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着”的大运河 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相似文献   

2.
孙浩 《中国钱币》2015,(3):3-6,2,97
<正>清江浦本是河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城区,在明清时期海运及陆路交通发达以前是南北交通动脉大运河的重要枢纽。当时长江以北的繁华城镇,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市井益稠,两岸居民达数万户",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遭波及影响颇巨,清同治十一年(1872)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漕运和南北客运多数改走海路,这个曾因北方运河水量不足,清廷规定自此地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旅客都必须进行"南船北马"改  相似文献   

3.
<正> 水上交通的发达与船舶制造业的进步密切相关。至迟在殷商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已超越了“刳木为舟”的原始阶段,成熟的木舟已成为水运的主要手段,殷墟龟甲上经常出现“舟”字便很能说明问题。两周时期黄河流域水上交通更为发达,这在《经诗》中颇有反映。《诗·卫风·河广》云  相似文献   

4.
隋唐大运河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隋唐大运河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带动了沿岸城镇的发展,还具有政治、军事功能,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留存至今的隋唐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还在现在的水利资源开发、运河旅游、历史文化研究等方面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既是我们认识大运河的重要资料,也是需要我们科学保护和永续传承的文化景观和遗产。  相似文献   

5.
<正>"活着"的大运河大运河是对横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的统称,历史上主要经历过三次大规模兴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战争和运输需要竞相开凿运河。其中,位于扬州的邗沟沟通了淮河与长江,是大运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二是隋朝时期,为连通南方经济中心并满足对北方的军事需要,隋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重修江南运河,疏通浙东运  相似文献   

6.
黄冈蕲水流域古遗址调查黄冈地区博物馆蕲水,亦名蕲河,白马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英山、蕲春两县交界的白岩,流经蕲春县全境,仅右岸部分支流流经浠水县东部。干流全长118公里,沿途接纳支流24条,由蕲春县双沟入长江。蕲水上游为山区,中游为丘陵,下游为滨江平原...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迄杭州,是由人工河连通天然河组成,全长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统称大运河或京杭大运河。因为它是清代运输漕粮的主要渠道,所以又称“漕河”,俗称“运粮河”。它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是中国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它还可以经由五大江河出海,与海运联系起来,形成中国东部地区河运与海运相连通的水上交通网。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全世界最长和最著名的运河。  相似文献   

8.
一灵渠的地理概况及历史由来。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主体工程由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秦堤等部分组成,全长36.4千米,联通湘江,长江支流和珠江支流,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都江堰、大运河并称为中国三大水利工程。灵渠是由秦始皇下令修建的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9.
宜昌地区长江沿岸夏商时期的一支新文化类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些年来,许多同志都在努力探索鄂西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本文也试图就分布于宜都——秭归长江干流沿岸(不包括支流),这一特定空间内,相当中原的二里头文化到安阳商文化这一时期的考古文化遗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文化遗存面貌概述  相似文献   

10.
正长江,古称"江"或"大江",是我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她横贯东西,辐辏南北,流域辽阔,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文荟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古往今来,长江作为水上交通运输大动脉,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素有"黄金水道"之美誉。作为交通运输部派出机构,负责对长江航运行使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长江航务  相似文献   

11.
唐宋元明清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至清代是云南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云南交通线的拓建与兴衰,不仅受到社会发展、经济开发等因素的影响,与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亦密切相关.本文考述隋唐、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的治边方略以及不同时期云南交通的状况,力图揭示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开发问的复杂联系.  相似文献   

12.
江苏濒江临海,长江流经东西,运河贯通南北,自春秋以来,河运、海运发达,是我国重要的航海大省之一。其航运事业,是中国航运史中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河北地区的御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 ,河北路的御河在当时是一条较为重要的内陆运河 ,它是由隋唐时期的永济渠发展而来的。在北宋一代南北对峙的局势下 ,御河的河运之职得到了充分发挥 ,北宋政府通过它运输物资赴河北边地养兵防边。御河作为漕运渠道 ,其功能的最终消失是由于黄河侵占其河道所造成的。本文试图对北宋一代御河的水源、作用及淤废等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京杭大运河在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同时,也把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联系在一起。随着人流、物流南上北下,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大运河在便利交通运输的同时,也孕育了运河两岸特有的民情风俗。人们依河而居,以水为生,一代又一代地在运河上劳作、生息,形成了运河沿岸特殊的生产、生活、婚庆、节庆习俗,既反映了运河两岸的生产方式、生活状态,又寄托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大运河水是流动的,往来于运河上的人们也多是四方杂处,民俗风情各异。  相似文献   

15.
洛水河床在隋唐洛阳城筑建前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并非是筑城时将其改道,使其贯都。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河流洛水,漕渠开通后,其漕运功能代替了洛水,成为运河的一部分。储藏通过运河运来的租粮的含嘉仓,其筑建年代在高宗、武则天时期。  相似文献   

16.
清代,由于地区间物资交流的广泛发展,商业交通异常活跃。在近代铁路、公路、轮船等运输手段运用之前,木船运输成本较其他运输成本低,因此,商人在开辟商业交通时首重水路运输。可以说,至清代中晚期,凡能用于商业运输的内河水道基本上都得到了开辟利用。各河流上游的水上运输的开发成为这一时期商业交通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松花江、辽河、滦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各水系的航运终点作一粗略考察,以便形成一个基本的内河商业交通鸟瞰图,明确内河商业交通在当时全国商业交通中的地位。为了方便起见,把流域十分广阔的长江水系划分为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川江水系(三峡以上,四川省境内的长江)、汉江水系。而对各河干流及运河的航运码头不做具体考察。  相似文献   

17.
扬州自隋唐以来,由于地处长江运河的交叉点,不仅是南北交通水陆运输的要道,而且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在这个城市里,外宾、外商和西域商人云集,其中伊斯兰教徒众多,他们在扬州遗留下不少文物古迹,为中外文化、民族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今扬州南门内的清真寺,就是当早期伊斯兰教徒所造的四大寺院之一仙鹤寺,寺内至今还保存有部分的古建筑。南宋时,伊斯兰教徒来扬州更多,今东关外有一墓园,就是  相似文献   

18.
扬州名桥     
今天的人们大概只知道苏州是著名的水城,号称“东方威尼斯”,其实,扬州亦是历史上著名的水上都会。隋唐时期,扬州城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这在唐诗的描绘中可见一斑:“入郭登桥出郭船”、“月明桥上看神仙”、“二十四桥明月夜”、“城锁东风十五桥”等等,不胜枚举。后来,随着城池的变迁,原有河道桥梁或填或拆,其桥大多空留其名,至今城内留有不少以桥命名的街巷,如得胜桥、辕门桥、蒋家桥、宛虹桥等。  相似文献   

19.
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保护与开发是贯彻和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大运河遗产保护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切实实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现实要求。本文在梳理隋唐大运河洛阳段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加强运河保护、科学合理规划、开发运河旅游产品、培养运河人才、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大宣传等对策,旨在保护和开发隋唐大运河洛阳段。  相似文献   

20.
大溪文化遗址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及洞庭湖沿岸,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种文化类型。自五十年代始,经过科学发掘,在众多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骨、石、陶器,为今天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李文杰先生将大溪文化分为南北两个类型,即分布在长江及其支流沮、漳河两岸的关庙山类型(北)和分布在洞庭湖沿岸的汤家岗类型(南)。笔者同意这个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