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第42章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夜半更深,一位老人为了掩护爱国学生许宁躲过宪兵的搜捕,毅然决定把这个学生藏进他女儿的被窝。在宪兵明晃晃的刺刀面前,这位老人和他年仅十七八岁的姑娘,甘冒坐牢的危险,毫不动摇,保护了爱国学生。有的同志一定会以为这是个虚构的情节。实际上,这是个真实的故事,而且是我亲身经历的。想起这件事,我总会以无限敬仰的心情,怀念那位老人和那位姑娘。  相似文献   

5.
宋广珍 《文史精华》2001,(11):63-64
《文史精华》编辑部负责同志: 拜读了贵部刊登在2000年第3期《文史精华》第4页上的《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的文章后,发现与我会20年前发表在《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1期第46页上的《和平解放西藏日记摘抄》的史料有惊人的相似。经查对,贵刊一字不差地全文刊载了乐于泓同志的《日记摘抄》,只不过注释者作了一些夹注而已、乐于泓的《日记摘抄》是一篇在时间上很紧凑的长篇纪事文章,遗憾的是,注释者忘记了将我会连载在《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6期。第8期、第9期上的日记的第二、第三、第四部分一并提供给你们,这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和杨沫两个单身老人,由双方都很信任的挚友介绍,于1989年5月初相识,彼此印象颇佳。首次见面她就送给了我几本她的著作,并嘱先看《自白—我的日记》。我用了一昼夜突击看完了这部几百页的日记,准备见面时好有话可  相似文献   

7.
总编点评 《福羊之歌》是乔生华和祁正贤先生经过多方艰辛劳作,从飞速流失的岁月中抢夺下来的一首土族叙事长歌,也是继《祁家延西》、《太平歌》、《拉仁布与琪门索》等叙事长歌之后,在土族文化园中新增的一束瑰丽的文学奇葩。《福羊之歌》以激情饱满的颂词,赞扬了羊的每个部位以及它生命诞生的过程;通篇歌调一问一答,环环紧扣,充满了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本中     
从小学到现在,一天天地长大,日记本换了一本又一本,日记中所载的事也换了一轮又轮,但换不去的是日记中的情……翻开我的日记本——我听见我的生命之鸟、希望之鸟正站在梦的枝头,亮开它的嗓子,唱着一支又一支我听不懂的歌,但却是使我奋发向上的歌。  相似文献   

9.
李永刚 《丝绸之路》2014,(18):51-52
本文从创作意愿、人物设计、以歌抒情等方面入手,对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主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千古一叹的由来和深意。  相似文献   

10.
黄际遇(1885-1945),字任初,号愁庵,广东澄海人。早年就读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留学日本、美国,先后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开封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担任过系主任、教务长、文理学院院长、校长秘书等职。翻译有《高等微积分》、《近代代数》、《几何学》、《代数学》等著作;著有《论一》、《班书学说》、《潮州八音误读表说》等书;还写下《万年山中日记》、《不其山馆日记》、《因树山馆日记》、《山林之牢》等40余册日记,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汉代“盛唐”地望 ,古今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南郡 ,与汉代枞阳相隔甚远 ;一说在汉庐江郡 ,在枞阳附近。自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中期以还 ,后一说渐渐占据了上风 ,主导着地域区划的命名。与之相应的“盛唐枞阳之歌”也被视为一首歌诗的篇名。但从最早有关盛唐的论说、《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和行文方式以及后世盛唐在汉庐江说的立论根基等方面综合考察 ,汉代盛唐在南郡之说比较正确合理 ,而在庐江之说难以成立 ,“盛唐枞阳之歌”应是《盛唐之歌》与《枞阳之歌》的合称。  相似文献   

12.
袁昶之《乱中日记残稿》,是义和团历史研究中被广泛引用的重要文献。该日记原件迄今未见传世。最早的刊本系袁允(?)等编撰的《太常袁公行略》,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印本。尔后,翦伯赞、杨洛安等先生,又将此日记辑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一册(1951年3月神州国光社版),流行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3.
《南游日记》是郑观应于一八八四年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战争中,到南洋一带进行抗法活动时所写。过去我只在《盛世危言后编》卷十五中看到《南游日记序》,没有见过《日记》。前几年得海外学者之助,获得了《南游日记》原稿影印本。这本日记已收入我所编的即将出版问世的《郑观应集》上册。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歌谣》是朱自清先生的一部学术著作。1928年暑假期间,朱自清编就了散文集《背影》,并于7月31日写作了《背影》的序言后,正式开始考虑如何编写下学期开设的"歌谣"课的讲义。据浦江清在《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增补本)里记载:1928年9月1日,他"至佩弦处闲谈。佩弦方治歌谣学,向  相似文献   

15.
正《抗战日记》是冯毅之所作的一部日记,时间跨度为1940年—1943年。冯毅之是山东省益都县长秋村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他先后担任八路军四支队营长、益都县县长兼县大队队长等职务,这部日记记载了1940—1943年期间,冯毅之经历的艰苦的革命斗争及所见  相似文献   

16.
私情歌谣与《吴歌乙集》风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28年夏,钟敬文先生因为经手付印《吴歌乙集》而被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辞退,理由是该歌集中有“秽亵歌谣”。这一事件,使声势迅猛的中山大学民俗学运动遭受重创,也是中国民俗学运动史上令人关注的事件,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只知有其事而未能悉其详。作者从顾潮女士处获顾颉刚先生未公开之日记,参照中山大学校史资料及相关文献,通过访问钟敬文先生,力求翔实地复述这段历史,并就《吴歌乙集》中的私情歌及其相关背景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7.
董国和 《炎黄春秋》2013,(11):84-85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的《红尘冷眼》,是著名民主人士宋云彬的一部日记。这部日记共分十一个不同时期,《无愧室日记》从1960年2月记至1962年12月,前两年正是“困难时期”。但他所记述的宴会之频、酒肉之丰,尤其是出访中的款待之盛,真可称为“蝗虫”之行。“蝗虫”语出陈四益的《臆说前辈》,他在回忆朱东润时说:  相似文献   

18.
曾参加侵华战争的原日本兵泽昌利根据自己的日记、笔记撰写了《留给子孙们》的长篇回忆录,由鞠佟生、田酉如以《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为名译成中文,《山西文史资料》第119辑发表了其中的“前言”、“中国战场的回忆”、“到华北战场去”、“太行山的战斗”、“难熬的战地生活”、“亟盼回国”、“附记:同《魔鬼的饱餐》有关的事”、“后记”等章节,记述了八路军与日军在太行山作战的一些具体情况和日军罪行,也反映了作者对战争侵略性质的批判认识。《山西文史资料》发表《一个侵华日军的日记和回忆》节译  相似文献   

19.
畲族人民世代口头流传下来的《高皇歌》,是一篇反映畲族起源、迁徙、婚姻、经济生活等方面内容的长篇叙事歌,在畲族群众中流传最悠久、广泛,且被畲族人民誉为“创世史诗”(或称“祖歌”)。它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民族史涛,是研究畲族历史十分珍贵的资料。由于畲族是一个长期迁徙的民族,加之历经世代手抄相传,因此各地流传的《高皇歌》内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0.
长歌是结构长大的抒情叙事歌谣。主要包括两类。其一为“长杂歌”;有一定故事情节,题材多来源于说唱,一般由专业歌手演唱。如《小春香歌》、《执杖歌》、《游山歌》、《楚汉歌》、《孔明歌》等;其二为“短歌”。“短”是相对而言。“短歌”比普通歌谣长,比“板味哩”的(一种说唱艺术)短,常用作“板味哩”的“序唱”.以渲染气氛,又称为“虚头歌”,多赞美自然风光及自然与人生关系。如:《竹杖芒鞋》、《万古江山》、《湖南歌》等。“长歌”是抒情、叙事相结合的民谣形式,是处于歌曲、说唱之间的中间状态、过渡形式。其中的“长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