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大力发展生产力 ,既着眼于国民的物质文化需要 ,又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从根本上保证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当代中国国民素质发展大致经历了更新与发展 ( 1 94 9~ 1 96 5年 )、停滞与徘徊 ( 1 96 6~ 1 976年 )、调整与提高 ( 1 976年至今 )三个不同的阶段 ,并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其演变形态具有如下特征 :国民素质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运动 ;国民素质每次大的发展都取决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 ;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中国加入WTO后 ,必须树立以国民素质为本的发展观 ,构建新的国民素质结构体系 ,使国民素质具有超前性 ,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蔡克文 《攀登》2023,(2):26-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提升国民素质的问题给予了持续高度关注,进行了全面深入思考,发表了大量深刻论述,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极大促进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快速提升。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对“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高度重视提升国民素质,其深刻的逻辑动因主要在于,提升国民素质是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胜利,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及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国民素质教育现状,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应与社会紧密结合,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服务水平,适应社会的需求,承担起提高国民素质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李健 《神州》2012,(23):56-57
宗教与科学历来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对矛盾的事物,它们彼此存在着深刻的相互的影响。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立由来已久,两者的论战经过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宗教和科学可以说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历史的未来如何取决于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见,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在当今这个科学的时代,我们新时代的公民还应把高科技用于宣教之中,走"科学兴教"之路,让宗教与科学更完美地结合起来,为人类的幸福、社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博物馆而言,其责任就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使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相和谐;使博物馆文化与民众文化需求相协调;使博物馆事业与社会进步相统一;使博物馆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博物馆应积极与其他组织机构开展合作,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应向深度发展;要积极争取全社会支持与参与,彼此形成良好的互动态势,让更多的民众分享博物馆文化.  相似文献   

6.
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对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市民国民素质最直观的表达。本文以湘潭市民的文明素质问卷调查为基础,提出提升国民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实际上在走城乡二元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消费需求的三次升级,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增长,使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快速扩展,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浙江的民营企业加专业市场是中国自下而上城镇化的典范,江苏的集体经济加开发区建设是政府主导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模式。本文重点探讨中国改革开放25年来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机制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浙江、江苏城市化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教育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不像智育或德育那样 ,需要采取有约束力的、强制性的措施 ,也不同于多数宣传教育那样运用论理的、说服的方式 ,而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 ,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的情感和共鸣 ,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 ,获得科学知识 ,接受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精神的愉悦。美具有博大的内涵 ,自然、社会、艺术到处洋溢着美。美亦具有强大的功能 ,精神、生活、心理处处渗透着美。不仅审美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 ,而且 ,审美教育对国民素质中其他素质的提高 ,对教育活动中德智体的影响也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核心部分,他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理论的基核;列宁社会发展观的新尝试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有益借鉴;毛泽东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曲折探索是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物画自出现起至明朝,历经传承与发展,诞生了无数的优秀画作。一般说来,明朝绘画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中期和晚期,这三个时间节点是根据明朝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来划分的——早期为洪武至弘治,中期为正德至万历,晚期为万历至崇祯。不同的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风貌,不同的政治经济催生了不同的文化,各个历史阶段也对人物画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社会风貌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来分析明朝各个历史阶段对人物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晶 《黑龙江史志》2013,(13):321-321
当人类遭受越来越多的由发展问题引起的困扰时,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却历久弥新。尽管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并没有失去其当代价值。随着中国大量新问题的不断涌现,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化的道路上必须被重新得到关注、澄清和挖掘。本文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和价值维度,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它对中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君武是中国近代史上名的革命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具有现代观念和现代意识的思想家。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提出改造国民性、创造明国民的思想,并为之而努力,表达了中华民族渴望富强、摆脱困境,置身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社会改革所提出的历史要求。本试就马君武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间制度来源于民俗,是人们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无意识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其构成核心则是传统意识形态。因为它不仅蕴涵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性,而且还可以在形式上构成某些国家制度的先行模式。在中国古代社会,民间制度往往是国家制度与庶民日常生活联系的纽带。在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下,民间制度上升为国家制度,国家制度的施行和推广又离不开民间家礼俗规的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是一种客观现象,一定的需要会引起人们对于某种目标的渴望和要求的动机,从而成为激励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动因。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只能是人自身,但是这个动力的来源不是人的主观愿望,而是人的现实需要。它告诉我们要想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必须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激发社会成员将自身的需要转变为劳动创造活动,这样才能使社会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17.
《南方人物周刊》2012,(24):97-97
2012年6月20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人民网主办,清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协办,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承办的“健康中国2020第三届中国健康管理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以“关爱员工健康,提高国民素质”为主题,围绕“公务员、白领健康”、“商业健康保险联手健康管理”、“员工福利计划和员工健康管理”、“医药行业走向个人健康管理”和“企业健康管理现状”等几大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刘欣欣 《神州》2013,(21):175-175
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就是发展,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是通过唯物辩证法来进行分析和考察的,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发展理论。他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及相比较于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等方面展开了阐述,总结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探索和理解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具有极其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党中央反复强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大了贯彻落实的力度.党的十六大将保护资源列为"三个基本国策"之一;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同时,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可见,党中央对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